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妈妈,我再也不想拍电影了

沈醉和康泽害怕那是自然的,这世上真的大无畏面对死亡的人是有数的。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称赞烈士直面死亡而怡然无惧的文章和诗歌呢?

不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少吗。都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这也就是普通人说说罢了。

真的是事到临头了,方知“千古艰难唯一死”。

不过沈醉和康泽最后也算是有惊无喜,没人要枪毙他们。相反,有人是一群学表演的人要跑来让他们指导一下杀人时的那种表情和心态。

说真的,这反而让康泽和沈醉的心态更有些绷不住。

因为杀人时候的心态分享,这……真不知道时说得人变态,还是想听的人变态了。

不过后来所长王英光出面了。

告诉两人说:“不要害怕,这是学表演的同志。你们也看报纸了,应该也知道我们中国和苏联现在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赌约比试。”

“要争一部电影的拍摄权。编剧是我们中国这边编的,但是苏联觉得我们拍是浪费好剧本。”

王英光这么说,沈醉和康泽就不同意了。

因为在功德林里,他们也看了不少电影了。很多电影外面还没上映,但是里面的战俘将军们却比外面的观众更先看。

比如说《大》字系列。因为这些电影里有很多硬伤,给他们看一遍,反馈问题后李锐可以在剪辑一遍,尽可能地不要有不符合时代的大硬伤出现。

去年到今年,功德林里的将军们算是看完了《大》字系列。这个系列拍的还是不错的,还有宣传抗日揭露日军暴行的《黑太阳》系列,还有《紫日》和《战争子午线》之类的。

这些电影有很多是让这些国军将军们狠狠地破防了。

就连死硬分子地黄维都没有原来时空中那么反动了。

所以沈醉和康泽纷纷表示道:“苏联电影我们也看了,我觉得拍的远不如我们国家拍的。我们国家是挖掘了一批很好的演员和导演以及编剧啊。”

“这剧本能被苏联人看上,甚至还想抢着拍,那必然是很好的。中苏合拍,能中国人拍那还是中国人拍比较好。”两人如此表示。

同时也清楚了这两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真的不是来搞自己两人心态的,是真的来进行学习的。

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细细揣摩角色。因为李锐截取的片段是滑膛(《赡养人类》男主角)的几场动作戏,他刺杀乞丐和刺杀富商的戏码。

这些部分随便拍拍就有十五分钟了。尽可能地减少台词,用眼神、气质和动作来演戏。

而且尽可能地不剧透,让电影正式上映前保持足够的神秘感和新鲜感。

可以说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和康泽和沈醉解释清楚后,沈醉思考了许久,表示自己愿意帮忙。

康泽还是顾虑太多,不过有沈醉也够了。来了两个年轻的演员,还有几名摄影干事来听沈醉讲课。

作为国民党第一刀,沈醉还是颇有些资本的。“你们这样的演员太年轻了,眼神太干净了。”

沈醉第一天讲课就提出这样的修改意见。

“你们说,你们要扮演的那个“滑膛”是一名职业杀手,依靠杀人来赚佣金。这种人在民国时期的黑帮里很常见。你们可以去找那些人的眼神来观察。”沈醉如此说道。

但是某摄影干事却开口道:“这个……有点难。黑帮手上有血债的,基本被枪毙了。”

沈醉:“当我没说。”

“那我就这么说吧,把杀人当职业的人,他们的眼神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你们看人还是把人当人看。

而那些人看人则是把人当肉看,红烧肉,明白吗?他们只是把人当做一盘可以吃的菜而已。”

你们的眼神要在凶狠一点,但是平时要藏着。

但是偶尔会有藏不住的时候露出那种凶光。

靠着沈醉的亲自讲解,演员们的提升很快。而与此同时,李锐派遣的剧组也准备前往上海取景拍摄了。

因为现在的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就在这里拍摄这些戏份最合适了。

刚好上海的棚户区还有不少呢,而黄浦江边上的豪华大厦也不少。什么远东第一楼,什么上海国际大饭店,什么和平饭店,这些奢华场所还在呢。

要说李锐的破晓基地最近一年做了什么事情?

培训摄影干事们绝对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摄影干事们一年来帮着李锐拍摄各种短视频。

很多人一年拍下来,又学习剪辑又学习配乐,相当于后世那种做了一年自媒体的UP主。

不过这些摄影干事的工作量更大。接受的学习也更系统,于是他们的进步也非常快。

他们中有很多人拍摄的东西按照现在这个世代的标准来看的话,已经有大电影的水准了。

尤其是学习后世凌厉的剪辑,以及各种玩出花的专场,那就更是厉害了。

这些都是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提升而开始发展的。相比于现在还算是很平的电影拍摄来说,这些摄影的手段和技巧要远超现在,完全是一种碾压的存在。

再加上拍摄短视频使用的各种拍摄手段,让这群摄影干事中的很多人也展现出不同的天赋。

有人擅长布光,有人擅长调动背景,有人擅长运镜等等。把这群人集合起来,李锐惊喜地发现,这群摄影干事们已经可以组成一个在这个世代强大的摄制组了。

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什么犹豫得了,从这群人中选出一批,拉倒上海去拍戏。

同时被拉去的还有在北平天桥原本练打跤的那批人。

那位摔跤手小姐姐在后世火了之后,连带着跟她一起练打跤的师兄弟都火了。

整个场子都开始被摄影干事拿来拍短视频了。

李锐这么一看,直接让他们不要干了,专心拍视频吧。这下这群人开心了,天桥打跤又辛苦又累,刮风减半下雨全完,收入还不稳定。

现在他们算是被收编了,有了正式的编制。而他们的用处也很简单,后世香港电影能火爆很大原因是因为有一批豁得出命的龙虎武师。

北平没有龙虎武师,但是有硬桥硬马高踢高走北派功夫和打跤师傅。

这群人就被收编了,李锐想着以后肯定是要用来拍武打片,或者是动作戏的。

而现在,他们就派上用场了。上海,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国电影公司最多地城市。

自从去年《武训传》被李锐按着头改编后,上海市的电影公司颇有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就如李锐所想的那样,这群人的惯常套路要来了,他们要把人捧得高高的,把人神化起来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