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暖与刺(第2/2页)
与此同理的问题还有外蒙古,1946年外蒙古公投独立后,新中国就彻底失去收回外蒙古的可能性了。因为从法理上来说,外蒙古就是一个主权国家了。
但是主席和总理很清楚,外蒙古实际上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依附于苏联的附庸国。附庸到何种地步呢?简单来说,在后世蒙文在外蒙古基本被消灭了。外蒙古基本上在使用斯拉夫文字。
相反内蒙古还有很多教蒙文的学校,不少蒙古族人还能认识也能书写蒙古文。
而外蒙附庸到这种程度,为什么呢?因为苏联强大,苏联可以直接在外蒙驻军。外蒙的上层基本被苏联买通。
吞并外蒙从法理上来说已经不可能,那么让外蒙彻底倒向新中国行不行呢?当然可以,中苏地位强弱互换,中国能压着苏联打,中国在买通外蒙的高层,那外蒙也可以倒戈向中国。
李锐有些明白总理为什么要让自己来了。
如果说大国之间的合作是刺猬取暖。那么自己和扎罗多夫在文宣领域的合作就是取暖这件事。而现在主席和总理教给自己的就是刺猬取暖时的那些刺。
总理和主席可能是看最近一两年,自己和苏联文宣关系走的很近。所以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敲敲钟。大国相处不要掏心掏肺,除非共产主义真的实现了,全世界消除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和苏联展开全面战争夺回海参崴?至少现在是完全不现实的。中苏要是开展全面战争,那美国和欧洲能笑死。
到时候可就是鹬蚌相争了。
看着李锐陷入思考,主席点点头。然后才说道:“我之前去莫斯科访问,斯大林向我询问了中长铁路和旅顺港口的问题。我是直接回绝的。”
“除非苏联百万大军打进东北,抢占东三省。而即便是他们占了东三省,我们中国人民也会不遗余力的打回来。哪怕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终究会拿回自己的家园。所以苏联不可能继续占有旅顺港和中长铁路。”
“苏联方面应该很清楚,我所代表的新中国人民对领土完整的诉求。”
李锐点点头,主席在这方面的傲骨是不需要多说的。他还记得在历史上中,赫鲁晓夫上位后提出过联合舰队和共建长波电台的事情。
那是要把手伸进一个主权国家的最上层建筑里了。实际上已经是后面勃列日涅夫搞的“有限主权论”的基础实操了。
而当时的毛主席只回给赫鲁晓夫一句话:中国给你吧,我上井冈山!
赫鲁晓夫不清楚主席的强硬,而在莫斯科和主席面对面的斯大林应该是清楚的。
所以斯大林应该知道,如果他真的提出了这些条件,主席是不可能同意的。
李锐这时才恍然明白了过来。
“所以,主席,赫鲁晓夫这是投石问路?!”
总理这时也点点头:“应该是的,甚至说斯大林还需要一个台阶。把图们江边上一小片出海口让给我们,其实不值一提。但是斯大林是不能明着让的。”
总理的话不用说得太透,李锐已经明白里面的意思了。
相比较于苏联接下来的任何一个领导人,也只有斯大林有胆子有责任让出一片土地来。因为用一片苏联无用的土地换来中国在亚洲对美国的掣肘,消耗美国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这对苏联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对于普通苏联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苏联要是有一亿人口的话,其中大概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人不知道图们江入海口这个犄角旮旯的破地方在哪儿。
但这不妨碍他们愤怒于苏联失去这一小片土地。
斯大林还敢拿这个当筹码,他要是下去了,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做这样的决策。
“这是斯大林的投石问路,既然他把这个提上了会议筹码。那就证明他心里已经有了决策了。无非是想要用这种筹码捞取更多的好处罢了。”主席道。
“所以我们搞外交的同志不能急。既然赫鲁晓夫同志已经抛出来吸引我们的胃口了。那我们也不要急吼吼的上当。”
“赫鲁晓夫同志,和那些苏联代表团的同志不是都没好好的逛过中国吗?总理啊,我听说你最近也很累。不如就带着代表团的同志们游玩一下,你也休息一下。”主席笑呵呵的说着。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晾一晾他们。
“毕竟图们江出海口又不是非要从苏联人手上要。”主席的话意有所指。
总理点点头:“好,那就听主席的。”
末了总理又长叹一句:“我真希望能在我死前看到外东北问题以一种中苏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得到解决。不要真的死上几百万人,也不要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故土就此分离啊。”
主席拍了拍总理的肩膀:“会有办法的,形式总是在变化嘛。要给我们国家一点时间,给我们的工人、科学家、农民一些时间。给我们的年轻人一些时间。”
说到年轻人,主席和总理不约而同看向房间里最年轻的那个人——李锐。
李锐有些懵逼,等等,不是说我吧,你们肯定不是在指望我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