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冲麻了(端午节好!)(第2/2页)

总会抱怨丈夫为什么不陪她,如此等等。

像是威廉这种喜欢打桌游,和出去玩各种游戏的,这就纯纯的是站在大雷点上。

但是伊娃并不是家庭妇女。她有自己的工作,她也参加了其他俱乐部的活动。孩子是夫妻两人一起带,白天可以在托育所不妨碍两人的工作。

威廉和伊娃是夫妻,但也有属于各自的生活和爱好。是两人一体,但又各自独立。

这样才保证了家庭的和谐。

而现在电视上播放的那些生活画面,就正是印证了这些生活的优渥性。

有的时候生活的好坏,不仅仅是房子里有多少电器。或者说房子里有很多方便的电器确实不错,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有很多电器很多奢侈品就叫做好吗?

未必。

李锐让人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是西方很多普通人没有的生活。

同时这些生活的展示也是对尼克松刚刚诡辩的最好回击。刚刚尼克松诘问:如果工程师给工厂发明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果科学家为国家发明了重要科技,那么只给五千卢布的奖金是不是太少?是不是对这些有能力的人的一种剥削?

现在李锐用这些真实生动的画面反击了。

这不是剥削,不是千万人对一人的剥削。而是千万人对一人的供养。是那些有能力的年轻不会为了钱的问题发愁,他们可以读自己想读的大学。也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

纺织女工可以成为宇航员,拖拉机手可以成为钢琴家。小手工业者的孩子可以成为国家领袖。

一切都是那么充满活力。

真实的生活片段远比空洞的言辞来的更有说服力。

在公寓楼的第二层,一边是带着孩子生活的单亲妈妈。因为和丈夫理念不合而离婚。她依旧能把孩子养的很好,孩子没有辍学,她也没有失业。

她不需要出卖自己的身体,她依旧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为工厂和社会上不管是托儿所还是学校,都能帮她解决很多问题。

而这一切都是她能支付得起的价钱。甚至学校里还有免费的钢琴和芭蕾舞班给她的孩子学习。

而二层的另一边,则是一对年迈的科学家夫妻。他们为了国家付出了一辈子,但是却没有儿女。关于他们的老年生活又是怎样的。

李锐都让人用演绎的方式把这些全都展现了出来。

反正就盯着一点,虽然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你们美国那么物质。也确实没有私人大游艇,没有豪华大别墅。没有你们那么多奢侈品的消费。

但是我们依旧不错。

因为在满足一定的日常需求之后,我们将精神需求拉满,将社会需求拉满。而这些是你们远远做不到的。

而这些,把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给文化冲击冲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