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一样的人
北约集团稿的这个西柏林电影节,搞到现在可以说是一滩稀碎啊。
马龙·白兰度差不多等于死了。玛丽莲·梦露现在又是乱发言导致不恰当的言论在柏林甚至说是整个欧洲传播开。
现在来西柏林最大咖位的三个明星就剩下奥黛丽·赫本可以当台柱子了。
不得已,西柏林电影节大会的阵脚已经被打乱了。因为太多出乎他们预料的事情了。不过这也正常,因为在冷战的年代里,不正常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所以西柏林电影节大会把原本就打算留在最后的各种电影厂的命题小作文全都给一口气放了出来。
这些电影基本上都包裹上了一层科幻或者是动作大片的皮。但是其内核依旧是反共或者是反苏或者是反中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现任的中国文化教育部部长李锐给好莱坞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在这一批命题小作文里,居然有五部和李锐有关。
当然这种有关并不是说他们直接把李锐给搬进电影里了。而是把李锐进行了化梗,比如说电影里最后的大反派是个姓李的中国人之类的。
还有就是没写名字,但是把最后邪恶反派安排成邪恶帝国的文化精神管控部门的领导等等。
还真别说,相比于之前好莱坞弄出来的其他电影,这些命题小作文电影拍得还挺像回事的。
毕竟现在好莱坞电影已经有了工业化电影的雏形了。工业化电影至少能保证电影的下限。然后再有一个看上去似模似样的剧本。那么基本上就不会太差了。
所以好巢坞搞出来了这几部命题小作文还吸引了不少人。
比如说有一部名叫《星际帝国》的电影。就描述一个以太空世界帝国为背景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看上去非常祥和的字宙帝国。好像人人都活得很好。
但实际上这些繁荣都是假象。都是由帝国宰相阿西?李采用一种名为精神控制器的仪器进行操控的。
阿西?李长得尖酸刻薄,但是有明显的亚洲人特征。
他每天设定好民众们要干什么。民众每天都要定期服用帝国的药物,以确保被控制。而主角是一个白人小伙,因为某些原因某天没有定时服用那个被帝国称呼为【美好药物】的控制药。
随后便发现了世界的真相。
原来那些看似美好的表象下,其实是一具具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的躯壳。
然后便是好莱坞的常规套路了,主角开始反抗,然后被通缉,接着收集伙伴,经历各种艰难历险。最终打败邪恶的阿西?李,毁灭掉精神控制器。
整个电影充满了西部牛仔英雄式的精神。而且其中影射苏联和中国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桥段极多。
比如说这个帝国一切都凭票购买(注:中国现在还未进入票证时代,苏联已经施行票证制度一段时间了)。
还比如,里面有学校里学生读完书后会被强制分配工作,不管这个工作他们喜不喜欢。这其实就是对苏联安排工作制度的讽刺性夸大等等。
还有许多类似的桥段,基本上都是在讽刺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不自由等等。
更不用说那个充满着刻板偏见的阿西·李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映射谁。
还有一个名为《千年世家》的电影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桥段。不过是把背景从太空帝国,换成了古老中国罢了。依旧是白人小伙救世的故事。和太空帝国那部电影比较不一样的是,这部好莱
坞电影更爽一点。
因为电影里白人小伙来到中国后,中国的漂亮姑娘们一下子就被英俊帅气的白人小伙给迷住了。
什么公主、宫女、才女、皇后都争先恐后的要和他发生关系。当真是拍摄的香艳无比。
可以说是把艳俗发挥到了极点。但是还就是有人喜欢看。因为那些白人男性有代入感啊。
中国代表团在这边知道了西柏林那边的骚操作之后也是相当的哭笑不得。
同时也把这边的消息传回国内了。李锐是最早收到消息的那批人。
当他得知自己在好莱坞电影里的被妖魔化,他不仅是不生气反而是非常开心。
“敌人要是骂我,那么证明我做的对。他们骂的越大声,越是证明我做的是正确的。我很开心啊,他们这是给我颁发荣誉证书啊。”
李锐哈哈大笑着,同时也说道:“当然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告诉前面的同志,把咱们的电影也都放出来吧!不要给我们的欧美同行留面子了!”
这话说的好像他什么时候给欧美同行留过面子一样。
西柏林的街头,好莱坞和欧洲的二十多部电影的海报悬挂的到处都是。在这个时节,整个柏林城好像成为了一个电影世界的海洋一样。
专门从法国跑来看电影的学生群体们都显得很高兴。因为一次性有这么多电影可以看,在这这个时代电影可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有人说道:“我们去看那个《太空帝国》吧!看海报感觉是一部很厉害的科幻片呢。”
“不不不,我觉得二十世纪福克斯拍摄的《千年世家》更好看呢。”有人反对。
“这部《月球上的独裁者》听名字就很有意思。”另一人说道。
这群学生群体是用法语交流的,坐在街边咖啡厅抽着烟斗写着文章的巴赞忍不住抬起了头说道:“你们看过中国电影吗?”
几名法国学生闻言看向巴赞,是一个穿着非常得体的中年人,所以这些学生也忍不住用敬语说道:“没有,先生。但是我们看过中国拍摄的那个纪录片。”
“嗯?”
“就是《揭秘》和《碧瞳战俘营》那种。”
听闻到这里,巴赞忍不住扬起眉头半开玩笑的说道:“哦,那可都是禁片啊!”
“谁说不是呢,先生。但是真的好看啊。”几个学生笑了起来。别的不说,战俘营纪录片可受欢迎了。
巴赞忍不住哈哈大笑,因为他也喜欢看这些东西。尤其是战俘营的真人秀。不过这年代没有真人秀的概念,所以只能用纪录片来称呼它。
“先生,您看了这些电影吗?”学生问巴赞,同时手指着那些好莱坞电影海报。
巴赞闻言点点头:“是的,都看了。”
“先生,您怎么评价呢?”
“用费列罗的巧克力外壳包了一坨大便。”巴赞的评价言简意赅。
听到巴赞这么说,几个发过来的学生面面相觑。
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有人注意到一条街道之隔的东柏林那边好像有什么动静,不少人回头看去。只见之前悬挂在东柏林各大地标建筑和高楼之间的巨幅海报都在非常有序的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