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有打算
江明要离开工作多年的香港,前往广东继续他的新工作。
因为李锐已经计划好了,要先从广东开始铺进中国自己的网络自动化系统。
直接大张旗鼓的搞og as这个名字还是不太合适的。毕竟苏联那一边知道这个系统用处的高级官员还是不少。
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之所以在苏联不受待见。各个部门都排斥ogas。除了是因为他们不想要200亿元卢布这个巨大的经济压力之外。
还有很多苏联官员,他们是意识到了og as会对他们的权利产生影响。
尤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相关部门,他们对于这个更是抵触。觉得基托夫和格鲁什科夫是要他们的命。
而在中国,也有很多官员和苏联的那些人是有联系的。免得到时候他们突然谈起这件事,会造成中国这一边的反弹。
所以改头换面,换一个名字也好。免得有些人会警醒。
毕竟现在中国还有一个低学历优势。很多主要官员对于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一窍不通。不光是他们一窍不通,他们身边的师爷也是一窍不通。
毕竟官员的身边如果真请一个师爷或者说叫做幕僚的人。那些大概率也是传统的旧式文人那样的路数。对于个人心性和政治嗅觉把握很敏锐。但是你要让这些人去好好钻研学术,搞清楚学术期刊里那些最新的国际技术是什么。那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痛快一些。
而且很多数据就算是你丢在他们脸上,他们也看不懂。毕竟这才是本时空的60年代,原时空后世那种官场中拥有大量技术官僚的中国官场现在还不存在。
像江明这种读了理工科大学毕业还能够在政治上有所发展的人,在如今的中国可是太少太少了。
江明在处理好香港的问题,并且交代了后续工作之后,很快就离开了香港,前往了广州。
在广州,省长王天武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江明。
“小江同志这些年在香港辛苦了。我代表组织上感谢一下小江同志这些年为了祖国发展而做出的辛苦付出。”
王省长很客气,在宴会上和江明推杯换盏。就像是老熟人一样。
但实际上江明压根就没有亲自见过王省长。两人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交集。
不过对方是开国元勋之一,所以基本的礼貌和面子是要给的。
即便是江明的酒力一般,但是只要王省长提杯了,那江明一定是一饮而尽。
所以给江明的接风宴,也不过才进行了四十几分钟,江明就已经不胜酒力的趴下了。
王天武看着喝醉了已经趴在桌上开始说胡话的江明,他哈哈笑道:“小同志,还是不胜酒力啊。需要多考验考验。那个小李,把江明同志送回招待所。让他好好休息休息。不要耽误了之后的工作。”
等到等江明被送走之后,王天武点燃了—根香烟,拿起酒杯开始自斟自饮。
其他作陪的客人,要么是喝了点酒之后向王省长告辞,要么也是说自己醉的不行。一个两个都是前后脚离开。
这场接风宴到最后只剩下王省长和他的秘书还坐在酒桌上。
王天武省长夹了一筷子鱼肉,又喝了一小盅白酒之后。深吸了一口香烟。
“省长有心事?“王天武的秘书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心腹。王天武这么明显的表现,他是一眼就能看穿的,而且也不用顾忌什么,可以直接说出来。
王天武点点头:“是啊,确实是有点心事。江民的这个人事调动我没有看懂啊。在香港那个地方,他做的好好的。突然把他从香港调回到了广东做事。还说是协调几个工厂以及一些能源电力部门的工作。”
“这算什么调动?什么叫协调工厂之间的商业和生产活动?这东西需要协调吗?省里面有专门处理这些事的部门。这江明过来也没有职位给他。”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将明这些年在香港干的不错。如果他真的要往回调,那么广东省委里面留个位置给他也不是不行。年轻人历练这么久了,该晋升也就晋升一下嘛。哪有这么小气的,搞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工作过来。而且看将明这小子的态度,他似乎也不觉得这是明升暗降。所以这个事情让我有些看不明白。”
“中央到底是在搞什么。"王天武说完之后又倒了一小盅酒,一饮而尽。
秘书站起来帮王天武斟了一杯酒后,才缓缓说:“省长,我在市面上听到一些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是不是该说。”
王天武看了秘书一眼:“我们之间还有什么该说不该说的。小刘啊,我可是把你当亲侄子看待。你有什么问题就直话直说。"
刘姓秘书点点头说道:“那这样我就直话直说。关于江明同志的这次任命,还有他需要协调的那些工厂。省长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共同点?哪里?”“
“都是这些年在广东开始的新兴产业。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工厂产业大多数都是有中央技术扶持搞起来的。我们是很难插手进入这些工厂。因为技术难度极大,没有中央技术的支持,根本运行不下去。”
刘秘书说到这里已经很委婉了。王天武一拍脑袋:“对了,你说的对。曙光系对吧!”
说到曙光系王天武省长可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自己的省里面有这些产业能够帮助广东快速发展,对他的政绩和个人威望都有好处。
不喜欢的地方在于这些厂子的独立性太强,尤其是技术方面要求太高。
地方上面根本没有办法插手这样的工厂生产管理。因为一旦插手,就很有可能停摆。
前几年不是没有试过。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有些外贸订单交不上。广东省内问责了不少人,其中还有不少他自己的人。
刘秘书继续说道:“我听一些在北京工作的同学聊起过。说是曙光系的那位又整出了点新花样。听说是能让他们的产能提高个3、5成。”
“还能够降低工厂的技术成本和维护成本。说是一个降本增效的好方法。都传言这次曙光系的那些厂和领导人怕是要发大财了。”
刘秘书笑着说道。
王天武则皱起了眉头:“怎么曙光系还嫌发财发的不够啊?现在全国上下,他姓李的有多少人?还嫌不够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当初我就怀疑这个家伙的底细,但是当时被人劝住了。想着一个毛头小伙子也没有什么大能耐,能做出什么事情来。没想到啊,没想到,短短三五年间,他现在变成我碰都不好碰的人物了。要是和他硬碰硬,怕是我也是一身伤。”
“妈的真是早革命不如晚革命。"王天武低声骂了一句。刘秘书赶快提醒到:“省长慎言。都是为了革命嘛。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