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全世界最便宜的车(第2/2页)

但实际上就中国现在这种用车困难的情况,车不超载?呵,只要车胎不爆就给我玩了命的装!

没办法,这是生产力的局限性。

乃至于诺曼也没有纠正交通安全的想法,因为苏联也缺车。

诺曼开着一汽之光青春版在长春溜达一圈,又开去了郊区溜达一圈,在土路上跑了一波。还真别说,这个要啥没啥的一汽之光还真能跑。

当初设计这台车的时候,中方的技术人员和苏联设计人员争执过一段时间。当时中方的技术人员拿着设计稿将极简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这台【一汽之光青春版】是真正的要啥没啥,把简陋发挥到了极致。

钣金车壳内就是一层复合材料的贴层,没有任何和舒适相关的设备。海绵的座椅为了提供支撑力并且为了控制成本,选择了很结实但是缺少弹性的那种。

苏联专家都建议,要不要铺一层复合缓冲软垫。中方人员直接摇头,几个座位的软垫一铺,算算它们的开模价格、材料价格、人工缝制成本等等,最后价格最少加一百五十元人民币。

中国人真的是把所有成本都扣死了,他们制造了一辆汽车,能跑起来,载重300公斤的情况下最高时速65公里。

实际路况时速大概只能达到60公里最高时速。它除了能带着人跑,一无所能。

但是真的开了一圈后,诺曼把车停在第一汽车厂外大街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拍了拍这车的方向盘。

“这车真的她妈的能开啊!”诺曼不喜欢这车,他更喜欢停在车间里那台倾注中苏两国工程师心血打造出来的【红旗1】,那是一台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工艺的汽车。是能和美国凯迪拉克(注:五十年代凯迪拉克是世界顶级豪华车)掰手腕的汽车。

但是当他真的溜了一圈【一汽之光青春版】后,他对这车的很多不满都消失了。因为这车所有的缺点:动力不足、空间局促、减震过硬、不保暖等等,在它的售价面前不值一提。

它仅售两千五百人民币!如果换算成卢布,甚至才一千卢布!还没莫斯科中国商店里最贵的中国高级耳机贵!

一个集体农庄的普通工人,一年的结余都能买得起一台这样的车。

在诺曼看来,所谓的【一汽之光青春版】简直就是把摩托车的引擎装在底盘上,在焊了一层车壳。除了遮风挡雨之外,一无是处。但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吧。

这将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车!诺曼已经想到了,等到它被大规模生产投入市场后,凭借着它超级低廉的售价,这些小车会如产卵季节的鱼遍布每一条河道一样,它会疯狂的占领中国每一条街道……不!甚至是苏联的!

当他把车停在厂区外围下来和翻译小张、刘培安一起抽烟的时候。路过的长春市民都在好奇的打量着这台迷你小车。

“这是汽车啊?”

“嗯呢!能开呢。我刚刚大街上看着它跑的欻(chua)欻(chua)快!我自行车蹬出火星子了,好容易才刚追到这,就想看看这车呢。同志,这是咱们国产的车?”

“嗯。”刘培安点点头:“全新的国产车,我们厂制造的。大家伙可以看看。”

围观的老百姓觉得太新鲜了。苏联车和美国佬的车没少见,中国车是第一次见啊。

“同志这车这么小呢?”

“同志别说我说话难听,这车看上去怎么感觉那么低档次呢?”

“这车真行吗?”

围观的长春老百姓不少,他们的问题也不少。普遍就是觉得这个小车行不行?看着好像有些档次太低了。

但是当刘培安说出这车的售价后长春的老百姓一阵惊讶。

两千五?人民币?!同志,你没说错?不是卢布?是人民币?!”

“没错,是人民币。”

“哎呀!妈呀!这……我们家存八年的钱,不是也能买得起一辆汽车了?!”有一名市民惊叫着。看他的穿着也是一名工人。

伴随着他的大叫,所有人都算了一笔账。双职工家庭要是一年能存两百元,那么十二年就差不多能买一台车呢!

十二年听起来很长,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可是一台汽车啊!

这么一换算,又好像不长了。而且工资会长的呀,建国五年,受惠于本时空科技的进步拉动的产业链铺开,现在全国工资已经全面上调过一次了。

“要是算上涨工资,可能不要十年呢!我也能买得起车了?”

“同志这车叫啥啊?”

“一汽之光!”刘培安挺起胸膛,“它还有个名字,我们生产线的工人们把它叫做【人民汽车】!”

周围的市民围观着,抚摸着,一汽之光原本在他们看来有些低档的质感现在变成了一种亲切。

开天辟地第一遭,中国的老百姓第一次生出了【我也能买汽车了!】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