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卡住你
“来来来,戴森先生,这是我们北京特色的豆汁儿焦圈,不可不尝。” “这是我们老北京的烤鸭,倍儿地道。” “戴森先生,这是老北京炙子烤肉,您尝尝。”
戴森来北京三天了,但是到现在还没见到负责大项目叶部长。
反而是一个叫林正英的中国地陪每天过来招呼他在北京到处闲逛,吃吃喝喝玩玩。
这位林正英就是之前中苏酒局谈判时把苏联一众人等全都喝趴下的中国酒神。
自那以后,李锐就把这位神人给收编了,调进文化部工作。专项研究酒文化,再加上他千杯不醉与对酒味道的敏感性……
让他和其他对中国酒品鉴能力很高的人给中国白酒、黄酒等酒类也做出一个相对详细的口味分级制度。
省的以后中国打开国门开始和外国交流后……
人家随便拿个洋瓶子装点马尿就能把你的酒类市场摧毁的不像样子。
当然,大林除了这些工作之外,外事活动中但凡涉及到喝酒的项目,基本上都让他上。
有的时候是酒局如战场,必须要赢。
有的则是苏联或者东德的相关负责人好酒,项目谈成了,让大林去陪着给人家喝舒服了。
反正外事和做生意嘛,你要说完全没有吃吃喝喝?那是扯淡呢。这不,大林接到的任务就是带着戴森吃吃喝喝呢。
还真别说,自从大林被调入文化部门之后……这个仅仅在农村追随过启蒙师傅崔师傅学过一些阴阳术、拳脚、以及认得八九百个常用字的林正英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不行。
在文化部门自己这样太丢人了,抽空就学习,不懂就找同事问。这三年下来,大林认字算是破三千了。
以现在中国人的识字水平,基本算是一个高中生的水准了。如果不求文笔华彩的话,他也能自己写点语句通顺,逻辑流畅的小文章了。
顺带还参加了文化部门长期举办的夜校,学习了英语作为自己掌握的第二门语言。
因为他始终记得当年李锐招募他的时候对他说过,以后中国肯定是要和欧美那些洋鬼子做生意的。
自己不如就学英语,以后帮助国家赚大钱来改善民生。大家都在学俄语,俄语老师根本顾不过来。
英语老师情况就好的多了。
大林这三年下来每天至少抽一个半小时来苦练英语,还经常和老师进行英语对话。
现在的大林的英语虽然是个二把刀,但是个能勉强和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二把刀。
戴森听着大林那富有中国语法的英语,他想起了印度的那些家伙了。那一口咖哩味的英语,感觉还不如眼前这个中国男人的中国英语呢。
如果是度假,那么戴森会很高兴有大林这么一个非常能喝酒。而且非常善于聊天的地陪带着自己到处转转。
即便是现在的中国比美国落后很多,但这样一个老大帝国也有自己往日的风采。
但是现在不是度假啊,戴森有些着急。
就在大林要带他去吃烤鸭的时候,戴森没去,反而非常严肃的问:“林,我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到叶部长?” “这个嘛……叶部长最近有点事,真的有点忙。”
大林打着哈哈:“不要急嘛。” “我今天在酒店看见了一个捷克人,你们是不是在和捷克人谈生意?” “我和你们说,捷克不管是压力容器还是加压设备,他们的工艺都很落后。完全比不上我们杜邦。”
戴森皱着眉说道:“不管是捷克还是东德,亦或者是苏联,他们在化工相关设备上的技术储备和力量都远不及杜邦。” “只要中国支付得起资金,杜邦甚至可以为中国规划出几个百万吨级的化肥项目。”
大林听着戴森的话暗自咋舌。
他负责接待戴森,自然也是了解了一下这人是干什么的。
国家要搞大化肥设备了,中国的目标就是百万吨。
可是如今中国算上苏联援建的三个大化肥厂,加起来化肥年产量也不过几十万吨。
距离百万吨还有很大差距。
如果真的有几个百万吨级的大化肥项目,中国人民距离全民吃饱饭,那可是极大的跨进了一步。
大林又不傻,他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
这戴森代表的杜邦可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化工集团。
杜邦最擅长做什么?炸药!而炸药里面的成分拆分一下,那就是化肥! “布朗先生,这真的不是我能决定的。你要见叶部长,要等叶部长有空啊。”大林也无奈。
现在戴森住的地方是北京最好的饭店,北京饭店。基本上重要外宾都住在这。
也不知道中国是无意还是有意吧,把来谈化肥设备的人全都安置在这了。
于是乎,戴森不光见到了捷克代表。还有东德的,还有苏联的。
甚至还有南斯拉夫帮中国找来的国际掮客。
两亿多美元的大单啊!财帛动人心,没人不想要。等到戴森见到叶继壮部长的时候,已经是他来到中国的第五天。
在中国他很不方便,因为是秘密前来,他也不能直接给总部发电报。总部那边也没信息传过来。
所以在见到叶部长第一面的时候,戴森就直接开口说道:“贵国完全不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任何化肥项目方案,以及任何生产化肥设备相关的产线。” “杜邦可以为中国提供最全面的产品线。”
说着,戴森直接把带来的文件连同照片一起交给了叶继壮(实际上一来中国就交给相关专家组,这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步骤而已)。 “杜邦是全世界……”
戴森还准备侃侃而谈呢,叶继壮挥了挥手,打断他的话。 “你最开始拿来的资料,我们早就给我们的学者看了。目前杜邦可以拿出来的两套方案,一套是合成氨方案,一套是尿素方案。我们都看了,确实不错。”
戴森面如喜色,不过接下来他脸色难看了。 “但是我们也看了戴森能提供的生产线标准。你们移交的生产线最高只能生产压力在12MPa以下的高压容器。
而且缸体直径不超过三米。相关冷凝设备降温速度不够。整体转化比很低,至多百分之五十。
但是耗能很可怕,按照你们的设计来看,一个十万吨级的化肥厂,每一组设备每小时耗电高达40KW。太落后了。”
叶继壮淡淡的说着,这话一下就让戴森没法再说了。
为什么?因为杜邦确实是拿了落后两代的技术来的中国。
因为现在的中国化肥企业和化肥技术都极为落后。
在苏联援建之前,是侯德榜带人搞出来的联碱法来生产氮肥。
这个技术很符合中国国情,但也确实不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