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中苏合拍(第2/2页)
那就是关于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的改造的纪录片,李锐终于剪辑完成。
并且送到苏联,让苏联播放了。与此同时,因为麦卡锡正在面临质询,李锐认为麦卡锡的时代估计要提前结束。
但是美国的反共运动却还方兴未艾。相反,因为战俘事件和后续自己要播放的纪录片一定会把美国的反共火焰推到另一个高度。
因为精英阶级们真的害怕了。
所以他们必然会推选出一个人来作为代表。
也许一个更加反动的“麦卡锡”即将踏上舞台。
这对于美国人民来说也许是不幸的。
但是对于整个世界的共产事业却可能是幸运的。
同时,经过几次在东德的影片放映让李锐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在反共反左的浪潮中,整个资本主义阵营的文化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削弱。
所有的电影和电视全都只剩下了爱情片,任何有深度探讨人性探讨自由,谈到民族解放的故事都不能播出。
至于反应实际的就更不能有了。太容易被贴上亲共的标签了。
西方世界文化产品的匮乏对于李锐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因为这正是自己带领着中国文化产品攻城略地的好机会。
不仅仅是要占领社会主义阵营的地盘,更是要在资本主义世界埋下一些种子。
而在这种情况下,李锐选择了要套拍两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
一部名为《赡养上帝》,另一部名为《赡养人类》。这两部小说都是刘慈欣的著名短篇小说。
《赡养上帝》讨论的是人类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否科技越发达,人类就越无能?
而《赡养人类》则是一部非常激进的短篇小说,刘慈欣在小说中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概念“终产者”。
如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资本的累计,或许有朝一日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终结所有阶级,万千伟力归于一身的“终产者”必将出现。
这本小说的题材和讨论的问题很激进。
但是李锐却认为非常适合这个年代。因为美苏之间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冷战实际上就像是一场大论战,每个国家都在证明自己走的是一个正确的道路。
但是毛主席说过,道路不正确,知识越多越反动。科技也是如此,道路不正确,科技越发展反而越是奴役人民的枷锁。
当李锐做了适当改变的《赡养人类》的剧本交给毛主席看过后,毛主席非常高兴的落下一行字“请尽快拍摄”。
李锐自然也是马不停蹄,虽然《赡养人类》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实际上里面的大科幻场面并不多,所以需要的投资也并不多。
但是其中有很多关于西方人的场景,李锐实在是不想找中国人化妆演外国人,因为那种感觉实在是不像。
就像是美国人化妆拍《龙种》一样,总是怪怪的。而且考虑到这部电影以后的影响,李锐将这部电影的剧本送到了苏联,让苏联的宣传口的扎多罗夫审阅。
扎多罗夫看后兴奋的捏断了一支钢笔。
因为他第一次读这样的好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有冲突有转折,同时有如此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终产者”,好一个“终产者”!
扎多罗夫将剧本故事呈现给了斯大林观看,斯大林看完后抽了五分钟烟,最后写下批示【尽快与中国同志合理将这部电影拍摄出来,一部好的电影抵得上数百名政治讲师!】
于是乎,在李锐的推动一下,一部中苏合拍的《赡养人类》已经被正式通过了。就等着中苏合拍,再创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