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冲击力

皮耶尔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作为前法国士兵、碧瞳战俘营战俘、现在的法国流行乐歌手,他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相比于战俘营里的其他一些战俘来说,自己真的是混的很不错了。

在战俘营里虽然美国战俘是最让人讨厌的一群人,但是在后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很多美国战俘还是可以处成朋友的。

就像是皮耶尔就和一个美国战俘处成了朋友。

他们到现在还有来往,每一两个月会有一封电报来进行交流。

这个年代的通讯没有后世网络时代便捷,但奇怪的是这个年代的友谊却很牢固,很多人明明一年才通信十几封,却能成为最真挚的朋友。

信里自己的美国朋友一直在抱怨自己回到美国之后的日子过的简直一团糟。

首先就是在战俘营里管教们说的一切都实现了。美国真的对这些战俘实行了非常严酷的管控政策。

皮耶尔注意到他用的词是[严酷] 。这就意味着形式很严峻了。

因为在战俘营里,管教曾经给战俘们说过他们回去之后会经历过最糟糕的情况。

[你们会被反复审查,你们可能找不到工作,你们的家人会被FBI反复骚扰。你们可以尽可能的配合他们的检查,但是这可能对你们的处境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最好的情况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消失。现在或许不该叫麦卡锡主义,而是叫赫克托尔主义了。

美国新任的法务部长比麦卡锡还要难缠。]

[总之,一切都要忍耐,也许过几年一切会好起来,也许不……皮耶尔想到管教们说的话,就忍不住为自己战俘营的同伴们感到叹息。还好现在法国没有什么反,共倾向。

不然自己会如何呢?

真不好说。

皮耶尔想要给自己的这位朋友打点钱过去帮助对方一下,但是对方却直接拒绝了他的这个想法。

[亲爱的皮耶尔,请不要做这种事情。你已经被美国列为恐怖的统共份子了。如果你给我钱的话,那些FBI会对我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的。]

朋友传来的消息是真的不太好。就连钱都不敢收,看起来美国是真的太糟糕了。

相比来说自己实在是太好啦。现在自己甚至开始录制唱片,在法国各地演出,真的成了一名歌手了。

从战俘营里学习的各种音乐知识也帮了他大忙。皮耶尔甚至开始创作摇滚乐了。

他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在欧洲卖的还挺不错。没有采用传统的黑胶录制,而是在东柏林录制了最先进的磁带。

一年时间在欧洲卖 了三万多份磁带出去。

听起来好像不多,但是考虑到现在磁带机的市场占有率和过于高端的市场定价,其实这个销量已经不很错了。

今年开始,磁带机的价格稍微松动了一点。中国推出了不那么便携,造型也相对丑一点但是价格更便宜一点的磁带机。

中国方面感觉有高人指点一样,在随身听和磁带播放机领域开始猛烈发力。

开始定制高中低端不同的市场产品,家用机和便携机都是如此。

高端机颜值更高,而且搭配更好的耳机,以及据说有更好听感的播放磁头等等。

毕竟音乐这东西很主观,别说五十年代了,就是七十年后这都是个很主观的东西。

各种运放,解码甚至就连线材、脚钉都能做产品细分。

后世网友调笑说:火电听音乐暖,水电音乐清澈什么的,就是因为音频市场水太深了。

现在中国抢先进入这个市场,当然要抢这个市场的主动权。现在处于垄断阶段,不把市场话语权拿到手。上就太浪费了。

皮耶尔的专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他的发行公司觉得两年内,他的首张专辑销量能突破十万。

那就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了。

要知道黑胶唱片基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甚至连三万张的销量都很难。因为黑胶从制作到运输很麻烦。唱机也一点都不便宜。

“要我说,中国根本不可能和那些英国报纸上说的一样,把灾民置之不理的。还说几百几千万人死亡什么的。”在沙龙里皮耶尔正在和自己战俘营里的战友们聚会。

并且忍不住进行疯狂的吐槽。

“我都不知道这些欧洲的媒体在干什么。他们真的是凭空捏造一切吗?我从前觉得碧瞳的管教们说的东西太离谱了,但是我现在觉得他们说的太保守了。”

皮耶尔和他的十几名战俘朋友们都不相信欧洲媒体写的那些鬼话。

因为他们在战俘营三年了,在战俘营所经历的一切让他们更加相信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和中国人。

而不是报纸上的瞎胡扯。

但是在这座巴黎的沙龙俱乐部里,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这种想法的。

这间名叫自由玫瑰的沙龙在巴黎也算是小有名气。现在所谓的沙龙和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贵妇们所举办的沙龙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现在的沙龙可以理解成一种高档的酒吧+咖啡厅的综合体。

这里提供更加舒适的座位、轻柔的音乐、更好的酒水和咖啡,以及一些制作精美的甜食和简餐等。

大圆环形式的沙发可以给客人提供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之所以没有全封闭是因为很多人来沙龙是来交朋友扩展人脉的。

全封闭了,大家怎么交友呢?

像是皮耶尔这种在法国乃至欧洲冉冉升起的新星就是沙龙最喜欢的客人了。因为沙龙里有不少贵妇、少女对外貌品相出众的皮耶尔充满兴趣。

他要来了,肯定是能拉动店里消费的。所以沙龙都是把皮耶尔安排在比较好的位置,并且皮耶尔想要带自己的那些[穷朋友]来沙龙,沙龙老板也同意了。不然这些[穷朋友]他们沙龙是不接待的。

皮耶尔和他的战俘朋友们在沙龙里吐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他们没有刻意压低音量,反正CIA都从法国撤退了退,怕什么。还是他们杀的呢。

不过他们这样的吐槽显然引起了沙龙里其他一些客人的不满。

就像是在他们旁边的圆环沙发里,就有几名正在和法国人谈生意的英国商人就走了过来。

当皮耶尔说道:“尤其是BBC,我都不知道他们在报道什么。还专门做电视节目,说什么中国已经淹死上千万人了。简直可笑!”

那名英国商人用一种不善的语气插话道:“不知道这位法国小歌星怎么发出如此高论。你难道还能认为有什么媒体比BBC更加客观吗?”

几名英国人显得非常傲慢:“BBC、卫报、泰晤士日报还不够客观吗?而且你居然说我们英国污蔑中国?有必要吗?难道你们没看到我们的商人捐助了多少钱给中国吗? "“你们在这污蔑我们的报纸和媒体有意思吗?”看起来这位英国商人也是颇为爱国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