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走出个虎虎生风

一千人的方阵队列,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在东京街头。

在新日本警察开辟出来的道路上,他们尽然有序。即便是常规的齐步走,这千人队伍似乎生生的走出了一个步伐的声音。

轰~轰~轰~

千人脚步抬起落下,似乎是有一个巨人行走在东京的街头一般。

街道两边的住宅之中,那些没有前往二重桥会场而是在家里观看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的市民们听到动静纷纷探出头来。

"这是什么动静?”

“大卡车路过了?还是坦克?

那些临街的二层小楼(日本常见民居构造,一般下店上住)的窗户一个个打开。

住在屋子里的市民好奇的向窗户外观望。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在发出声响。

而接下来他们所看到的一幕,将是他们此后多年都难以忘记的一幕。

在道路的尽头,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他们千人如一人,手握银光锃亮的钢枪,穿着双排扣呢子大衣,头戴八一军徽军帽。

他们沉默无言,但是他们的沉默却如排山倒海。用他们的队列,用他们的脚步宣泄了出来。

两边居民微微错愕的张大了嘴巴。

即便是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擎旗手没有将八一军旗展开, 但是他们的精气神都深深的震撼着所有人。

踏步前进,踏步前进。

三十八军的战士们气势高昂,步履坚定。

“这是哪里的军队啊?”两侧的居民楼上,民众们探出头来,他们在窃窃私语,在互相讨论。

“这是赤军的部队吗?”

“看着好像不是啊?

"这支部队感觉好高啊!”

各种讨论声不停。

为了这场带有强烈政治任务目的的阅兵式,中方也是做了很多准备的。

比如说驻日部队是全国第一批换批装了呢子冬大衣军装的部队。这套呢子大衣是参考元时空后世87式军大衣制作。

内里穿的军服也是非常硬挺显身形轮廓的硬仿呢面料。所有驻日部队战士在日常的作训鞋之外还都统一配发了皮鞋和皮靴。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钱就是要花在刀刃上。

驻日部队按照身高一米七以上(包含一 米七)的标准选择,在这个年代对亚洲人来说还挺严格的。因为现在大多数国人成年男性的身高也就在一米五八到一 米六左右,南方炎热地区身高会更低一点。

而在日本,平均身高会更低一点。(注: 日本最早侵华时期士兵平均身材是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一百二十五斤到一百三十斤。比当时中国军队(国民政府军)的身高体重都要好,所以早期国军士兵

作战常常会说日本士兵身高体壮。到了后期,日本供应不上补给。日军战斗力急剧缩减,到了晚期,一米 五左右的日军士兵都数不胜数。

现在脱鞋身高至少一米七的中国军队来到了日本,穿上了靴子,身高又长了几厘米。

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对周围的日本民众来说压迫感过于的强大了,很多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支军队。

军队花钱,不仅仅是对内修炼内功时要用(内功:训练、伙食、装备等)。

对外的外功也要把钱花到位(外功: 军事访问、联合演习、对外展示军容等)。

只有内外兼修才是最好的。人有三分力,靠外在宣传可宣出十分。如果没有外宣,你有十分力,人家也只当三分。

就像是现在这样,当中国方阵走过东京街头的时候,明明他们现在没有在二重桥的主会场,但是依旧引起了无数人的围观。

周围的居民楼推开了窗户,有人在楼上看,有的人跑到路边去围观。

当周围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很多人在激烈的讨论这支部队到底时哪里来的时候。有人说出了正确答案:“听说港口那边来了一支中国军队,是他们吧?”

“啊?!是中国军队吗?!”

“中国人居然这么高吗?!看上去和美国大兵一样高大了啊!”有的日本民众如此呼喊着。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即便是欧美也不是人均一米八的。所谓的白种人基因好,身材高这种谎言不知骗了多少人。

三十年代出生,五十年代二十来岁的白种人,如果是出生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肉蛋奶不缺,那自然可以长到一米七甚至一米八。

但如果是出生在布鲁克林的贫穷区,每天只能吃碳水,没有足够的牛奶和肉类的补给,身高不足一米七, 身材瘦弱也是理所应当。

只要国人肉蛋奶吃的足,营养搭配合理,即便是中国普遍认为的个子偏矮的南方地区,新一代的身高也能向上拔,一米七、一米七五、甚至一米八。

所以为什么要把驻日部队的身高定在一米七这 个对现在中国军队相对苛刻的标准上,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人种优势学说的存在。这种人种优势说,不过是血统论的另一类改版罢了。

现在的驻日美军也不是都是身高米八的壮汉,对现在的美国来说,一米八以上的身高都算是高的。五十年代男性普遍也就一米七左右。

而三十八军的战士们似乎是感受到了周围民众的目光,走在队伍最前列的刘福安昂首挺胸,中气十足的大声道:“听我口令,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预备,唱!”

伴随着刘福安的口令,千人队伍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歌声。军队唱歌,调子准不准不重要,好不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气势!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在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当气势如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响彻在东京的街头巷尾。道路两旁开始汇聚越来越多的日本老百姓,有的人望而生畏。有的人鼓学叫好,还有人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经 典时刻。

二重桥会场。

赤军阅兵正在进行,从北海道开始,一路从北向南打。 赤军解放了全日本。哪怕最开始赤军部队的战斗力没有那么好,但是打了大半年快一年的仗, 有的部队也是打过浴血拼杀的硬仗的。

他们的队列也许不算那么整齐,但是却还挺有气势的。至少在二重桥附近的日本民众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在劳伦斯中校看来,却觉得不怎么样。

[队列散漫,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有一种过于亢奋的感觉。这种军队也就打旧日本那种垃圾军队还行。]劳伦斯心里这么想着。

[如果真的开战,基地里的美军和赤军部队正面对决。赤军部队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

美军还是有这样的自信的。

当赤军的最后一支方阵走过观礼台前, 劳伦斯以为就这样了。但是他却似乎听到在远处隐隐传来一阵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