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反攻之始

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在战俘营的时候很多战俘都叨叨着希望早点回家。

但是这一天真的来临之后,很多人的心情却又异常复杂。

因为他们想象中的欢愉并没有那么强烈。

回家是一种渴望,但是在碧潼这里,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了。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建设的。这里从无到有,都是他们弄出来的。

这种归属感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战俘营”里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平等的交际。

当然战俘营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这里又很多的瑕疵。但是即便是如此,这里依旧比外面显得平等的多。

人的社会生活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关于战俘营的社会生态,苏联和中国学者都进行过调查。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精神状态相对饱满的时候,人的物欲是可以被降低的。

这话乍听好像没什么,但是很多时候还就是这么回事。人类除了基本的生物本能需求之外,很多的物质需求其实是用以填满精神需求的。

很多看似物质的东西其本质是对精神满足上得到追求。

就像是奢饰品的包包,一个包包可以贵到普通工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

买这个包是单纯的物欲吗?不,里面包含着精神世界空虚而对精神世界满足的挥霍。

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来自两点,一是自身精神世界的强大。这一点很难,需要人不断的学习,精神世界在学习中不断的蜕变强大。

如果以道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得道,得逍遥。如果以佛家得话来说,那就是开悟得大圆满。

但是这太难太难了。从古至今,以靠自我学习自我蜕变最终成为逍遥者或是大哲人的始终是少数。

而对更多得凡夫俗子来说,精神世界得第二点满足更容易点。

那就是来自周遭环境或其他人得赞赏和认同。

你是世界冠军,别人自然赞赏认同你。你是大科学家,他人也赞赏认同你。

你是战场上得大英雄,别人也会赞同你。你都可以获得精神满足。可是这些依旧很难。

大多数人办不到。于是一条捷径出现了,那就是砸钱。用钱垒起奢侈品的高台。

并且对普通人不断宣传炫耀。

从他人艳羡得目光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历史上后世各大网络平台上为什么那么多人炫富?

还不是为了满足虚荣。

而虚荣是最容易达成得精神满足之一。

它就像是毒药,让人欲罢不能。有钱人自不必说,很多有钱人在平台上疯狂炫耀自己如何有钱,有多少奢侈品或玩具或藏品。

而很多普通人也贷款购买各种奢侈品,就是为了追求那一点点如毒药一样得虚荣

满足。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办法从其他地方获取精神上得满足感了。

他们对这种毒药式的快感难以拒绝。人都是需要精神满足的。

就连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果被父母长期否定和打压都会抑郁,更何况什么都懂了的大人呢。

碧潼战俘营也像是一个试验场一样。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

人心和人性是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碧潼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里,这样的社会实验相当于模拟了一个内在循环的社会。

如果放到外部,那就需要达到地球同步进入到这种状态才行。

很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因为阶级基本平等,分配制度也很公平。

基本生活物资得到保证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娱乐生活。

这里的战俘们展现出了一种非常饱满的精神状态。

而且还表现出对战俘营完全归心的状态。

这种状态在得知他们要回家之后完全爆发了出来。

战俘营里居然慢慢的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气氛。 “我能留下来吗?我在这觉得挺好的我前些天还帮李大娘收拾了屋顶的破洞。她还说要认我当干儿子……”

黑人战俘维森有些哀求的说道。

王管教很为难的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不是我能改变的。维森该回家了。”

黑人战俘维森哭着离开了管教办公室。

李夏端着茶杯问道:“这是第几个要求留下的战俘了?” “找我的,这已经是第三十个了。其他同事那边估计也不少。”

王管教摇摇头,“他们在这里已经很有感情了。” “有战俘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助建设朝鲜,有的则想要去中国。这批人数量真的很多,如果……” “没有如果。”

李夏知道王管教要说什么,他直接打断道:“不可能有如果。彭德怀已经在协议书上签字了。白字黑字不容辩驳。如果你要说什么自愿留下,那美国手上还有一些我们的战俘呢。到时候他们被自愿一波算你的,算我的?”

王管教无奈的叹息一声。 “只是这些战俘这个样子,看着有些难受啊。尤其是那些黑人战俘,他们这些天找我说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没有人歧视他们。他们力气大,愿意帮村民们干活,村民也喜欢他们。” “回去美国他们会受到歧视,他们才不想回去啊。”王管教如此说。

而李夏道:“你以为只有黑人回去会被歧视吗?不止的,所有战俘都会被歧视的!不仅仅是被歧视,还会被迫害!尤其是美国战俘!” “嗯?”王管教愕然。 “美国政府的反共情绪特别高。为了我们战俘回去后的生命安全,我个人觉得我们 所有管教都需要和战俘们进行一场谈话。一场大谈话。”

李夏对办公室里的其他管教说道。 “你们也知道,我们战俘营是有录制节目发送到全世界各地的。” “一直负责这块的是李部长。” “欸,不对啊,李部长不是被撤职了吗?” “撤职了不假,但是这一块目前还归他管。李部长发来电报,你们传阅一下。”

李夏将怀里的电报拿出来交给众人。

管教们互相传阅,最后面面相觑。 “这能行吗?” “会不会太刻意?” “是啊,我也觉得会不会太刻意?”

李夏对他们的话嗤之以鼻:“什么叫刻意?李部长要求的是真情流露,是最后的送别。是临别时最真诚的关怀。这一把不把全世界的观众煽的涕泪横流,不把观众看的哭晕过去,这都算我们失职!” “为了配合《碧潼战俘营》纪录片最后一期的特别节目,李部长已经向中央申请了一波物资。现在已经在路上了,估计过两天就能到。”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谈谈心讲道理,把大家伙都说哭了,哭得越大声越好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朝鲜战争在物理层面上结束了,但是精神层面上的交锋也许还要持续十几年。” “彭德怀他们推下去了,现在是我们这些管教上主战场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