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被教育了

这个名叫安德烈的苏联大学生,来自茹科夫斯基哈航空工程学院,他正是孙家栋和黄志明同寝室的室友兼同学。

安德烈和孙家栋两人算是不打不相识吧。

当初孙家栋和黄志明刚来苏联的时候,安德烈是有些不大看得起中国留学生的。

那种傲慢是显露在脸上的。然后因为中国零食的问题,安德烈和孙家栋、黄志明的关系算是缓和了许多。

并且主动帮助孙家栋和黄志明练习俄语。

这两人虽然在国内受过培训,但是苏联教授教课速度很快,专业术语经常是一闪而过。

孙家栋和黄志明吃够了语言的苦头,他们和苏联人日常交流是没问题的……

但是学习专业性极强的航空专业,他们只能是硬着头皮强吃。

历史上里孙家栋他们为了克服语言问题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本时空中因为和安德烈的关系缓和得好……而安德烈本身在茹科夫斯基学院里也算是个学霸了。

第一学年的优秀学生金质奖章就是被他拿了的。

有安德烈帮忙纠正学习上的问题,并且练习那种快速的不行的俄语听力,孙家栋和黄志明两人的学习成绩总算是追上来了。

第一学年的时候两人虽然是学校里最努力的学生,但成绩一直是垫底。

教授也是很无语了。而伴随着解决语言问题,再加上安德烈开小灶的补课,孙家栋和黄志明的学习成绩也好了起来。

到了第二学年,两人算是一飞冲天了。黄志明杀入了全系前三十,孙家栋更是在前十名左右徘徊。

两人的目标是进入前十,乃至争取学年第一,赢得斯大林金质奖章!

而他们和安德烈的关系也越发的好了。

因为中国商品和中国电影在苏联的热销……尤其是前段时间上映的《赡养人类》,茹科夫斯基学校组织了全体学生观看。

因为本来他们学校就涉及航空航天,这部电影里展现出的科幻观和宇宙飞船对学生是有启发意义的。

学校里的学生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很多人都激动的双拳握紧。孙家栋和黄志明不用说,他们为国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而感到骄傲。

而如安德烈这样的学生则是从一开始完全看不起中国,到慢慢对中国感兴趣,到现在对中国开始有了好感。

中国商品和中国电影可谓功不可没。

这一次来参加战俘奥运会的苏联大学生里很多都是类似的情况。

而他们也如安德烈一般,在看到战俘营工厂区的时候发出了惊呼。

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同志在这里搞出了共产主义的雏形。

从某种方面来说,似乎也不错。

战俘营工厂原本就是一场巨大的社会试验。

很少有机会会把这么多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人聚集在一起做这样的社会实验。

也许是因为战俘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可以说是挺配合的。

这群学生们见到战俘营工厂里大家这么平等,所有人都可以有序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内心被触动了。

而那些媒体人则是举着相机对战俘工厂不断的拍摄。

他们非常想要找到中国虐待战俘的证据,但是却好像很难找到。因为这里的战俘工人虽然都在干活,但这里没有挥舞着皮鞭的监工,也没有瘦骨嶙峋的战俘。

有的带着任务来(抹黑战俘营)的媒体记者都急了。因为他们这样怎么抹黑啊?

已经有记者在小本本上写道:为了让我们看不见战俘营工厂肮脏黑暗的一面,中国人把真正的战俘都藏了起来,他们找来了几万名会外语的苏联人来假扮战俘……

这记录才写到一半就被记者自己给划掉了,因为这个事情他自己都信不过。

相比于这群来战俘营长见识的大学生和媒体代表们,碧潼一号战俘营的战俘们就没什么激动的了。

毕竟来的又不是家属,就是些媒体和大学生罢了。

现在战俘们唯一期待的就是即将要开展的奥运会了。

当然,囚BA正在热烈的进展着,碧潼超级联赛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当这群来自海外的媒体代表,和四国大学生从车上下来,真正抵达碧潼战俘营后,他们又忍不住再次惊叹了。

因为走在所有人前面的是美国大作家海明威,他抽着烟环视着四周,然后对所有人说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大家摇摇头。

海明威道:“这个战俘营没有铁丝网,也没有围墙。”

在海明威的提醒下,大家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里没有铁丝网,没有围墙。没有机枪哨塔,没有凶神恶煞的巡逻兵。

一切大家想象中战俘营应该有的东西这里全都没有。

这里有士兵巡逻,但是也有战俘自由地进出战俘营。

他们分明看见几名土耳其战俘扛着一头野猪从远处过来,并且笑着和看守的中国士兵打招呼。

那野猪一看就是落到陷阱里被捕杀的那种。

而战俘营给这群人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当战俘营的管教李夏笑眯眯的来到所有人面前做着自我介绍,并且带大家参观战俘营,并且安排住处的时候……

大家才知道自己对于碧潼战俘营的高看其实都看低了。

埃德加·斯诺举着相机不断的拍摄照片,口中惊呼不可思议。海明威掏出一支笔和一本本子,边走边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而大学生群体和媒体代表则越看越傻眼。 “这边是我们的医务室,碧潼战俘营目前配备的医务室是附近最好的。所以不仅仅为战俘服务,还有周围的朝鲜老百姓也会过来。”

在李夏的介绍中,大家分明能看见几名朝鲜老百姓从医务室里千恩万谢的走出来。 “那边是食堂,土耳其士兵们特别擅长做菜。几乎所有的食堂成员都是土耳其士兵。” “还有那边,那是战俘营的宿舍。这是战俘营的光荣榜……”

伴随着李夏的介绍,众人把这个不同寻常的战俘营都记录在眼中。

而最让他们震撼的一幕并不是发生在战俘营内,而是在战俘营大门口。

一群美国大兵赤着上身扛着锄头满身泥泞的回到战俘营。

他们满面喜色的跑过来对李夏管教说道:“我们帮金大娘、李大爷他们村平整了五十亩地。他们村里送了一只鸡给我们!”

一个排的美军战俘站在那儿,为首的排长高兴的举着手上的一只正在挣扎的活鸡。 “管教这不算是违反规定吧。”排长问。

李夏笑了:“不算,这算你们劳动所得。”

当这些美军士兵离开时,所有的媒体和法国学生脸上都露出了深深的震撼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