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需要兜底的事情

中国人真的太过分了!他们太过分!

麦克和罗伯特等欧美记者心中只有这个想法。尤其是在看过电视展台旁边的各种信号设备、解码器、线材、信号交换器等等之后。

他们的郁闷就越发的强了。

作为电视集团下面的记者,他们真的清楚的意识到中国人在干什么了。

而对于中国人所作的事情,他们真的无力阻挡了。

现在这个年代的电视信号传播有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传输速率不够造成的音画不同步、信号画面卡顿等。

等进入彩色电视时代,这个问题会被更加放大。ABC集团和BBO集团都有和RCA集团做过测试。

问题很大,但是他们解决不了,这就很难受了。更难受的是现在的中国人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是那种交钥匙的解决方案。

只要你出钱,我们从设备架设到基站建设再到线路铺设,我们可以一站式全包。等到建好之后,你们直接用就好了。不用你们操心任何事情,你们只要看进度表,看看我们是不是按照进度表做事就好了。

就中国人这种一站式打包服务确实是很动人心。尤其是对东欧那些劳动力本来就不是很足的国家(比如苏联)那可是太棒了。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极好的,因为现在中国最大的议题之一就是如何小步快跑进入工业化社会。

我们国家有大量的劳动人口,但是大多数劳动人口却被困在土地上,每日为了两三亩土地辛苦的汗流浃背。而即便是这么辛苦,他们一年劳作也仅仅只能是将将种出满足家人的口粮。几乎没有现金收入。

想要现金收入,他们还必须要在农闲的时候做零工,或者是自己做些手工活去市场售卖。要么就是如安徽的彭家村一样,由村支书想办法给他们搞一些农村能做的产业来赚钱。

纯依靠那么两三亩土地的那点产出,至多饿不死,但是想要过上好生活没戏。而且这种小农经济几乎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如何将这些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从事生产价值更高的劳动一面建设国家,一面让他们个人生活走向富裕,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对外输出劳动和基础建设是网咖里的专家们研究过大量资料后定下来的一条路子。

现在的中国城市无法提供那么多工作岗位,用以满足数千万农村青壮劳力的需求。但是对外输出呢?由国家组织工作单位向外工作,再由国有农场承包这些在外建设的农民田地。这样也能解决相当的劳动力工作问题了。

李锐最早看出到这个议案的时候他沉吟了一会儿。因为这和元时空后世的农民工何其相似。

有的时候前进需要付出代价,但是这个代价不能是毫无下限的。需要有人给他们兜底,而这才是社会主义政府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时代不是完美的,总有人要背景离乡去闯荡,总有人要在远离故土的地方思念亲人辛苦拼搏。而政府所能兜底的便是让他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最后都有收获。

这也是网咖一众专家在提出这个议案后备注的东西。

他们需要解放劳动力,需要发展工业化,中国人民需要过更好的日子。如果不想对内过度剪刀差,那么就只能想办法向外开拓了。

输出基础建设,基站标准和劳动力,这是中国提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也是想要将更多中国人从农田里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社会转向工业化社会的努力。

这一路注定要披荆斩棘,但是路在脚下了,不闯荡是没有未来前路的。

作为这些外国记者,他们并不清楚这里面网咖里的那些专家提出了多少想法,修正了多少对外输出劳动力的补了,才有了今天中国提出一站式交钥匙的解决方案。

他们只看到了中国人胃口极大,要将整个产业都吃下。而东欧的那些人居然还充满了兴趣,那个苏联代表甚至要走进房间里面和他们详谈了。

你们这些家伙怎么可以这样?你们这样弄了,我们欧美资本集团怎么玩啊!

好吧,对于这些记者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了。

而之后中国已经展示过的录像带技术家庭录像机,家庭用八毫米摄像机,中国自产的海鸥相机等等,都不算什么了。

中国人在三楼的展台已经把这些记者给震晕乎了,因为这是和他们饭碗相关的东西,他们敏感度很高。

导致他们对后面四到六楼的各种展品都没上心。一直到他们走出内部展台,走到外面的临时展台,他们看见用一个个防雨棚搭建起来的临时展台上正在运输来一件件非常大型的装备。

这些记者们才缓过神来,纷纷反问:“那些是什么?”

“哦,工农业展览嘛。除了那些日常用品之外,当然还有各种工业大件咯。”大李笑着说。

“比如说各种大型机床、各种汽车、摩托、甚至是自行车、摩托车的小型组装线等等。林林种种几十种工业设备和大型工业产品吧。

“我们现在能看吗?”买了一块电子表,又买了一个便携式收音机,还买了一块中国产的光学镜头(相机用)的塞宾已经花完了他兑换的一千两百人民币了。

他觉得不虚此行,自己算是满载而归了。当然他的同行们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有些人想要找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兑换人民币,结果那些记者也表示自己没钱,他们的人民币还要买商品呢。

媒体开放日算是个福利了,他们不用在公共开放日那天和全城百姓一起拥挤着来购物。今天买东西不排队啊,还不赶紧把想要的东西买起来。

里面的百货已经花完他们的钱了,外面的大型工业产品一看就不是给私人消费的东西。他们也就无所谓了,只是好奇这些大型工业产品到底是什么,会有什么惊喜。

但是大李却只是神秘的笑道:“这恐怕不行,它们还需要调试和安装。这需要等到公众开放日才能让你们看了。”

……

曹文清跟着学校里的老师随着大卡车一起来到王府井大街的第一百货前的临时展台。

她颇有些好奇的看着那群几十米外的外国人,她这辈子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外国人扎堆,真有意思。

不过还没等她多看呢,老师就招呼她一声:“曹文清,过来帮我看看水平。你眼神好,站远一点,看清楚。我们要垫木头把数控机床运下来了。帮我们看着两头,不要磕了碰了。”

“哦,好叻!”曹文清欢快的答应一声,转头投入自己的工作,不再去看那些外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