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南海北

冯石这两年基本一直在基地待着。

偶尔会去国内其他的工厂或基地协调、考察工作。

但是回北京的家却是没有的。就算是回北京汇报工作,那也基本上是当天来了汇报完了就坐飞机就走了。

有一些自己虚伪贯的人会说这就是装样子,都来北京了,还不能回家看看吗?这不就是假忙吗?虚伪!

但实际上就是来不及,因为现在全国所有资源都在向549项目倾斜。

冯石是罗布泊基地的军方总负责人。他肩膀上压了多少担子啊。

他去其他工厂和地区考察的时候可是看到了那些工人们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很多参与了549项目的工人可能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不管是做压力容器还是做链接部件,还是做其他的东西。他们都被要求保密,一个字都不能说。

这群人难道不辛苦吗?

很多老师傅也是吃住在厂里不能走开的。

有家也不能回。更不用说全国各地调进基地涌向罗布泊工作的技术员和战士了。

他们每次邮寄信件都需要经过审查,每个字都要检查。他们只能给家里人最简单的报平安,复杂的东西什么都不能说。

而且他们一去就要隐姓埋名很多年,家里人在不知情的时候能不能支持他们这么久?

很难讲的。冯石怎么敢把时间浪费到回家探亲上。

他肩膀上担负的不是一家一业,是新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无数在为549工程呕心沥血的战士、工人、技术员、科学家。

不过今天这次回北京,他终于有了十几个小时的停留。因为飞机要简单的休整一下。

冯石也没想到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获得休息的方式居然是因为飞机要休息了。

他穿着便衣在几名便衣警卫员的暗中保护下,向着自己的家中缓缓走去。

两年没有回北京了,现在的北京真的是让冯石感觉变样了。

首先是天安门广场建设了大半,地面已经做了硬化有了后世天安门广场的雏形了。

再加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了,在1953年国庆节前修建了新的升旗台。

让现在的天安门广场比从前的大土场相比显得庄重多了。

当然,这也是个做小生意的好地方。

天安门广场每到周末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小商贩来摆摊卖些果子零食和小玩具。

因为每到周末的时候会有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放风筝、踢足球之类的。

金水河边的钓鱼老哥变少了。因为国家进入大开发大发展时代。各个工作岗位都缺人,还能天天跑来金水河钓 鱼的闲人变少了。

当然最让冯石感觉到变化巨大的是北京市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还记得49年刚解放北京城的时候,除了地下党和工会发动的群众力量之外……

其他的北京市民看着进城的解放军不过是一脸冷漠。

认为只是又一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闹剧罢了,就像过去千百年来不断重演的故事一样,这次唱主角的姓共而已。

而现在冯石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跑去和国旗敬礼,人民英雄纪念碑那边有大量的老百姓在瞻仰。

现在北京市政府公开法令,不许老百姓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那边烧香祭拜……

毕竟要是烧香祭拜的人太多了会引起群体事故。

而且都来天安门烧纸放祭品,这天安门广场还要不要的啊。

元旦那天主席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做吊念活动,送上来的是菊花做的花圈。

后来北京市民也就有样学样了,不能烧纸烧香,但是送花还是可以的。

而类似北京这样的变化在中国其他城市也是可以看见的。

只不过北京这边更明显点。 “快五年了啊。”冯石感慨了一声,五年的时间他才感觉到新中国政府才算是真正的收复天下民心。

不容易啊,古言一句【民心所向】做起来何等困难。但是这世上之事还真就必须要用心做才行。

想要民众归心难,但想让民众心思分离那可就容易了。冯石一路回到自己的家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他的妻子纳兰英不在。

派人打听了一下后才知道,冯石常年不在家,冯媛也不在家。

纳兰英一人守着这分的大房子着实无趣。

向组织上申请工作调动。从前冯石和冯媛在北京,纳兰英觉得自己要做好家里的贤内助。

帮忙把家里处理妥当。现在老公和女儿都去报效祖国去了。纳兰英也没有闲着,毕竟老公和女儿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坚强的女人缓了一年算是缓过来了,然后把眼泪一擦,申请了一个去外面工作的任务。

一开始组织上还不大同意。因为冯石这一家都为国家做贡献,至少要留个老婆在北京享享福吧。

不说享福,至少在北京吃喝不愁啊,纳兰英申请去困难的地方工作。

这不是显得组织上太亏待老冯一家了吗?

这事儿拖了很久,最后是当时还未撤职的李锐得知了消息。

他叹了口气道:“这个恶人我来当吧。”

纳兰英被任命去了南方当一所小学的校长去了。

对此纳兰英还给组织上写了封感谢信。

也给李锐写了一封感谢信。李锐明白纳兰英的感受,人生在世总要做出价值。

从前老冯在北京,纳兰英为他守好家是一种有价值的贡献。

现在老冯不在了,纳兰英也要寻求自己的人生价 值。她的资历和知识储备当个小学校长绰绰有余。

而且根据她的要求,是真的把她调到了一个相对工作比较困难的地区:

广东。她的任务是促进当地适龄女童的入学率。

调她工作的事情从协调到安排,拖拖拉拉的也搞了两三个月才算是定下。

前两天她才走。给老冯寄去的信件还在前往罗布泊的路上呢。

冯石听罢这消息无奈的摸了摸自己满是胡茬的脸:“这叫什么事儿啊!一家人天南海北的连个面都没碰上。” “司令员,您夫人不在这些东西……”

几名保卫员手上拎着冯石从路上买回来的猪头肉、酱牛肉、两瓶白酒和一些水果不知该怎么办。 “嘿。本来是想让你们尝尝你们婶子的做面条的手艺的,再尝尝北京德月斋的酱肉。现在看来是没面条吃了。我这糙手打仗开枪还行,面条做饭这种细致活我也不会啊!”冯石挠头。

但是下一刻他就来了主意:“看来只有吃我们李主任的了!” ……

远在曙光厂的李锐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主任,天冷了,你还是多穿点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