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每个人所想守护的
对于张福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创意和意想法从来都是不缺的。缺的只有试错的机会和成本。
但是不得不说,张福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甚至在和曹文清去吃爆肚的时候,因为爆肚店的老板把爆肚给弄老了,有些难嚼的时候,他还有一些其他的创意出来。
因为爆肚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牛羊的胃,把牛羊胃的不同部分切成特定大小,然后在适当的水温里进行水爆(水煮)。这玩意儿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还是听有点难度的。
元时空后世还好点,因为温度计和计时秒表很普及了。一个会做菜的师傅做爆肚,实在不行就掐着秒表看着水温计也能做出不错的爆肚。可以做到口感又软又嫩还有点韧性,吃起来特别有嚼头。
尤其是裹上厚厚的芝麻酱辣椒油,要是爱吃香菜就再来点香菜,拿着爆肚在这里面一沾一吃,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元时空后世常说北京是个美食荒漠,因为北京的市井味道确实一般。这爆肚大概是北京市井小吃里最好吃的了。
不过爆肚这玩意儿要是爆的火候过了,有时候多个两三秒,那么爆肚就会成为爆皮筋。因为那是真的咬不动啊,和咬皮筋没差别。
张福和曹文清去吃爆肚的时候,也不知道老板是不是打瞌睡了。张福的那一碟爆肚给老了。张福夹了一筷子爆肚往嘴里塞,结果咬了半天都没咬断。
老板看见就不好意思了:“哟,小哥,真不好意思。这水大了,我给您重新来一盘吧。”
张福艰难的把爆肚囫囵吞枣的咽了下去之后,他摆摆手:“不用,不用。别换了,您饶我个烧饼得了。光吃爆肚我吃不饱。
(北京话里饶有请、让、给之类的意思)。
曹文清小口吃着爆肚,她笑着看着张福:“怎么,人家多请你吃一碟爆肚你都不吃啊?”
“算了,都是小本生意。我们就点了两碟爆肚,几个烧饼。这店的咸菜还是随便吃的。这老板是个做老实生意的。不好意思占老板便宜。”张福擦了才嘴角的麻酱。
“而且啊,刚刚吃这咬不烂的爆肚,我又忽然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张福说着话,老板拿了一个碟子过来。碟子里装了两个芝麻烧饼。
张福和老板道了声客气之后,继续和曹文清说道:“我忽然想到了我之前一直在研究的一种叫做蕨根的玩意儿。这玩意儿淀粉很提取,而且有一股子蕨味。我之前一直都没想过它还有另一种特点。那就是它的纤维素很多。”
张福掰开芝麻烧饼道:“刚刚没咬断爆肚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把人看成化学键组成的一种集合体。那么我们每天补充的能量其实也是可以被单独拆分成化学键来补充的。”
曹文清听到这话之后满脸嫌弃:“不要!我才看了上期的《科幻世界》,里面说人类以后都是靠吃药丸来补充能量。我不要!连牛肉包子、爆肚、芝麻救饼都没有的世界,活着还有什么劲啊!”
二十岁的曹文清正是好吃的年纪,二十岁的壮小伙和小姑娘不爱吃东西那才叫咄咄怪事。
曹文清警告张福道:“你研究食品工业就研究食品工业啊,不要走什么歪门邪道,把咱们国家的食品工业往乱七八糟的方向领啊!”
张福咬了口芝麻烧饼:“哪能啊,小清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研究所里的小技术员,刘教授能让我单独研究蕨根都算是看得起我了。蕨根、魔芋这玩意儿在所里都是没人碰的生冷题材。”
曹文清看着咔咔啃烧饼的张福,她道:“谁知道呢。虽然你现在像一个饭桶,但是万一呢。张福同志,你要有信心,饭桶说不定也会进化的。”"
张福摆摆手:“我哪里像饭桶了﹖我是在认真的思考大家的吃饭问题。刚刚我说道哪了﹖哦!蕨根!蕨根虽然淀粉少,但是它纤维素多啊!那些纤维素就像是嚼不烂的爆肚一样。热量含量低,但是它因为不好消化,所以饱肚子啊!如果在极端条件下,纤维素粉也可以作为一种食物的补充。可能比魔芋块还要方便。”
“我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尽早把相关的技术问题上交,让国家重视起来。毕竟到了荒年,大家连观音土都吃。纤维素再不好消化,但是也能消化啊。如果用工业化的手段处理,还能更好消化一点。”
"小清你也不用担心我们以后就只能吃这个。这就像是救灾赈灾时候粥棚里施的粥一样。救个急。我可是看了很多历史故事,大灾大战时候吃不饱,别说草根树皮和皮带了,粥里掺土都是正常的。”
“我的预想中,如果能从蕨根里提取水溶性的纤维素,然后制作成纤维粉。再极端情况下添加到粥里,能增加粥的粘稠度和饱腹感。本人只够十个人吃的粥就能够二十个人吃。再加上魔芋块的补充,还有其他的应急食品。比如木薯粉之类的。从各种方面进行全方位补充的话,那么咱们国家备战备荒,打仗的准备就更足了。”
曹文清小口啃着芝麻烧饼,她认真的听着张福的话,她忍不住道:“小阿福,小阿福,我平时真的是小看你了。不声不响的,你居然有这么多想法啊。”正在吃烧饼的张福突然停下吃饼,他无比认真的看着曹文清:“小清,你从前不是说过吗。想要和你一起,那可是要跟得上你的步伐哦。”
曹文清斜着眼睛笑了起来。
“小阿福,你现在做的每一步可不能是为了我哦。是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实现伟大的事业哦!”
“哦。”
话虽这么说,但是再吃完饭,张福骑车送曹文清回家,两人在告别的时候曹文清如蜻蜓点水一般在张福脸上轻而快的浅浅啄了一口。
伴随着张福傻愣愣的呆在原地的是曹文清推着自行车离开的笑声。
……
曹家。
曹父今天上午才刚刚从下面的农村调研回来,正在客厅的书桌上写字。“爸,你回来了!”曹文清惊喜道。
“嗯。”曹父笑道:“刚回来。调研现在中国农村现状。还记得我们之前在萍乡待的农村吗?”
“嗯。”曹父道:“现在那边比我们当初离开的时候好多了。靠近县城和乡镇的村子都通了电。虽然只能点个灯泡吧,但是也是进步啊。萍乡那边已经搞公社了,成果不错啊。我们当初从那里来北京的时候,还有好多老乡只能半饥不饱呢。现在大家伙算是都能吃饱了。从前和我下乡,那个喜欢逗你玩的王婶你还记得吧?”
曹文清对那个王婶还有记忆,记忆中那是一个很瘦,甚至说是有些干枯一样的女人。王婶人很好,自己小时候和爸爸下过乡,爸爸工作的时候自己总是哇哇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