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换
北京。 “现在衣阿华号捞上来了,但是内部损毁严重。菲律宾号还在打捞,但是根据潜水员的描述,内部破坏和衣阿华号不相上下。”
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回来了一趟,为中央军委汇报工作。
同时也是对两艘巨舰接下来的安排,向主席等人询问意见。毕竟这两艘巨舰的去向也很关键。 “我们的同志说,凭借中国现有的实力,修复衣阿华或者是菲律宾号都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这个技术储备。苏联方面情况比我们好点,但是也不保证他们能完全修好。”
听到彭德怀的报告,朱老总一拍大腿:“原本以为是个香饽饽,结果打开一看,好嘛,白面掺着三合面做的假包子。”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李锐参与了这场在中南海的小会,他说道:“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的主体结构,美军肯定没时间破坏。只要主体结构不受损,光是船壳都很有价值。”
那可是很有价值,就衣阿华的龙骨和外装甲,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生产啊。
老大哥现在可能都要费很大劲。 “船壳也是有价值的。就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美方那边还在和我们扯皮谈判的事情,地点现在他们是不扯了,他们要把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加入谈判条件。”总理如此说道。
这倒是正常,这样的巨舰对美国来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制造的。 “美国人愿不愿意出价钱是一回事,我们把船还给美国人,就算是换来了一些美元。但是等着他们把船修好了来炸我们吗?”
主席摆摆手:“这种增强我们敌人的蠢事,我看还是不要干的。”
这话说得众人都点头。
李锐摸了摸下巴道:“不过这倒是可以做点文章。苏联方面知道船坏了,肯定想要压价。如果他们压得厉害了,不如就把美国人想要赎回两艘巨舰的事情说一说。”这件事到是可行。
在之后的中苏朝关于巨舰的谈判中,中朝方面算是达成了默契。苏联方面一个劲的想要压价。
但是中朝就是不松口。
老大哥说:你们留着也没用,都坏了,你们也开不了啊。
中朝:没事,留着看看也好啊。
老大哥:那不是浪费嘛!这样,我帮你们清库存,便宜一点,我上门自取。
中朝:没事儿,阿美也想要回去呢。
老大哥:!!!这事儿一说,老大哥还能坐得住?
当然是坐不住了。负责谈判的戈尔什科夫对衣阿华和菲律宾两艘巨舰实在是太在意了。
苏联海军内部也是如此。现在中国海军穷得尿血,苏联海军也不怎么富裕。
中央军委本来是想要和苏联红海军多换点可以马上形成战斗力的水面舰艇的。
但是看过来看过去,感觉苏联现有的水面舰艇实在是不怎么样。
拿巨舰去换,未免太过于不划算了。在经过多方考量之后,中央和朝鲜高层也在私底下磋商后达成一个协议。
船,我们两个国家都要。要一些苏联的水面舰艇先拿来用。除了换船之外,更重要的是换一个造船厂。
中国需要一个更好的造船厂,现在的江南造船厂满足不了中国的生产舰船的需求,其中很多设备都很老旧了。
有的设备还是清朝时期置办的呢,这些老爷机现在还在用。制造几百吨的炮艇还磕磕绊绊的。
现在的苏联制造舰船的实力虽说也是一般吧,但好歹比中国强多了。
而朝鲜方面在衡量自己的国家实力后,放弃了大型造船厂的诉求。毕竟做人还是要实际一点,朝鲜的国土和国家实力养不起巨舰的。
延安派的金斗奉提出,朝鲜需要船舶维修厂,以及修建千吨级护卫舰、民用船只的造船厂。
以此为条件,中朝苏三方开始了漫长的会谈。
…… “大连造船厂……不可能,不可能。你们的诉求太离谱了。这个造船厂的规模也过于大了!你们谋划的是万人规模的巨型造船厂。” “我劝你们还是脚踏实地一点,和朝鲜一样,选择船舶维修和中小型造船厂就好了。衣阿华和菲律宾两条船还没有这么大的价值。”
戈尔什科夫猛地摇头在拒绝中方的提议。
三方会谈中,朝鲜方面的诉求苏联答应的很痛快。因为朝鲜要的不多,除了修理厂和中小型造船厂之外,只要苏联再弄些炮艇来,他们就够了。
中国方面狮子大开口了。要求的是一个万人级的造船厂,这个要价有点高了。 “中国的同志,账不是这么算的。”
戈尔什科夫说道:“朝鲜战争,我们苏联也派出了几百名飞行员和飞机,战争的胜利我们也是出了力的。有超过一百名苏联飞行员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而牺牲在这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个国家的胜利,对吗?”
戈尔什科夫的眼睛紧紧的盯着他对面的谈判对手,来自中国的毛岸英。 “我们承认苏联同志为了亚洲和平而做出的伟大牺牲,戈尔什科夫将军。我们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都会追授其荣誉与适当的补偿,他们都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毛岸英的俄语很好,一字一句从容不迫。 “我们现在所求的,正是希望减少这样充满正义感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牺牲……所以才 希望用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换取大型造船厂,只有中国有了自保能力,才能减少这样国际战士的牺牲啊。”
毛岸英说的倒是义正言辞。
其实戈尔什科夫想要的就是中国人便宜一点。
谈判的过程不算是特别的愉快,但是没办法还是要谈。
现在釜山港和舰船实际控制权在志愿军手上。
难道苏联人还能抢嘛?
而且中国人也提出了比较客观的事实。
那就是现在这两条船都走不了,难道苏联打算直接拖回苏联?
拖得回去吗?美国人的舰队是摆设吗?
苏联要调动多少海军来接这俩铁疙瘩?
至于拖去海参威维修?
海参威的维修厂维护千吨级护卫舰和驱逐舰还勉强。
维修五六万吨的巨舰?开什么玩笑,不说技术储备和配套设备,海参威所有的船只技工加起来都不够。
所以毛岸英代表中央给苏联提了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反正都是要修的,你们帮我们把船厂建起来,你们派来专家来修船,我们也出专家。
不仅出专家,还出配套的熟练工人帮你。要生产什么零件,我们帮你们生产了。
该替换替换,该维修维修,苏联只要出个加工费就行了。我们连人工费都不跟你们多要。
这一下戈尔什科夫和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心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