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准备的和添乱的

彭学武他们村子所流经过的这条小河本身并没有多深的河床。因为这条小河本身的流速不大,溪流深度也不是很深。

所以当初在修建这段河堤的时候,有专门门的人过来看过。

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将河堤挖深来。利用本身的土层来加深河道。这样的方法是相对稳妥的。

但是这样的方法显然是非常费力的一个工程,在1954年的中国农村,还没有哪个村子有这样的实力,将数百米的河道给它挖深个一米。

这显然是需要重型机械进行复杂施工才能够完成的作业。

所以设计就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最后选择了距离河岸相对较好的位置进行堆铸式的修建。

也就是说,大堤最高处是要高于河岸两侧的。

而现在这条小河已经涨水了,如果按照之前河岸的高度的话,现在的水早就漫到两旁的田地和农家去了。

也就是因为河堤加高了一米多的高度。所以才没有让河水漫过去。

而这加高的高度自然是县里面的技术员来定一下的。

而至于为什么要定下这样的高度,那自然是由中央下发到各个县市的执行标准来进行统一规划的。

因为这一次网吧是 真的开了一个非常准确的预言挂了。

因为虽然网咖到来,在这个世界引发了这个世界的许多变量,造成了众多的蝴蝶效应,整个世界局势都变了。

但是有一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变化的,比如说是历史上记载的各种天灾,有可能是不会变的。

当然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准确说,因为李锐曾经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叫做蝴蝶效应。也是刘慈欣写的。里面就写了为了阻止美军轰炸自己的国家,有一个科学家在世界各地奔波找寻气象节点。

然后在气象节点上或者引燃一堆篝火,或者是敲锣打鼓,或者是做些其他的小动作,从而引发天气的骤变。浪敌军的战机无法轰炸自己的家乡。从科学理论上来说,好像有那么一丢丢可能。国不过小说是这么写,李锐却不知道现实中是否会有这么巧。会不会因为钱学森总工程师提前搞出来了东风1号导弹并且在釜山港一下爆 了依阿华级战列舰而引发气象变化。

如果说真的改变了气象变化,比如说今年六七月份雨水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多,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不会出现洪涝灾害。

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功夫都是要做好的,万事准备起来总是没有错的。

网咖早就把之后几十年可能会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全部上交给了中央,不管是54年的大水,还是之后的唐山大地震,九八大洪水等等等等全部上交。

各种相关详细的资料也都全部上传了上去。

其中关于1954年各地所遭受的水灾灾害详情也放上去了。

幸好在原时空的1954年各地水灾所遭受的详情都有相当详细的记录,只要通过各地政府的历史资料进行查询,都可以查询到这公开的资料。

比如说安徽这边几个受灾县市的详细过水资料。

彭家村这边当时也有记载,水漫上堤岸多少米都是有记录的,按照这个记录,然后留出一定余量来修建现在的河堤。

不仅仅是彭家村各地,有可能遭受水灾的地方,都按照原始空间遭受的水灾详情,流出了一定的冗余。

但是有的地方就算是你知道了,后世会发生什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将其完全解决掉,比如说九江和荆江。

水情实在是太大,并且刚建国的时候,国家并没有那么多机械力量投入到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河堤建设。

作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凡事求万全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有的时候难也要做,因为历史书上一句[流民不知几何]的一句话,是千千万万破碎的家庭,以及数之不尽的死难者。

所以现在哪怕是用取巧的方式,也要想办法先撑过这1954年,新中国建国的第一个大型自然灾害。

九江(九江地区河流统称,非单只一条河川)、荆江、淮河,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已经规划对这些地方进行治理了。

不需要网咖提供任何资料,治理长江和黄河是新中国还未建立,但是共产党取得了许多区域的实际控制权后就已经开始着手的事情。

当年老蒋花园口一炸,几百上千万老百姓的家园变成黄泛区。就连日本人都敢呵斥蒋介石为人类之敌,甚至还挺义正言辞的。

历史学家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就是一部修河史。 九江地区在建国后的1950年就开始修建防洪措施了。并且在网咖上交资料之后,九江加快了防洪措施的修建。

不止是九江,包括淮河流域、荆江流域以及整条长江其实都在不断的加紧修建防洪河堤。

不光是堵,更重要的是疏。虽然说长江的淤塞不像黄河那么夸张,但那也只是和黄河相比罢了。

实际上长江的淤积这些年其实也挺严重的。

五十年代国内其实没有很好的清淤船。毕竟国内造船能力有限。而且清淤设备也不够,所以清淤行动动用了沿河两岸数以百万计的民力。

这件事情被潜伏在内地的国民党特务发回台湾。台湾那边的蒋介石大肆宣扬新中国又开始施行征发徭役了!

并且配上了解放军拿着皮鞭驱赶老百姓干活的图片。然后说被征发的老百姓过的多么多么苦。

反正就把封建时期那些被征发徭役的民夫的日子往现在新中国头上按就是了。

不过中国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就像是九江段清淤船[九江清一号]船船长季东来就不这么觉得。

他驾驶着由水泥打造的清淤船,趁着今日风雨小,正在加紧运送物资。

之前所提的各种取巧的办法中就有这样一个: 水泥船。

这是特定时期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水泥穿自然是比不上正儿八经的钢板船,但是在现在钢船制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模板灌注钢筋水泥的水泥船应运而生。

这玩意儿在历史上之中也出也现过。就是建国初期船只紧张时期的特殊产品。而这个时空之中,这玩意儿的作用被放大了。

临时搞清淤船,苏联也没那个产能啊。但是从苏联采购各种零件,在国内组装清淤设备却是可行的。再加上水泥壳船在本时空的大量推广。(虽然使用年限不长, 投入性价比不高)这就算是土法炼钢,但至少钢是出来的。在土法也比没钢好。

先解决有没有,在解决好不好。在新中国治理长江和黄河的淤积工作中,这些水泥船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