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为自己而战(第2/2页)
李奶奶也说道:“是啊,这好日子过上了,也要知道是谁给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我家老大当年不就战死在喜峰囗了吗?”
张祥对着李奶奶道:“李奶奶,您当年可是组织过我们这条胡同的街坊四邻给喜峰口大刀队捐过大刀。那时候那么穷,我们家也捐了五斤铁。
今儿个不是喜峰口抗战,是东北。但东北对于中国,就相当于喜峰口对于我们北平。
咱们能破家捐财的打小鬼子,今儿个中国要出兵打美国鬼子,我也捐了,收音机、自行车我都捐了!”
张祥的话让街坊四邻挑起大拇哥。
“张祥,你觉悟高啊!不愧是工人阶级!”
“祥哥,我要想你学习啊。你说的对,不能让日本人祸害北京,那也就不能让美国人祸害东北。
我们遭的罪还少吗?还不懂吗?我不多说,我没有你有钱,你要愿意捐,我也跟着捐十块钱!”
“大刘,你不地道啊。这事儿咱们哥俩不得一起吗?”胡同里,街坊四邻都说开了。
虽然国家并没有号召大家捐助,但是面对世界第一强国,这些老百姓却想要用自己的方法尽力。
张祥看着家里读书最出息的张福道:“张福,你要好好读书啊!我们国家为什么老被人欺负啊,因为我们武器不够强大啊。你要好好读书,以后造出让其他国家都怕我们的武器啊!”
工人阶级的感情朴素真挚,是非观也极其简单。
张福听着父亲的话重重的点头。
如同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上演,就如同精英阶级们一圈一圈的开小会一样,老百姓们也在开着自己的会。
安徽彭家村,开年之后农民互助小组已经成立,并且开始了修水塘修村道的工作。
虽然互助小组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村子里已经有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民们看见村支书彭学武挑着两胆粮食出门。
村民们好奇,村支书要去哪儿。
只听彭学武说道:“东北马上要打仗了。怕是今年东北都种不了粮食,去年我家粮食有结余,我送点过去,我是退伍军人。报纸上都写了,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我上不了战场,难道还送不了粮食?”
村里的年轻人葛蛋跑了过来,抢过彭学武的扁担:“支书,我没粮食捐。但是我可以帮你挑扁担。你说的北边打仗,就是之前你一直念报纸和我们说的朝鲜战争吧。
村民们纷纷上来打听。
新中国推广的读报小组识字小组的影响力在彭家村这边角一隅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前认知不超过村子二十里范围的农民们也知道了朝鲜战争,也知道朝鲜对中国的含义。
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也知道新中国没了蒋该死卷土重来的话,那么分给他们的土地就要重新被收走了。
中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吝啬,但也有自己的大方。
村里几个老人站出来说道:“支书,你去乡里问问。还要不要捐粮食?要的话,咱们就组织起来捐。可不敢让美国鬼子打进中国啊。
你念的新闻里,那美国鬼子在朝鲜做的事情比日本鬼子还残暴呢。朝鲜百姓也是倒了血霉啊。”
“对对对,支书,你去问问。国家还缺什么,咱们都能捐。可不敢让美国鬼子来啊!”
彭学武看着村民们的样子,他笑了笑:“好,我帮大家伙问问。村里还有一些年轻人跑了过来问道:“学武哥,你要帮咱问问,要打仗还要不要当兵的?咱们兄弟几个都愿意去当兵打仗!”
在江西,正在江西进行采风旅行的海明威也看到了中国的号外,他知道中国要和自己的祖国打仗了。
他心中百感交集。而更让他百感交集的是,在他所在的瑞金,他看见一村村的农民们聚集了起来。
他们穿着麻布粗衣,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但是他们却排着队挑着担子,准备向乡里镇上送农产品。
海明威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找人去问。得到的答复是,瑞金老区的农民和工人自发动员了起来。
听说北边要打仗了,乡亲们把家里的余粮都送来了。就怕前线战士吃不饱,因为这里是革命老区,是传统红区。
当年瑞金数万子弟参加红军,打光了瑞金一代年轻人。
他们太知道军队吃不饱饭是什么感觉了。
领头的几个村长村支书一边带着村民,一边喊着劳动号子。壮阔的劳动号子在山间回响,一时间海明威已经分不清他到底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了。
当他看见乡镇里的干部出面,让村民们先回去,国家还没有通知需要大家捐钱捐物。
而瑞金的农民们依旧留下了些农产品送去当地驻扎的解放军队伍进行劳军时,海明威只能喃喃的说一句:
“美国军队,不可能战胜这个国家,更不可能征服这个国家的人民!”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谁而战,他们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