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放运动
普通人以为的商战:收买对方股东,股东大会临阵倒戈。美人计、连环计、层出不穷。
和007一样的商业特工盗窃对方资料。
资本围剿,合纵连横。
真实的商战:扯头发,锤胸口,看我铁头功!
只能说有的时候艺术化的处理真的会比较好。
因为像这两位在英国食品圈内算是有些头面的大盘商,居然为了罐头和半成品食物在展览会上大秀英国传武,这就大可不必。
不过商人嘛,一切都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
德鲁父子不知道这件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他们只看见了中方人员把这对商人请去会议室详谈了。
相信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没有人不喜欢赚钱,德鲁对此深信不疑,他相信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和中国也想要赚钱。
只不过他们最多采用不同的手段罢了。
相比于更好抄袭的衣服鞋袜这种产品,中国人在二楼展会推出的各种罐头和方便食品,显然不是欧洲商人看一眼就能抄袭的了的。
他们压根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样把罐头也能做的如此美味的,而且还尽可能的去掉了罐头味。
当然,还有各种口味的方便面,有拌面有泡面。
这种东西对于现在的欧洲人来说算是很新鲜的一种食品,不说多么好吃吧,大家都认为这玩意儿拿来当应急食品特别好。
毕竟战争才刚刚结束六年,冷战的阴云飘在世界的上空,谁都不知道美国和苏联会不会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所以在这个年代好吃的,方便保存的,容易制作的方便食品也非常受欢迎。
德鲁和威廉在二楼逛了一圈,发现很多地方他们根本挤不进去。“算了,去三楼吧。”
德鲁对中国的百货展览会的态度转变了。
从一开始的不屑,到现在的慢慢好奇。他甚至开始期待第三层在卖什么了。
当他刚刚走上去,就知道第三层在卖什么了,这里整层都是在卖母婴用品的,这里又是一个妇女的天堂了。
这里卖的各种东西德鲁是没有多大兴趣的。
但是威廉说道:“姐姐最近刚怀孕,不如我们看看有什么是可以给她用的?”
德鲁想了想,点点头。
但他还是说道:“这本来应该是你姐夫做的工作。”
威廉摆摆手道:“他太忙了,经常外地出差,他出差前还拜托我好好照顾姐姐呢。”母婴用品能有什么呢?
五十年代已经有很多商家开始盯上了母婴用品的市场,但是他们的发力点很奇怪。
于是在这个年代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充满危险性的母婴用品。比如说挂在窗外的婴儿笼。
因为科学家们说婴儿要多晒太阳才健康,于是有商家推出了这玩意儿。
想想吧,在纽约曼哈顿的十二层高楼上,你推开窗户,把婴儿笼悬挂在离地四十米的高空,就靠几个挂锁勾着。
然后再把你几个月的小婴儿放进去晒太阳……是不是光是想想那画面就不寒而栗。
还有为了方便父母遛娃而发明的自行婴儿车。
把婴儿放在前面的摇篮里,父母在后面蹬自行车。要是一个急刹,那画面……
有的时候不得不说,人类这个物种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还存在这么多人,还处于地球生物链的顶端,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事情。
因为人类是一个没有危险也要给自己创造危险的物种。
就那些奇奇怪怪的母婴用品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很多,多到不可计数。
因为四一五十年代,真的是一个奇妙的时代。人类把放射性镭元素掺进饮料里,宣称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卖的老贵了。
还有把放射性元素放进儿童玩具里,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玩放射原料,等等。
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中国百货展的母婴用品和这个奇妙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因为这里展现出来的东西太他娘的正常了!
没有放射性奶嘴,也没有原子胸罩,更没有那种号称【绝对没有一滴天然奶!全部都是人工合成的高科技奶粉】的玩意儿。
是的,在这个年代,果汁饮料里面不含果汁,牛奶饮料里不含牛奶才是时尚,才是真正的前沿。
中国的产品太正常了,但又因为过于正常,所以才在这个世界现在这么奇怪。
就像是各种亲肤质感的宝宝服装和鞋子。
母亲怀孕时需要补充的各种维生素片、钙片、微量元素冲剂。
还有婴儿出生后吃的维生素A、D滴剂。
而在这一众产品中,如果说中国人推出了什么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产品,那大概有几种。
针对于儿童感冒发烧肚子疼等常见小毛病而推出的儿童药剂。
和成人药剂最大的区别是,这种药剂是甜的,并且带着果香味,它就像是一种饮料一样。
中方人员对着来来往往的人员宣传着:“让宝宝不再厌恶吃药,不用担心害怕打针的宝宝再号啕大哭!”
这种婴儿的药剂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因为大家现在对中国的医药产业还不是特别有信心,但是信心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中苏合营的维生素已经开始在欧洲铺货了,那时情况将会改观许多。而除了宝宝药品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几件东西。
一个是怀孕生产后孕妇需要使用的产褥垫。
一个女性用卫生巾,一个是宝宝的纸尿裤,还有成人的纸尿裤。如果不是女人的话,大概率是不会知道每个月大姨妈来的时候没有卫生巾,只能用月事布是一种多么痛苦的体验。
甚至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这件事事关所有女性的基本人格尊严。
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国家里都有类似的文化,女人月事来的时候被视为不洁,要分开住要分开吃等等。
具体的看看印度农村就知道了,女人来月事了,只能住在牲口棚里,不能在家里用厕所,衣服不能在家洗等等。
在五十年代的中国,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在这个时代欧美的保守家庭,也会有类似的事情。
所以当基地里一群专家在制定“三年计划”准备通过李锐的“众筹计划”靠跨时代的产品从欧洲从苏联融资,来发展国内轻工产业,完成中国自身造血能力的时候。
李锐在“卫生巾”以及相关产业上画了重点,并且要求将其列入第一个三年计划之中,李锐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
基地内有科学家并不是特别理解道:“主任,这个卫生巾你看着简单,但其实里面很复杂的。关键是材料学。我们如果要在三年内投产,我们要在化工产业和材料学领域分出很多产能和科研技术到这上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