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单纯的傻而已

骑着自行车一路风风火火回家的威廉早就忘记了伊娃了。

美女哪有摩托车重要?

厂花是全厂的,而摩托车是我的!

这一点威廉还是分的很清楚的。自己的摩托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一路风风火火的骑着自行车回家,一回家就问在厨房忙活晚饭的母亲:“妈,收到我的信了吗?”

“在客厅的茶几上。你先别跑,帮我把这些土豆皮给削了。”

威廉的妈妈抓住了准备逃跑的威廉来做工,下班回家了就削土豆吧,有一盆呢。

德国人喜欢吃土豆,现在这个年头德国人的两大主食:黑麦面包和土豆。

七十年后德国人的主食:黑麦面包、藜麦面吧、全麦面包和土豆。

土豆永远是德国人餐桌上不变的主角,你可以在德国人的餐桌上看到各种形态的它。

土豆泥、土豆条、土豆块,煎的、炸的、烤的、水煮的等等。

不管德国人吃什么,土豆永不缺席!

威廉辛辛苦苦的削了半天土豆皮,好不容干完了,正准备拆信件呢。妈妈又叫住了他:“去买一拼番茄酱回来。”

“哦,妈妈……”

“现在就给我去!”

好吧,只能骑着车出门买了。

花了十分钟来回,威廉把番茄酱买回来了:“我们家今天做意大利面吗?”

“不。”妈妈简短有力的回答。

“那为什么要买番茄酱?”威廉挠头。

“因为番茄酱用完了,需要备着。反正你有空,就去买吧。”妈妈的回答天衣无缝。

“对了,别玩了。帮我把香肠切一下。”妈妈指着锅里的巴伐利亚白香肠。

只从《揭秘》节目播出后,美国肉企在欧洲开始全面的败退。要知道这对于欧洲肉企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那些欧洲企业早就对二战后美国肉企在全世界瓜分利润感到不满了。现在抓住机会,他们甚至帮着中国的栏目推波助澜,发誓要把美国企业从欧洲清退。

资本主义内部的倾轧从来都不会少,他们可没有团结一心这说法。就像是现在,伴随着美国肉企在欧洲市场的败退,欧洲本地企业也想要在这分一杯羹。

德国是有制作各种肉肠传统的国家,荷美尔败退后,很多东西德的肉企获得了大量的订单。

尤其是东德企业,因为现在民众普遍相信社会主义阵营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至少不会造假。

因为它们要是造假的话,斯大林会把它们吊死在路灯上。

好吧,又是一种刻板印象,但至少这个刻板印象给很多东德企业活路。而伴随着中苏合营的肉企在苏联建立,相关的合作触角也开始蔓延到了东德。

就像是威廉家里买的这个巴伐利亚白肠都是东德的一家企业。而这家企业已经和中国方面达成了合作开辟更多产品线的合作计划了。

不过这些东西是威廉一家不会关注的。因为他们只在乎那家的产品更安全更好吃更便宜,其他的其实无所谓。

而等着威廉一直忙一直忙,忙到他终于可以停下来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晚饭已经做好了。

“吃饭吧。”老妈招呼了一句。

而爸爸德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他正舒服的坐在沙发里看着一本几乎全菜的杂志。

威廉迫不及待的想要找自己的信件。但是在茶几上只看见一个已经被拆开的牛皮纸袋,完全看不见自己的信啊。

“老妈,我信呢?!爸,你看见了吗?”威廉很着急。

“信?你不是订的杂志吗?我看见你们在忙就拆开来先看看了。”德鲁展示了一下自己手上的杂志。这个杂志印刷的极其精美,最外看起来就像是用铜版纸(并不是)印刷的真彩彩页。

杂志的封面很好看,是一位穿着帅气皮夹克的男模跨坐在“闪电I”型摩托车上,带着帅气的墨镜,穿着漂亮的翻毛皮皮靴和水洗牛仔裤。

他跨坐在那儿,目视远方,而他拍摄的背景则是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之中。

全真彩的照片和高清印刷将一切的细节都还原了出来,天空上厚重的云层和穿破云层偶尔闪现的阳光产生的丁达尔效应,让光芒在远处显示出一种梦幻的色彩。这种光效在欧美又一种更广为人知的名称:耶稣光。

极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旷野和天空中的云层和穿透云层的耶稣光全部融合成了一副令人神往的背景。

再配合上前景的摩托和模特,整个画面感觉什么都没说,但是什么都说完了。

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整个照片似乎在诉说什么。它在诉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征服荒野的雄心壮志,似乎又在诉说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风景。

它给威廉带来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威廉觉得:自己也要这样!这像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影像无言,但是却又一种无声的力量。

就连对摩托车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德鲁和他老婆伊莲娜都忍不住赞赏道:“这个照片真好看。”

“哦,你要说信件的话,确实有一个。是中国那边送来的明信片,夹在书里的。”德鲁将明显片交给威廉。

【尊敬的威廉先生,恭喜你成为第3023名闪电I型车主。在这里我们代表闪电车厂全体员工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将以最热忱的态度和最敬业的精神为您献上最优秀的产品。】

【在这里,我李毛岸英作为闪电车厂厂长再次对您的选择表示感谢,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

明信片很短,但是威廉第一次收到来自遥远异国的明信片,而且是由一名素未谋面的中国人寄过来的。

这种感觉就很奇妙。而更奇妙的是德鲁手上的那一本杂志。

“爸,这本杂志是我订购摩托车,他们送的?”

“我看了看,好像是的。中国人真的太厉害了!这本杂志不说免费送了,即便是花钱购买也是值得的。”德鲁赞叹的将杂志交到威廉手上。

“这本杂志至少价值三马克!”

拿到杂志翻了翻,威廉很快明白为什么老爸会这么说。

因为威廉原本单纯的以为这本杂志是一本关于“闪电I”摩托车介绍的。但是真的打开看之后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翻开杂志的内容,确实是关于摩托车的。准确来说是关于摩托车厂的,里面用照片记录下了摩托车厂的生产线的模样,工人们正在努力干活的模样。

还有摩托车厂正在扩充生产线,用以满足爆单的订单。

除了这些基础介绍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说杂志上介绍了一个叫做张芳芳的女电焊工和其他男电焊工比武电焊的故事。他们比一比谁焊接的车架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