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新舰入列,老军归天
中国,山东,威海。 “黄旭华,黄旭华”!几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追赶着前面的年轻人。
骑着凤凰牌自行车的黄旭华一马当先,在威海临近海湾的乡村小道上一路疾驰。 “黄旭华,危险,你慢点!” “你们快点!晚了就来不及了!”
黄旭华一点减慢自行车速度的打算都没有,反而加快了速度。
二八大杠自行车在乡间的小路上骑着并不容易,又不是后世那种专门的山地越野自行车。
乡间小路多泥泞,还有砂石。一个处理不好就很容易直接滑倒。
但是黄旭华和他三个小伙伴一点都没有减速的打算。
这四人都是隶属于上海船舶制造局,来山东出差来帮海军进行研发生产下一代军舰的。
其中年纪最大的黄旭华今年二十九岁,另外三名同事年纪更小一些。这正是精力用不完的年纪,他们踩着自行车在乡间飞驰一直骑到一处湾岸的突出部。
黄旭华把车停在路边,自己连手带脚的爬上突出部的一块巨石。
在他面前是一望无际的碧波汪洋与三三两两的海鸥。 “黄旭华,我们要跑这么远吗?”
他的几个同事也爬了上来,一起看大海。 “当然要。”黄旭华道:“要是不在这里,我们能怎么一览整个舰队的航行姿态?”
黄旭华如此说着,他们所在的这个海湾突出部是从北向南前往威海港的必经之路。
而他们之所以来这里,正是因为前几日电台广播就开始宣传,中美朝于朝鲜谈判基本达成一致……
现在就差敲定签字的时间了而萧劲光从釜山港接受缴获的美国军舰也要返回威海了。
考虑道美国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中国海军发起攻击,挑起新一轮的斗争(美军战俘还未移交)。
所以在中央考虑再三后同意在向全国人民广播萧劲光带领的舰队回国的消息。
因为这是一件很提气的事情。让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很重要,看见舰队回来更重要中国很多年没有对外打过一场胜仗了抗日战争虽然说是打赢了,但是总是赢得不够彻底。
毕竟美国佬丢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战争进程。
所以总有人会有美国打败日本说。其实抗日战争后期,有没有美国人丢原子弹,日本人在中国都撑不住了。
八路军辖区内的日本兵天天蹲地堡,要靠卖军火来维持生计。不然就会被饿死了。
新四军辖区内,抗日捐都收到日本人头上去了。日本哪里还有前途可言。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已经让日本在中国入不敷出了。
从中国收获的利益已 经无法做到有收益,甚至连平衡收益都没有。常说打仗打的就是经济,那么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军政府在中国的战争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了。
只不过看不清真相的人总是很多。
所以必须要有一场新的大胜来推动民族的向心力。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国之大祀已经借了冈村宁次和石井四郎的两条命做了。
效果很不错,国庆节期间给人民英雄纪念碑祭奠的汹涌人潮就证明了这一点。
全国各地遥祭的人更多,那就更不必说了。而戎这件事不仅仅是要前线打胜仗,更重要的是要有得胜回国的气势。
在古代,展现这种得胜回国的最好办法就是太庙献俘。
甚至是杀了铸京观(把战俘人头砍下用人头垒成金字塔形状)但是后者这种杀俘的行为,从古至今都是不提倡的。
尤其是大规模杀俘而把十七国战俘全都搞去北京或者什么地方,让他们走一遍秀,这也不大现实。
国力消耗太大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志愿军最后带着大量的缴获物资回来。
当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现在又雄赳赳气昂昂的跨回来,带回来更多的美械。
当然除了陆军之外,海军的展示就更重要了。
因为大舰巨炮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这场大胜的含金量。
所以萧劲光的船队走的很慢,基本上是有大港口的城市就停一下。短的一天,长的两天。
要让中国的老百姓看见咱们在朝鲜到底赢了什么回来。
黄旭华等人作为船舶制造专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比普通老百姓更兴奋。
因为现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仅仅只能生产几百吨的炮艇。而且锅炉技术相当一般,生产出来的炮艇都不能算是世界第一梯队水平。
只能说是能造,但是不算好。因为这玩意儿光有图纸没用,没有相应的工业设备。
(注:所以与杜邦签订的大化肥设备很重要,其中很多生产线可以民转军,包括高压容器,高压无缝钢管,耐高温高寒转化设备。)
黄旭华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呢。他也想要生产世界一流水准的军舰。别说什么巡洋舰、航母之类的。
哪怕是生产大型驱逐舰也好啊!
就在他有些神游天外的时候,他的同伴拍他说道:“黄旭华,看,它们来了!” “哪呢?” “那呢!”
在同伴的指引下,黄旭华远远的看见海天交界的交界线上一队小小的灰点出现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
等到黄旭华可以清晰的看见战舰上悬挂的五星红旗时,他忍不住发出了感叹:“好一支强大的舰队!”
这次从朝鲜回来的舰队包含了两艘排水量在三千七百吨级的驱逐舰,两艘排水量 在一千七百吨级的护卫舰。
以及十余艘炮艇、猎潜舰、登陆艇组成的船队。
这是新中国海军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次缴获的三千七百吨级驱逐舰弗莱彻后期型是一款非常有潜力的驱逐舰底子。
有一定的改装空间,可以为后期加装外挂式导弹和新式雷达天线以及内部加装电脑化火控雷达做准备。
历史上中美国人自己就对后期型弗莱彻级驱逐舰进行过改装,一直用到了六十年代后期,部分舰船服役到了七十年代。从实际作战效能和服役周期来看,弗莱彻级驱逐舰比之前被国民党空军空袭炸掉的新中国旗舰重庆号(英国仙林级巡洋舰曙光女神号)更先进。
虽然重庆号排水量达到七千吨级,标称轻型巡洋舰。但生产设计于二战爆发前,很多设计理念都不太行了。
弗莱彻级是在二战爆发后的1940年才开始设计的……
吸纳了现代海战的诸多要素现在新中国海军缺少大型水面舰艇,两艘三千多吨的驱逐舰一来,颇有些霸王姿态。
黄旭华如数家珍一般的背出两艘弗莱彻级的参数:“最大航速三十八节,搭配了通用公司的减速齿轮蒸汽轮机。” “配备SC对空雷达,SG对海雷达。可协同对空反潜作战。五门一百二十七毫米高平两用炮,另有四联装四十毫米博福斯高机关炮防空。” “真是好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