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除非上帝来
022是后世中国搞出来的导弹快艇,是后世版本的狼群战术。几百吨的快艇,以极快的速度在海面航行,找到机会就甩出去一枚导弹。
而只要导弹能命中一艘敌人的护卫舰,那就不算亏。
022导弹艇是货真价实的玻璃大炮。
在全面海战中,这种导弹艇是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它唯一的依仗就是自己跑的快。
至于装甲?几百吨的小舰艇,不要说被导弹糊脸了。
如果被护卫舰的舰炮来两下都能打沉。
这种快艇,生存能力几乎没有。但是因为扛着好几枚导弹,所以战斗力反而很强。
所以称呼它为玻璃大炮,那是名副其实。后世中国搞出这种战术来,说到底也是没办法。
没钱搞大舰,海防线要保住吧。那就造022吧,疯狂的造,几十上百条的造。
如果真的有敌人突入领海准备开战。
这些022就要像群狼吞虎一样围上去,用以命换命的打法啃掉对方的舰队。
十条022啃掉对方一条驱逐舰都是赚的。
这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战术方法。在历史上的中国,依靠这种战术撑了许久。
一直到海军大舰如下饺子一般入海,这才改变了这个局面。
曾经作为战术核心的022导弹艇也被大量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现在,这个战术被钱学森提前多年提了出来。
冯石忍不住问道:“钱教授,这样能行吗?"钱学森回答道:“有一点困难,但不是不可以克服。海军制造舰船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光一两艘水面舰艇是很难形成战斗力的。”
“现如今,美国和苏联都已经意识到了海战模式的改变。曾经的大舰巨炮时代已经消亡了。
航空母舰和导弹驱逐舰和导弹巡洋舰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之前在美国参加美国的导弹研究项目,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了一段路了。”
钱学森说导弹这个事情,他绝对是权威。
全世界都找不出比他更权威的人了。“原本回国之前,我就想着回国继续研究导弹和火箭。一开始我想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没有设备,二没有资料,但是李主任和基地的存在,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钱学森指了指坐在副席的李锐。
这种专业的大会议,李锐会参加,但基本上也就是当个吉祥物。他从来不在这种会议上发表意见。
主要就是听听。学习学习,外行就不要指导内行工作了。
“目前我们导弹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李主任从后世购买的一些集成电路板和控制芯片,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改装,以及基地内五轴机床的加工能力,以及顶级钳工师傅的装配。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试射了几枚射程在五一公里,且精准度不错的导弹。"钱学森在会议上带来了这样的一个好消息。
实际上钱学森说得还是比较保守的。其实按照基地内现有的设备,尤其是现在李锐又添置了一些电气化设备进来钱学森他们已经手搓出了射程更远的导弹。
一百公里内精准打未目标问题不大,只是这种纯手搓的问题就是产量问题。
因为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现在这个时代不能解决的。
比如说导弹里面使用的集成电路板、纽扣电池、控制芯片,回传信号接收器等等。
其中很多东西看起来很不起眼在后世价格也很便宜,但这个时代就是做不出来。
不过五十公里射程的导弹,钱学森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制作工艺。
可以用小作坊的模式,小批量生产。当然,造价很贵。这个造价主要指的是后世的资金。
现在网咖发动人力,每个月能从后世赚几百万。但是花起来也是如流水一般。
所以这些导弹即便是能制作出来,也只能是打击有价值的目标。拿去打现在的坦克和飞机的话,那实在是太亏了。
只有打击战略目标,或者是打击对方的水面舰艇,才能让其价值最大化。
而且导弹发射出去不是说就不要管了,还一整套雷达引导系统呢。这个系统太大了,包括钱学森在内都不想让网咖里的超级电脑流出去。
所以只能以之前搞出来的6502芯片为基准,搞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电子管的6502太大了,所以整个控制系统也超乎寻常的大。如果不上集成电路,这种控制系统是小不了的。
这种规模的控制中心,要么是放在基地里专门搞防空导弹用。
要么只能是装在船上使用。陆地载具没一个能运载的了。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先把英国拿来的现有舰船进行改造,看看能不能装一些导弹上去。”
钱学森直截了当的说到:“这种船上的炮,拿来欺负一下没有海防的小国还行。对我们来说,其实作用不大。"“留上一些,作为登岛作战,如收复一江山岛之类的岛屿时作为火力支援便可。剩余的部分可以拆除,可以改装。加装一些导弹上去。’“导弹上舰,我也没有搞过,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哪里出了问题。”
钱学森这话说得很谦虚了。
这场会议的主要问题其实钱学森已经解决了。
中国海军没办法搞大舰航母的年代,就搞狼群吧。搞潜艇,搞快艇,主要武器使用导弹。
搞非对称战争。会议的结果很快被冯石整理出来,然后上报中央。关干钱学森要搞的东西,中央是很支持的。
而且毛主席和朱德他们都看过李锐搞得资料,所以完全完相信钱学森的判断。
所以英国佬的战舰在进行数据测绘,并且让造船厂的工人去实地感受一下之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万事开头难,谁都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改导弹舰到底合适不合适,行不行。
但总要试试,如果成了自然好。如果不成,那就总结经验,为什么不成。
试验总归是要有试错成本的。在会议结束之后,作为吉祥物的李锐收起记载了许多自己都看不懂的内容的笔记本正准备走呢。
结果钱学森叫住了他:“李主任。"“钱总(总工程师),怎么了?"“李主任有空散散步吗?”钱学森笑着说道。
钱学森叫自己肯定是有事儿,李锐自然是无不应允的说道:“好啊。我们在操场转转?"“行。”
基地内搞了个小操场,可以让人空闲的时候来锻炼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科学家不能天天坐在研究室里搞研究,偶尔也是要出来跳个操,打个球的。
李锐和钱学森围绕着操场慢慢散步,李锐问道:“钱总,怎么样,来基地这么久了,还习惯吗?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钱学森笑道:"没有什么不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