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冲击(第2/2页)

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捐款。霍英东的船运生意还是要多靠大陆的。没有大陆的走私业务起家,没有那些大陆弄出来的东西给他搞外贸,他运个屁。

这点上霍英东还是很清楚的。

500万港币是他现在能拿出的最大现金流了。毕竟他还要保证船运公司的正常运作。不能一口气将现金流给掏空。

而紧随着霍英东之后,邵逸夫也上台发表讲话:“我代表邵氏集团向中国水灾灾民捐款260万港币。”

这两个都算是大数了。跟在他们之后捐款的港商们,就显得数额较少了,毕竟这个年代几百万港币对于港商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念在同胞的份上,捐出了五十万到200万之间的捐款。

但是这些款项加起来距离雷月星当时所保证的至少筹得3,000万港币的捐款,还是有相当规模的差距。加上港英政府的那些官员捐款,目前一共筹集的善款也才1800多万。

而现场只剩黄德发等人了。

现在黄德发等人看看时间都晚上8点多了,那些外商肯定是不来了。

黄德发率先上台说道:“我黄某人的纸制品厂,虽然说生意不错,但是毕竟比不得各位。我就捐个38万,图个吉利。"

这话说的,台下人都直摇头,刚刚那个叫李嘉诚的年轻人,他经营的塑胶花工厂,大家听都没听过。他还咬着牙捐了50万港币。

你黄德发现在可是香港最大的纸制品大王。生产的纸制品不仅仅是在香港销售,还远销东南亚,甚至是日本。

你黄老板随随便便松松手都能捐出一两百万港币,就捐38万还图个吉利,这是恶心谁呢?

雷月星等人面露不喜,但是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画了一个清单。

而在黄德发之后,跟着他的那群人一个个的爆出了他们的捐款额度,每一个都比黄德发还要低。

尤其是轮胎王。这可是个在50年代相当赚钱的橡胶生意啊。

才捐了区区36万,说是不能抢黄老板的风头。

这些人捐完钱之后还有脸在下面笑。

当真是将需要帮助的几百上千万受灾群众当成笑话一样。

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让一些港媒尤其是外媒,拍手称赞。

"这些人反而比那些港英政府官员还要有骨气。毕竟是跟我们英国人做生意的商人。

“对呀,毕竟我们的商人展现出了骨气,这些跟我们做商人的中国商人也要展现出相应的骨气嘛!”

这群记者打算在之后用他们的妙笔生花好好夸一夸这群在他们看 来颇为忠诚的香港商。

而黄德发等人捐完款之后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最后以黄德发为首对雷月星说道。

“雷老板,我们这些人呢还挺忙,厂子里都有不少事情,要是没什么事我们就先走了。“说完,也没等雷月星有什么反应,这些人就打算一起走,想要给雷月星好好晾一晾。

但是这群人刚走到宴会厅的门口呢。黄德发就看见了一人匆匆走了,进来是葛兰素史克的高管。

自己的纸制品有很多都是靠格兰素史克购买的。

毕竟药品的包装极其复杂。需要的包装也更加精美,给的价钱也更高。

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的,黄德发微微弯下身体,低下头,脸上堆上笑容,向着那名葛兰素史克的高管走去,并且伸出双手想要和对方握手。

“史密斯先……”

黄德发的语气中都透露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谦卑。

但是这名叫做史密斯的高管却压根没有搭理他的心思,他快步向前,一把将这群堵在门口的港商推开。

在宴会进行到尾声,那些港媒外媒都准备好写自己的文章的时候。

这名史密斯先生快步跑步上台,拿起话筒对着雷月星的方向说: "葛兰素史克公司向中国政府就遭受水灾的中国百姓进行200万英镑的捐款。并且在向中国灾民捐赠价值120万英镑的药品”国这话话音刚落,全场哑然无声,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原本打算好好夸一夸自己国家这些商人有骨气的英国媒体记者也呆住了。不是说好的有骨气吗?

不是说好的不捐款吗?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呢,拜耳制药的代表,仅仅落后他30秒也冲进了会场,一把走上讲台推开了葛兰素史克的代表。

“拜耳制药向中国受灾群众捐赠380万马克的捐款,同时捐赠220万马克的药品!”

他们的语言就像是巨大的冲击波一样,把现场很多人冲得晕晕乎乎的,但是还没有等这种晕乎反应过来呢,越来越多的外商像是约定好了一样赶了过来。

"星牌半导体向中国受灾地区百姓捐赠320万美元的捐款,并且捐赠一批价值不低于70万美元的设备……

“法国电子向中国受灾百姓捐赠400万法郎的捐款并且捐赠。 ."冲击波一浪接一浪,黄德发微微弯着腰弓着身,站在宴会厅门口呆立着,就像是一尊迎宾雕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