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向南寻(第2/2页)

真的进入社会主义高级形态和共产主义初级形态的时候,说这些可以。现在还是资社斗争时期,谁不讲地缘政治啊。

结果也很显而易见,金日成害怕中华文化圈的朝鲜真的融入中国。所以彻底倒向苏联。

志愿军刚入朝的时候,金日成甚至跑来志司想要接管志愿军管理权。被彭德怀一顿批。

抗美援朝1953年结束,但是志愿军是在1956年才撤军的。就是延安派在朝鲜的斗争彻底失败了,并且金日成对苏联的投诚颇有成效。

在朝鲜和苏联的双重压力下,志愿军从朝鲜半岛撤出。而志愿军一撤,金日成原本说好的不动苏联派的承诺也成了放屁。赫鲁晓夫不是斯大林,他对金日成的压制没有那么强力。

最后朝鲜被金日成改成了一言堂,甚至到后面禁绝马列主义,只许主体思想。

说到底还是朝鲜对苏联是没有归属感的。但是对中华文化圈的老大中国是有归属感的。想要彻底消除这种归属感,那就要另辟蹊径独断专行。

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日本列岛、南洋诸国在历史上后世几十年里一直在做类似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东亚的外交和活动,说简单简单,说难是非常难的。”看着苏联代表团玩的非常开心,总理干脆找了一个地方坐下。

“我和主席之前和你说的,我们和苏联之间的刺。对那些更小的亚洲国家来说,我们比苏联给他们的压力更大。刺也比苏联给我们的更尖锐。能做主权国家,没人想要做附庸。哪怕我们吼的很大声,说我们不会吞并他们,但是你猜他们信吗?”

李锐想了想,摇摇头:“不信。”

“是啊,不信。我们老祖宗太强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中华文化圈。但是这文化圈不能裂,裂开以后想要在拼上就难了。就像是现在,每个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民族独立思潮席卷全球。”

“反殖民地运动是好事,但对我们带来了很坏的效果。那些曾经中华文化圈的小国不想被洋人殖民,也不想重新进入文化圈体系。他们害怕我们吃了他们。”

李锐点点头:“这就是中央要搞东北亚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吧。总理,其实我说一句难听且直白的话。那些小国不是怕重新融入中华文化圈体系。而是怕进来了,但是又没有了曾经的大中华朝贡体系吧。”

所谓的朝贡体系自然是不需要多言。可以说朝贡体系对小国是有利的。

而现在的中国显然不像是能支撑的起朝贡体系的国家。相反,那些小国怕朝贡体系不但没有,中国还爬到他们头上吸血。至于中国会不会这么做不重要,关键是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总理点点头:“是啊,难听的话就是如此。想要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前置的很多步骤中就有一项重要活动:盘活经济。”

“东北亚一体化对未来十五年再造中华,推进进一步的社会主义进步有重大关系。我们不是要搞剥削,是要搞双赢。要先给那些国家打个样。”

“那这么说来,图们江入海口就更重要了。它直面日本海。”

“是的,所以我们需要它。没有苏联,那么我们现在就只能转头向朝鲜了。”总理如此道。

李锐挑挑眉。看起来总理说的还是保守了,他所谓的延安派现在实力壮大了一点是谦虚。真实的情况怕是朝鲜内部,金日成已经焦头烂额了。

不然武亭、金斗奉等人怎么可能有资格来搞这种事。

但是李锐还有一个疑问:“就算是和朝鲜做交易,我们也要拿出足够的条件。不然即便是延安派强行推动了这一计划,那也会打击延安派在朝鲜的威望,可能得不偿失。”

总理笑了笑:“是啊,所以我们确实有一个计划方案。”

“什么?”

“帮助在战后劳动力稀缺的朝鲜开发建设矿山、铁路、水坝。”总理说到这里看着李锐:“说起来能有这计划还要感谢你和基地的专门搞出来的三年计划。”

“嗯?这又有什么关系?”

“呵呵,你们三年计划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扩散了。因为大量工厂的扩建,吸引了大量城市周边的农民从选择务农工作,变成了一边务农,一边在农闲时期进入工厂工作。也因为工厂能赚到钱,改善生活更明显。在扩建工厂的城市周边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想要成为工人。如果农民从土地上解放,那么我们下一步的大型国有农场计划也可以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