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批判的武器
圣诞节意味着什么,对于五十年代的中国人真的有些难以理解。
但是七连的战士们相信了一件事,那就是指导员李延年说的真的没有错。那个喇叭真的有用,它里面播放的节目真的有用。
在之后的几十分钟里,仅仅是七连这边就接收到了差不多三十名来投降的美军士兵。他们没有带武器,但是都带了巧克力、香烟和罐头。
当他们对志愿军说到:“圣诞快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时候,很多战士都沉默了。
不是因为战士们听不懂,文书早就把这句英文的意思告诉志愿军的大伙儿了。
沉默是因为震撼,是因为战士们真正的懂得了革命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在物理的维度上消灭一个人的肉体。
更是在精神上对陈腐思想的一次冲击,一次对人类进入封建王朝之后便轮回百代千世的历史规律的颠覆。
他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保家卫国。不仅仅是保护爹娘保护老家乡亲,也不仅仅是帮朝鲜老百姓讨回公道讨回家园。
更是人类逆流而上时踏出的一个坚实脚步。
这一次,新中国要逆历史之潮流,逆千百年来人类之惯性,逆流而上寻找一条新的路。一条新的,前人未曾走过的路。
这逆流之中必然遭受无数阻力,乃至于泥沙滚落,腐木冲击。但是必须要走,哪怕有的时候在这条逆流之中会退两步,但是脚印却要踩下。
前面的探路者会牺牲在这条逆境之河中,倒在浊浪滔天的洪水之中。但是他们的脚步却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河低的大石上。
他们可以被冲走,可以被吞没,甚至可以死亡!
但是他们的痕迹会存在,他们把人类探索的光辉刻在了石头上。如万年前的人类第一次将他们的文明刻在岩壁上一般。
河泥会掩盖他们的痕迹,但是却无法磨灭他们的痕迹。
志愿军的大家伙儿们也许想不到那么深刻的东西,也许也不会有文人矫情的理解。但是他们知道,他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为什么伟大?他们心里有些想法,但是却表达不出来,不过他们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也许需要在等几十年,后世之人为他们叙述他们的伟大。
至少在这一刻,七连和前线许多的志愿军都知道了,他们是正确的。
因为不用枪,不用炮,大量的美国前线士兵出现了溃散。有的人向后跑,有的人向前进。
一个小小的喇叭,却让美军数万将士乱成一团。
七连的一班长许志安是个特别容易上头热血的战士。会打仗,技战术过硬。但是打起仗来老是热血上头,自己冲锋而忘记班里其他的战友。李延年都批评过他好几次了,并且严重警告他,下一次如果他还这样,就撤了他这个班长。
但是就这么一个热血上头,做起事来事经常莽的顾前不顾后的人,他现在却很迷茫。
他看着前前后后一共投降过来的三十二名美军士兵。这些士兵的数量比他们这一个月来搞冷枪冷炮运动打死的敌军都多。
这些美军士兵没有拿武器,而是带来了罐头、香烟、巧克力。他们在祝志愿军节日快乐。哪怕他们知道志愿军不信仰基督。
但是他们还是这么祝福着,七连的战士们简单的搜身后,发现他们身上确实没有武器。
李延年让人把他们放到后方,并且让战士们给这群美军点燃火盆取暖。
还让人送去了一些志愿军补给的特需会餐罐头给这群前来投降的美国士兵们吃。
站在外面,许志安看着三十多名美军士兵烤着火盆,吃着志愿军罐头。他们又哭又笑,他们对每一个前来的志愿军都问好,祝志愿军圣诞节快乐。
这一切让许志安陷入迷茫,他看不懂了。
当连里英语最好(实际二把刀)的文书被招来当翻译并且专门负责管理这批美国大兵时,许志安实在是忍不住,他抓着文书的手:“文书,你是咱们连文化水平最高的。你说说这是咋回事啊?”
文书推了推眼镜:“许志安,你轻点,把我手捏疼了。”
许志安连忙放手。
文书揉了揉手腕:“你这人,下手咋这没轻没重呢。”抱怨完后,文书道:“你想问啥事啊。”
许志安指了指那群美国人:“他们,你说他们怎么就都投降了呢?咱们也没打他们啊,而且你看啊,他们投降吧,咋还那么开心呢?还有说有笑的。”
文书看看火堆前的美国人,然后看看许志安,他说道:“四面楚歌知道不。美国佬现在就是这样,这喇叭里放的就是给美国佬唱的楚歌。”
“就这?”
“对啊,就这!”
“文书,你还文化水平最高呢。我看你比指导员差远了,你说的了个啥啊!你这书白读了吧,还不如不读呢,我们村没念过书的说书先生说的都比你清楚。”许志安一脸嫌弃的看着文书。
文书生气了:“你个老许,你咋说话呢。我水平是不如指导员。但是我是正经初中毕业,你不能说我书是白读的!”
两人的争吵引起了一旁正在安置俘虏的李延年的注意,他走了过来:“你们吵吵个啥呢?”
两人把事情一说,李延年笑了笑。然后对许志安说:“许志安,给文书道个歉,你不能污蔑人家文书的知识和文化。人家一没作弊,二没骗人。文书初中毕业本来要分到县里工作的,人家直接报名参军,和咱们一样来朝鲜这里爬冰卧雪的,你不能伤害同志感情。”
再把两人的矛盾调和一下后,李延年对许志安说:“你是不是想要知道这些美国大兵为啥会这样?”
许志安点点头,文书在旁也想听听。
李延年道:“其实道理很简单,主席就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这句话倒过来讲也是行得通的。”
“武器的批判也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消灭一个人的肉体之需要一颗子弹。但是重塑一个人的思想,那需要无数的精神投入。”
“你就把刚刚那些节目,不,其实不仅仅是刚刚那些节目。是我们从入朝鲜开始,我们后边负责文化的同志们在李锐部长的带领下一刻不停的不断向美军开火,他们用文字、图画、英语铸造成一颗颗精神的子弹,打进美国大兵的精神里。”
“把他们被资本主义裹挟的精神敲开了一丝缝隙,让他们知道自己错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认错!现在,他们是知错认错甚至愿意改错。所以他们来投降了。”
李延年看着许志安和文书,他说道:“这么说你们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