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人能堵住洪水吗

塞宾在哪里?塞宾在经历着一场自己人生中都没有预想到的巨大蜕变。

或者换一句话说,塞宾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文化冲突。

这场文化冲突是超出他来到中国前所有预料。在来到中国之前,塞宾预想过自己可能会见到什么,会发生什么?包括自己的不适应,以及对当地的各种看法等等等等。

这些塞宾全部都有一个内心的预案,甚至做好了心理建设。毕竟塞宾也当了差不多一年的法国青年报主编了。走南闯北,去过那么多国家。

有的国家不做心理建设,你看到他们的民俗能当场吐出来。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场文化冲突,像在中国这样让他感到震撼和需要好好思考。

那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之间的感情。

这种感情实在是太过于奇妙了,是塞宾在其他地方甚少见到的。

在九江以及鄱阳湖等江西受灾水域地区。可以看到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奋勇向前的抗洪救灾。

不管是他们在烈日或是暴雨中,扛着沙袋修筑河堤。或者是三五人一组,几个小组之间不停轮换24小时在大堤。上巡逻。

亦或者是大堤决口了,

需要尽快抢修时,那些解放军战士绑着绳索跳进大堤的决口处。他们迎接着那湍急水流的冲击。他们自己组成了人墙,减缓水势的冲击,好让他们的战友投下的沙包不会被湍急的水流立刻冲走。

这些所见所闻让塞宾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一个他从未思考,也从未想过会见到的世界。

如果说其他的事情他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那些敢舍了性命往江里跳的解放军战士,他是真的无法理解。

他已经见过有共产党员在抗洪救灾中牺牲了,就像是余干县的张主任。他死在了搜寻困在洪水中的百姓的路上。

他的尸体在一天后被发现。在下游30公里处,被当地人打捞了起来。经过辨认就是张主任本人。

当时塞宾还特意跑了一趟,他需要建议一下这位自己未曾见过的英雄。哪怕张主任在河水里面泡了一天了, 已经出现了巨人观。塞宾依旧是非常 郑重的向他的尸体鞠了一躬。

因为他觉得张主任是个英雄,像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这世界上是很少见的。

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当水位越发高涨。整个江西所有流域的大堤都快逼到极限时,如张主任这样的英雄人物开始不断的涌现。

江西有着中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这也是江西古时能成为鱼米之乡江南圣地的原因。江南四大书院三座在江西,便是因为古时候的江西依靠着鄱阳湖与鄱阳湖支脉的水系滋养了许多老百姓,让很多家庭能够送孩子去念书。

但是现在这个养育了江西人几千年的湖泊,却成为了江西最大的威胁。

鄱阳湖开始湖水倒灌了。所谓的湖水倒灌便是指鄱阳湖的水位已经高于长江以及众多支流的水位了。

鄱阳湖已经失去了蓄水能力,反而开始向其他支流和长江施压。原本长江以及长江支流现在所面临的水位压力已经很大。

从上游倾泻而下的河水在江西这块区域遭到了鄱阳湖湖水的反制。

上游来的河水与鄱阳湖倒灌的湖水,两股水流撞击在了一起。整个江西从九江到鄱阳湖连成一片的所有水系的堤坝全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水压开始陡增。而沿着鄱阳湖外围一整片过去全都是农田。这个时候国家还没有像后世一样开始退田还湖。国周围老百姓可是家鄱阳湖周边的田地全部开垦了个干净,毕竟开垦侵占了几千年了。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沿鄱阳湖一整圈下来,就是江西产粮最肥沃的土地。

而这一圈几乎能供养全江西人一半粮食产出的地方,现在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进入7月初,不仅仅是余干县一处堤坝溃了。

三日时间内共有三座鄱阳湖周边的大堤溃坝。

湖水直接从溃坝处蜂拥而出。将沿着鄱阳湖等农田和村庄大量摧毁。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在去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要求江西地方政府沿鄱阳湖修建第2层堤坝。

并且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建议了江西地方控制一下今年夏粮的种植面积。

因为即便是最好的情况鄱阳湖不溃堤,但是连日的暴雨也会让这一些处在鄱阳湖和湖九江之间的村庄出现严重的内涝。

到时候粮食产量依旧会非常糟糕。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多发动人力修建一些基础设施。一来是抵御洪水,二来是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在参观这些年初就开始修建好的基础设施和防洪设施时,塞宾不由的为中国政府的高瞻远瞩而拍手鼓掌。

并且还将这些全部记录在他的新闻稿中,同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而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塞宾在前往五河圩区时所见到的场景。

五河圩区是鄱阳湖重要的一段堤坝区。这一段堤坝区如果大规模决口,那么带来的危险就是灾难性。

原时空之中就没有守住这一段堤口, 造成了整个信联堤的全部损坏。

而之后就像是推翻了多米诺骨牌一样,鄱阳湖周圈所有大坝全部都被汹涌的洪水摧毁。

造成了整个江西受灾耕地高达16.2万公顷。直接受灾灾民多达171万。

本时空之中,五河圩段堤口成为了严防死守的关系。

五河圩口出现险情的时候,塞宾刚好也在那儿拍摄。

一开始只是一条小缝,但是很快那条缝就变得越来越。

周边的战士甚至来不及去把堆积在30米外的沙袋扛过来。因为一条小缝扩大成一条水沟,最后瞬间将整个大坝摧毁,这个速度是极快的。

往往是等人反应过来之时,就已经为时已晚。

而就在此时,一名身穿绿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毫不犹豫的直接跳了下去,他用自己的身体减缓了水流的速度,并且向他的战友喊到:“拿沙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