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且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和他们战斗几十年的准备,那么最好一开始就放弃。

李锐在回到这个时空之后的第一时间基本上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卓绝的事情。

这不是打赢一场朝鲜战争就能扭转的。

朝鲜战争这样的战场,对于中国来说是倾国之战。如果我们输了,那就有国家覆灭的危险。

而对于美国来说,朝鲜战场这样的战争输上个一两次根本算不上什么,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

说到底这还是生产力以及地缘政治的问题。

朝鲜距离我们中国太近了,朝鲜半岛就如果真的被美军占据了,那就是一把弯刀抵在雄鸡的咽喉。

你敢叫两声?那我就直接给你放血!而出现这样的地缘政治的原因,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的关系。

美国的生产力强大,钢铁产能占据世界一半。

他们可以把军队投送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

只要不在美国本土发生战争,那么不论美军在外面遭受何种重创,对于美国来说都是皮外伤。

只要养养就能好了。但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害怕红色政权对他们的和平演变?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动麦卡锡法案?

说到底还是因为只有颜色革命才能从根本上瓦解美国资本的统治。

当然,美国的工厂主、企业家、银行家们不会坐视不理的。

他们不可能坐看和平演变后把他们给革命的。

所以他们必然会推动麦卡锡法案,在美国搞恐怖运动。

而这场恐怖运动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初,在这样高压的运动文化影响下,创造了美国的颓废一代。

嬉皮士运动的兴起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疯狂抬头。

虽然后世对嬉皮士运动的兴起是被定义为【无领头者,以公社形式或流浪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形式】。

美国在全世界不知花了多少钱把嬉皮士运动洗白成一代人的自发行为。

但是任何有脑子会思考的人都不会也不应该相信这种蠢话。

实际上颓废一代的诞生完全是因为美国高压政策和恐怖运动的产物,倒逼着无法认同他们的年轻人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对抗。

美国还对嬉皮士运动进行过大量抹黑。

宣传他们都是不工作的懒汉之类的。

实际上嬉皮士运动中的很多人是懒汉吗?

显然不是,其中有很多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编剧、导演等等。

他们成为嬉皮士,组建公社和流浪式的生活。

完全是因为在美国高压政策下完全无法正常的生活了,所以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而这场运动的最核心论点就是在于:你为谁服务。如果想要正常生活,那就必须要坚持美国政府核心价值观。

那便是为美国服务,而什么叫为美国服务呢?

那就是为美国的企业、工厂、银行家服务。

如果你要认同,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对不起了,你通共了!

这是一个荒唐的年代美国后世用了五十年来洗白。

洗到几乎所有人都忘记这个年代的荒唐和可怕。

而敌人害怕什么,我们就越要做什么。这就是对抗的基本理念。

中国直接抗衡美国的工业产能?这不现实。不要说中国,就连苏联也不行。

唯一能一较长短的其实只有意识形态。

在这样的战场上可以说是寸土必争。

虽然有的人会认为李锐连新中国的旧文人都没搞定,就开始搞这个,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

但实际上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等你完美准备好在开始。

现实不是游戏,没有读档重来的几乎。

机会错过了可不会因为你充值氪金又重新出现。

而很多事情是必须要多线并行才可以的。

就像是邀请海明威再访中国这件事。说实话,李锐让人邀请海明威再度访问中国,其实就是抱着要恶心恶心美国佬的想法。

同时海明威作为美国二十世纪的精神象征,他对美国的意义不是一般作家可以比的。

他的号召力也不是一般作家可以比的。

虽然海明威未必会为中国说什么。但是他只要能来,那么就可以算是某种胜利了。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海明威最好能根据这次的经历写一本书出来。

要能是《永别了,武器》这种的传世大作那就最好不过了。海明威也确实没有辜负李锐的期望,他确实来了。

那份改造美国飞行员的录像带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海明威本身就是左翼倾向特别明显的一位作家。

年轻的时候参加过一战,加入国际纵队参加过西班牙独立战争。

二战时期组织游击队在法国发起抵抗纳粹的战争运动等等。

他被人尊称为二十世纪美国精神象征这一点真的不是吹嘘。

海明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他坚信为要为公理和正义而战。而这次回国他很失望,麦卡锡主义浪潮的盛行,让他根本无法分辨对错。

海明威很爱美国,但是美国现如今的做法确有违背了他的良知道义,这让他内心充满了纠结。

一直到他经历过多次的转机,好不容易飞到中国后,他这种矛盾和纠结依旧没有缓解。

“海明威先生,欢迎您再次来到中国。”迎接他的是外交部的人员。

作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海明威自然是收到了热烈的欢迎。海明威对此其实并不是特别感冒,因为上次来中国时迎接他的队伍更浩大。

又是文化部长又是什么什么部长。

最后还有蒋介石和他的夫人作陪吃饭等等。

虽然那次迎接很热烈,但是给海明威的记忆却不是很好。

他总觉得那种热烈中透露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虚假。

所以在勉强客套之后,他直言不讳的说道:“是周请我来的。我也是来见他的。请带我去见他吧。”

如果说41年的中国之行给海明威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话,那么大概就是他在旅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接到了来自延安的邀请。

他和周总理见了一面,两人聊了一下午。那是他对中国唯一的好印象。

而且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真实的中国。因为之前接受民国的邀请,为了让海明威在美国给国民政府多说好话。

蒋介石可是派人把海明威带去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到处转。

只要海明威先生要去的地方,那不说是黄土垫道净水扫街,那也是全面整顿了市容市貌。

把穷人和乞丐全部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