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家都要挠头(二合一)

庞中华等四班的战士有些懵逼,因为他们都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了。这场狙击战,十人对两百,能打退敌人几次进攻,争取一天的富裕时间,那么他们就算是完成了任务,不亏了。

根据朝鲜战争中的英模单位150师的代表来西藏做战斗报告(演讲)的时候讲过,敌人的战斗是很残酷,也很疯狂的。

他们往往会不计成本和人员的进行冲锋。每次迟滞敌人的狙击战都是生死战。

经常是一个营的战士拆分成多组,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形成多重狙击。以小股小股的部队迟滞敌人大部队。这样的作战方式基本上是需要巨大牺牲的。

那种一个班一个排,迟滞对方一个团一个旅十几个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的进攻,代价往往都是这些部队打到彻底消散。

庞中华原本都和战友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了。

但是谁能知道印度人居然就这样跑了。

“班长,敌人撤退了。我们要不要打一波反冲锋?”班里的战士发问道。

在解放军的战术教学中,反冲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敌人撤退的时候打出一波反冲锋,是有可能直接击碎敌军的。

但是庞中华很冷静,他道:“先不要追,万一是敌人的计策呢?到目前为之,我们都没观察观到印度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这太反常了。”

“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山路难行,他们携带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难以带上高原,所以数量极少。一定要留到关键的时候使用。”庞中华非常客观的分析道。

“他们在地势上处于仰拱,对他们来说很不利。重机枪和迫击炮可能并没有合适布置的地方,所以他们用佯攻来打一波进攻。然后战略性撤退,就是想要引诱我们出工事追击他们呢。然后他们就有机会直接用重机枪将我们全部带走。”

周围的战士们也是连连点头,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

“真没想到,印度的指挥官还挺狡猾的啊。这一波进攻,他们怕是死了七个人吧。“副班长点头附和,同时向庞中华要来望远镜来看印度那边的伤亡情这一次进攻,印度人丢下了七具尸体,还有三个伤员在地上哀嚎。

这印度指挥官比小鬼子还残忍啊。”副班长嘀咕道:“我们上夜校的时候,连里指导员给咱们讲抗日时期的日军指挥战术,日本人都很少用这种牺牲式的战法来引诱我军上当。”

“所以啊,印度的指挥官不光心机深沉,还很残忍。是一头狡猾的狼。”庞中华大声道:“战友们,不要掉以轻心,小心印军的反扑。”

解放军班长庞中华充分的证明了什么叫做解放军基层士官的指挥能力。班长是兵头将尾,在小规模班组战斗中,一个班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场战役的走向。

很明显,庞中华是学的极好的那一类班长。如果他出生的早一些参军的早一些,在朝鲜战争中入朝作战和美国人作战,说不定能建立不小的功勋。

但可惜的是他面对的印度。

他以为印度是这样的,是美军的弱化版。但是印军是那样的,印军就是印军,是独一无二的烟火。

那些溃败的印军真的不是策略,不是佯装溃败,是真的败了。

都死了十个人了,还不跑 ?! (其实只打死了七个,还有三个是受伤,还有得救的)

拉杰西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部队的撤退。因为他的部队可都是部族里的“勇士”啊!

这些勇士在土邦里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收保护费、抢劫、打人杀人等等。一个个都是武勇之辈,一个个都是能把平民吓得瑟瑟发抖的人物。

这些勇武之辈拿了枪之后可是更凶猛了啊。不管是面对尼泊尔、不丹还是孟加拉、巴基斯坦的部队,他们可从来都没怂过。

偶尔的边境冲突可是占尽优势。

基本上一个冲锋就直接把对方给打垮了。但是这中国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不是只有一个班吗?为什么会有火炮?(部分印度士兵将连发榴弹当成了防战炮)

当炮弹和机枪打过来之后,那些印度兵的士气就彻底崩溃了。因为他们手上的武器实在是不行。即便是美国支援了不少。但是请一定要相信印度军头的操守。只要东西到了,军头们肯定优先自己的精锐部队,而他们的精锐部队又不会轻易派出去打仗,这些精锐要守住自己的基本盘。

所以真的去边境的部队能收到的支援其实是有限的。

当对面的中国部队已经装备自动步枪时,他们还在拉大栓。偶尔有那么几把汤姆森冲锋枪那也是攻击距离不够。

中国打了这么多次仗,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打装备全面占优的仗。

庞中华等人的火力输出很猛,十个人打出了印度一个连的火力的感觉。他们用的是自动步枪,即便是三发点射,速度也比印军快。新的五四式步枪的火力又猛。还有班用机枪和榴弹枪。

现在印军面对中国这一个班的火力,有一种1938年的八路军突然撞上1952年美军的感觉。装备差距和火力差距巨大。

但八路军战士好歹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用战术弥补火力装备的差距,想办法打仗。

但是印度 …… 噗呲 ……

“回来!回来!列好队伍!”拉杰西还是有些亲兵一样的角色的。就像是中国古代大明将领会有家丁亲兵一样。

拉杰西的警卫排就是他的亲兵家丁。在拉杰西的吆喝中,这批装备了美军武器的亲兵家丁用恐吓和枪支把将要逃跑的溃兵都收集起来了。

“连长,对面绝对不止十个人。他们火力太凶猛了!肯定有一个连,他们甚至还有火炮和重机枪!“逃跑的一个排长被抓回来后,他满脸惊惧:“我们火力打不过他们的。”

拉杰西脸抽了抽,他的连本来也有两台重机枪的。不过两台马克沁重机枪搬上高原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把两台马克沁留在了山下的营地。

迫击炮也是有的。问题也是太重了,炮管还好,炮弹太重太重。而且说实在的,自己的士兵操作迫击炮的水平也就一般。迫击炮在战争中主要起到恐吓作用。之前和不丹、孟加拉的摩擦中不用迫击炮也能赢。

所以根据经验,拉杰西决定不带迫击炮。多带些子弹和补给,这样比较合适。毕竟轻步兵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

不得不说,印度真的要感谢南亚大陆的优秀匹配机制。他的主要邻国,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等等国家,一个比一个弱鸡。

拉杰西和他士兵的战斗经验都是从欺负弱鸡身上获得的。其实根本不适用在中国身上。

但是拉杰西压根就没有改变战术的想法。或者说他有想法也无能为力。他除了驱使士兵冲锋之外,根本不会其他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