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雄”
作为印度总理,尼赫鲁也算是为印度操碎了心了。
虽然很多时候,中国人无法理解印度人神奇的脑回路。但是这不妨碍印度人神奇的脑回路的运转。
毕竟我大印度人一生所作之事,又何须向他人解释?!
我们印度人爱干嘛干嘛,什么都敢干!我们是自由的!
就像是尼赫鲁的想法是: [赫曼 卡比尔通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和苏联的恐惧,抓住了这个机会来渲染印度可以对抗中国。这样以来可以忽悠欧美国家来给印度支援,以此来对抗中国。]
[至于印度是否需要对抗中国?其实到不是很重要。因为一切都是生意,只要能把钱弄回印度。那么印度就有办法把钱给留下来。只要留下来了,哪怕是官员们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但是因为涓滴
效应,多少都会有一点流入到印度的基础建设和工业建设上了。]
[中国依靠一些社会 主义国家的支持,他们就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而且中国从那些国家换回外汇是需要支付大量的产品的。而我们印度可是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用花,一件产品不用生产就能
获得这么多的支援投入。那么相对来说,我们岂不是能拥有更好的发展? ]
不得不说,尼赫鲁和他的幕僚们是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的。
这种思考方式不要说元时空的主席思考不到了到。就算是穿越而来的李锐都思考不到啊。
东柏林的社会主义电影节上,最出风头的是什么?不是被中国小米养的很好的诺玛简。
而是其貌不扬的印度文化部长赫曼卡比尔。
因为这位老兄不仅仅是宣布三年要拍摄一千五百部电影的宏大计划。同时还在中苏宣布将要联合拍摄关于犹太人二战题材的电影之后,紧接着马上宣布了也要拍摄同类型同题材的电影。
并且还有以色列的犹太人帮着站台,好莱坞那边也有人帮着一起站台。 欧美媒体也跟着一起宣传。
为了帮着造势,这些新闻媒体连基本法都没有了。
当真是怎么吹牛逼怎么来。
《美、印、以将要合拍传奇史诗!》
《赫曼卡比尔一李锐最强大的敌人!》
《印度,冉冉升起的新星》
尤其是美国ABC,甚至还搞了电视专题纪录片。
柏林被誉为东西方冷战的桥头堡不是没有理由的。现在柏林墙已经倒塌了,东西两边来往其实还算简单。
ABC记者申请来东柏林拍摄也是可以的,就是全程要被斯塔西工作人员跟着。而且不能超出他们申报的拍摄路线。
ABC的记者们用了他们惯常的拍摄技巧。为赫曼卡比尔拍摄了相当有气氛的一部专题片。
现在ABC学会了李锐之前用在电影里的技巧。开始会慢帧拍摄,再加上BGM来渲染气氛了。还使用了略带仰视的拍摄视角来拍摄赫曼卡比尔。
别的不说,反正李锐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句: "我靠!赌神!”
是的,在ABC的拍摄下,赫曼卡比尔部长推门而入。帧慢播放再加上颇有气势的BGM的引入,让原本其貌不扬的赫曼卡比尔突然变身成了[周润发]了。
在这个专题片里,ABC可是把赫曼卡比尔一通好吹,甚至于把印度都疯狂吹了一遍。
而当这条abc拍摄的专题纪录片播放的时候,柏林电影周已经结束了,李锐早早就带了团队回到了中国。
通过在国外的同志收集情报,他在中南海和主席他们一起观看了这部由abc拍摄的专题纪录片。
“李锐啊,这件事你怎么看呀?”主席坐在沙发里,略带笑意的看着李锐。
“你这次出去柏林一趙, 没有想到倒是被印度人抢了风头。我们还经常说,我们的李部长是这全世界最会搞风头的哩。。”
主席这话说的多少带一些调笑的味道。
因为这些年李锐在这方面好像还确实是世界顶级。炒作造势之类的,李锐就没输过。
现在倒是被一个印度人给超 了过去。这多少算是有些不可思议了。
不过李锐对此到是毫不在意。甚至于说他还挺开心的。
只听他说道:“这次印度人搞的风头好啊。我们诺玛简同志拍的电影,原本热度没有这么高的。现在我听说就连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上都有中印打擂台的消息咯!
“这下我们想要不出名,不火都难啊。“李 锐笑的很开心。
总理提醒他一句:“但是小李啊,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印度会获得更多的外资,会不会更加刺激印度的发展呢?
李锐点点头又摇摇头:“吸引外资是肯定的,但是印度能不能发展?这就不好说了。并没有每一个国家获得资源之后都会优先发展的。对于印度,我只能说:他们的潜力很巨大。再过二十年潜力会
更加巨大!”
李锐的话引起了中南海内的一片笑声。
大家都笑的很开心。
远在印度的那些印度官员们也笑的很开心。
因为赫曼卡比尔部长带着第一批投资回来了! 足足一亿美元的先期款项来了!
整个印度文化部门、电影相关部都沸腾了。
赫曼卡比尔回到印度之后就像是英雄一样。尼赫鲁给他召开了盛大的庆功宴。
在堆满了香槟、红酒、牛排、海鲜和各种新鲜水果的晚宴上。尼赫鲁把赫曼卡比尔邀请到最中央,并且敲了敲自己的香槟杯,尼赫鲁开怀大笑:“有 请我们的英雄赫曼卡比尔!他为我们开了一个好
头!我们全印度的所有官员都要向他学习!‘
赫曼卡比尔面露微笑。
没错,全印度的官员都该向他学习。就在庆功宴结束的第二天,赫曼卡比尔就定下了宝莱坞开工的大工程。
第一件事就是三通一平。经过了半个月的招标,工程由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获取了三通一平和旧房屋拆除改造的工作。
没人知道这个一个月前还不存在的公司是怎么接到这个大项目的。但是大家都在说,这公司的老板那是部长的亲戚!
许多围观的其他印度官员不学自通。
不久之后,印度的一众部门开始了他们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