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机遇与挑战(第2/2页)
立刻将他送入了莫斯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领袖可能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剧烈头疼而晕倒。”
莫斯科医院内的主治医生面对着苏联最高领导层的领袖们,他有些瑟瑟发抖。 “目前最高领袖恢复良好,可能不久就能醒来。”医生的话这么说,让在场的一众人等露出了不一样的微表情。
有的人嘴角微微上翘,是高兴。有的人微微蹙眉,是不安。有人吐了口气,是松心。
在场各色人等,各自有不一样的表现。虎死威犹在,现在斯大林还没死呢。
但是医生说,斯大林同志醒来之后很有可能精力不济,甚至隐晦的提到可能会大脑受损。
这也让这群人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大清洗后的斯大林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早年的斯大林过于心软,党员的两把枪,对着自己的那一把他总是扣不下去。
他可以要求自己,但是却无法谴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等到出了问题,斯大林又从心软改成了心狠的大清洗手段。
实际上1953年,斯大林又在酝酿一场对苏联党内的清查。
这一次的清查目标很有可能是红色贵族和开始冒头的特权阶级。
对于这群人来说,斯大林如果这个时候死了,可能是最好的。如果不死,他们也希望能换一个领袖。
目前苏联政坛动荡,各方人马在拉帮结派。
而和中国关系最深的赫鲁晓夫也在搞小动作。
依托着这些年和中国贸易的权力,赫鲁晓夫的权势也是大为增长。比历史上之中 获得的权力更大。
在斯大林昏迷的这段时间里,赫鲁晓夫不断的拉拢心腹。为后斯大林时代做准备。
而在所有人都在不断角逐的时候。大家慢慢的开始发现,获得内部支持是不够的还有外部的支持。
尤其是获得东方那个刚刚打赢美国的中国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中国的声望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已经不断攀升。
而更重要的是,现在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其中有一大半要归功于中国。
就像是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亚最大糖都。
原本规划的三年计划中,哈尔滨制糖产业将在1953年达到百万吨级产量。
而在实际中,现在哈尔滨的制糖规模已经突破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吨级别。
还有中苏合作建造的汽水厂、罐头厂等。
在苏联内部风起云涌之时。
一个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机遇与挑战来了。
为了获得支持,很多原本正常谈判不可能放到交易桌上的筹码现在可以被摆上来了。
只要中国能拿出足够的利益交换。
而挑战则是谁将是下一个苏联领导人将关乎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一个两难的抉择摆在了中国所有领导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