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值得与抄袭(第2/2页)

而当他骑着摩托绕了一圈之后,他脸上的表情显得很僵硬。因为这台引擎太顺滑了,力气也够大(在后世,闪电使用的引擎以力气小而著称)。

骑行品质比想象的要好很多。现在唯一让大卫感觉到宽心的是,中国人并不是现在立刻发售这台摩托。

如果他们现在就在德国全面铺开销售这台摩托的话,那么宝马的市场份额必然受到挤压。

就在大卫闷闷不乐的时候,那个中国人孙洪波还凑了上来。

在大卫看来他非常不知好歹,居然还敢开口提问道:“怎么样,大卫先生,这车比你们宝马的如何?”

大卫抬头看了眼孙洪波,并且看了许久,然后强撑道:“我依旧坚持,目前宝马R24依旧是德国最棒的摩托!”

说完他转身挤入人群就走。

孙洪波笑呵呵的,也不生气,只是转头对身边的人问道:“刚刚照片都拍下来了?“拍下来了。”

“嗯,发给德国和苏联的报纸。”就在大卫刚刚走出人群,还未走远的时候,他就听到摩托展台那儿传来一片巨大的欢呼声。

因为中国人终于公布了这台车的售价,约合699美元一台。这个价钱在这个年代自然不算便宜。

如今美国纽约平均工资在180美元一个月。

但是俄赫拉马洲的工人一个月只有110美元一个月。

如今的德国经济刚刚恢复到战前,699美元是很多德国人一年或者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收入了。

但是它这个价格依旧便宜,因为宝马R24现在一台卖价约合799美元。

闪电直接便宜了整整一百美元。它更帅,骑行更好,引擎更有力。除了需要等三年,它现在几乎没有缺点。

它甚至还有官方推出的搭配骑行服和骑行头盔!

大卫狠狠地回头盯着展台,中国人这明显是盯着宝马的定价咬啊!

这台摩托三年后陆续交付,全款预订的可以先交车,半款预订的要在排在后面。

而且全款预订的,现在送一套骑行夹克和一顶半盔!699美元的价格自然不算便宜,但是很多德国年轻人依旧趋之若骛。

因为宝马R24还要贵呢,还没这好看,还没骑行服和头盔送。威廉拥挤上去,把自己几年的存款全都缴了,搞了个全款预订。

中方人员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并且笑着说:“我们会实时通知您,您摩托车的交付情况。请每三个月注意检查邮箱哦。”

威廉笑了笑:“好的!”

德鲁看着儿子傻笑着拿着购物凭条,他摇摇头:“值得等三年吗?”

威廉点头:“值得!大卫叔叔是嘴硬而已。R24比这台闪电差太远了!”

德鲁皱眉:“真的?”

“真的!我敢说,三年内宝马也做不出一台比这更好的车。”威廉很自信。

德鲁摇摇头,他觉得儿子有些不可理喻。因为他不骑摩托,根本不在乎这个。

但是来都来了,德鲁还是决定和儿子把这场关于中国的百货展览全都看一遍。

德鲁是一个对中国成见非常重的德国人,其实这不奇怪。

毕竟他当年在中国卖了那么多年的染料和印染机。

虽然说大多数时候他只是生活在租界区,和中国人的生活是分割开的。

但那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他也算是半个中国通吧。

他对中国唯一的好印象就是山东的一些鲁菜馆子很好吃。

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可以值得说的好印象了。

但这三分好奇,三分偏见还有四分的无所谓,德鲁跟着儿子威廉的脚步走进了那栋红色六层的建筑。

而当他走进去的第一眼,他就被彻底震撼了。

“天哪!这是全柏林人都来了吗?!”德鲁目之所及,全都是人。

柏林也是一个几百万人的大城市,但是德国人扎堆的时候是很少的。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人的景象还是德鲁第一次见,那感觉就像是后世去北京的人,第一次挤地铁一号线一样。

因为中国人在这里陈设的商品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如果说德鲁对摩托车毫无兴趣的话,那么一楼所呈现出来的琳琅满目的服装,则是他的强项了。

在他的记忆里,中国人不管是染布还是做衣服,他们都欠缺一种美感。

而现在自己看见了什么?从东边这头,一直到西边那头,满满当当的全都是各种款式,各种版型,各种颜色的衣服!

从春秋装到夏季短袖冬季棉袄,中国人一口气呈现了数千款不同的衣服。

而在这些售卖衣服的展台后面,则是一个个模特穿着衣服在高台上展示这些衣服。

德鲁只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中国人什么时候在服装行业上这么厉害了?

但是相比于他这个在印染行业有所涉足的专业人士来说,更多的德国普通老百姓只关心一点。

“什么时候有货?”“有没有我的尺码?”“还有别的颜色吗?”“你们能不能一起做批发?”

当然,现场也少不了来自于欧洲其他服装公司的人员,而他们来到这只为一件事,那就是: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