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界第一本漫画杂志
《塘沽逸事》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是一个今天写《大沽口真龙起飞》明天写《水猴子鄱阳湖伤人》的野报。
这种报纸但凡写一点时政类新闻。那也是曾经在民国时期写的《段总统与他的七十二房小妾》或者是新中国时期写的《xxx大将军原是武曲星转世》。
好吧,这也算是时政吧,至少和时政人物扯上关系。
倒是抗日时期写过一些抗日奇侠的文章,也勉强算是支持抗日吧。比如这份报纸之前在抗日时期写过《地雷侠》的故事,在天津卖的还挺好的。
还有《华北奇侠传》之类的玩意儿。但是说到底,它就是个彻头彻尾没有太多品味格调的猎奇向报纸。
这种小报也在李锐考虑取消的范围内。
因为这种小报实在是太没有底线了。为了销量,他们什么都可以写。
解放军进北京的时候就能写大沽口有真龙飞起。
李锐有理由怀疑,那日秃子真的想要反攻的时候,它们也会跳起来写福建有海龙翻身。
所以这种报纸一旦写正经的东西,就让李锐步步的考虑一下它是发什么疯了。
李锐一字一句的反复的读了这篇报道,读完后又在读了一遍。
第一遍读的时候李锐确实是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似乎就是单纯的一篇报道罢了。
可是第二遍的时候李锐拿出了一只红墨水钢笔,在报道的很多地方开始划线。
【据悉引起这场文学辩论的开端在于《朝文》杂志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北大和清华的学子为此争论不休……】【现场拥挤的场面……】【图书馆内空无一人,辩论现场人山人海……】
李锐随便画了几条句子之后就把钢笔一丢,冷笑了起来。动笔杆子的人别的或许不太行,但是阴损绝对是一等一的。
许多看似公平客观的论述后面都会藏着许多的套子和后招。
这些玩意儿李锐可是在后世没少领教呢。
文化人的花花肠子太多了,搞建设不一定怎样有本事。
但是抢班夺权摘桃子可是一等一的厉害。
而且文化之战莫说现在了,即便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几十年后依旧在继续。
而且李锐可以说,精英文化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国产文艺作品中已经几乎不出现积极正面的穷人角色了。
好人与正派的角色都是富人,或者至少是城市新中产。
而普罗大众的角色是什么?只剩下市侩的市民,鸡娃的父母,就想着从富亲戚身上吸血的混子。
而这还仅仅只是看得见的方面,看不见的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希腊论、罗马论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而最关键的是,你还没办法直接对付它们。就像是现在这样,李锐已经知道了这报纸肯定有问题。
但是他不可能诉诸于暴力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人家做错什么了嘛?没有啊,不过写了个报道而已啊。但恶心就恶心在这里。
在另一个时空中,《武训传》的上映引发了一群文人们的摇旗呐喊。
其盛况达到什么程度?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一天播放二十七场《武训传》,所有影厅都在放,加场到凌晨三点。
全国三十七家大型报纸、杂志、文摘写了数以百计的赞美文章。
连篇累牍的夸了一个多月。
逼得毛主席不得不亲自下场趟了一趟这摊混水。
毛主席下场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批人确实是不说话了,但是他们不说话可不代表他们不做事了。
他们的方法就是消极对抗。
如某些人所说:“以后演戏,我已经不考虑角色了,只考虑正确。”
有的作家说:“以后一定要先正确!”
有的导演说:“正确第一!”
对,就是这群人在八十年代说的。
而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表面顺从,实际上已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做事,就是他们处理的方式。
就像是李锐不喜欢老电影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很多老电影里的人物是没有“灵魂”的。
对,就是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所有人都高大上,所有人都极具有政治觉悟。
电影里村口没读过书的大爷都能喊出各种高大上的口号。
这就是这群人对抗的方式,你不是要文艺为人民服务吗?我们服务呀,我们把人民捧的高高的,把他们抽象化神像化。
这下够正确了吧,你们不能说我有问题了吧!小说是如此,戏剧是如此,电影也是如此。
对人性最大的抹杀便是将人变成神。
他们要让所有人都当圣人!
而他们则是在政治上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你能动他们吗?很明显,不能。毛主席其实是不能随便就一个问题直接发表明确的看法的,和直接进行斗争的。
因为他一旦下场,那么就证明这件事走到了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而即便是这样,在《武训传》被批了几年后,《海瑞罢官》不也一样上映了?
青天大老爷那一套又有什么意思?李锐可是特别找了这段电影来看的,就李锐个人来看这部《海瑞罢官》和后世那种霸总、赘婿、修罗战神一类的网文一样没有意义。
百姓受苦了,然后来个青天大老爷下来啪啪打脸,打完了就结束了。
李锐觉得其思想深度远远既不上后世拍摄的《大明王朝1566》。至少那部电视剧里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真正的吃人。
【皇上心里装的是天下,区区一两个县算什么?】于是那一两个县的生死就无所谓了。
李锐知道这群文人是很难对付的,所以他想要的做的就是用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冲击他们生存的土壤。
等待新中国培养出一批新的,可堪重用的人才取代他们。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比自己还要急。
自己的《朝闻》不过才刊登了两期,就已经让他们感觉到痛苦难耐了。
李锐是知道的,《朝闻》发售后,其他以猎奇艳俗为主的报纸杂志销量是直接腰斩了。
很多写风花雪月的文摘也遭受重创了。
而这个《塘沽逸事》的聂勤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要说他背后没有人推波助澜,李锐打死都不相信。
“后面应该是其他报纸媒体接着跟进报道吧。”“然后进行扩展,开始讨论文学问题。”
“在进行思维发散,开始变成讨论大学生不好好学习,却在为这些事情讨论,到底是不是浪费国家资金。”
“然后调动社会舆论,开始引发更大的论战,去讨论大学生应该做什么。”
“最后七七八八,社会的舆论大势以成,最后绕回来攻击《朝闻》,一把就可以把它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