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得了一寸
联合国的这场大会感觉多少有些草率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世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英国法国美国三国的高层互相通了个气之后就直接把中国给放回来了,因为现在的新中国其实力已经可以进入联合国了。
再不让他们进来反而是件坏事,既然如此,那就索性让他们进来。堵是堵不住的了,那就要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给中国人埋一根刺。
反正就他们这样的搞法,等到联合国的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不管是主席还是总理都是很懵逼的。
说好的制裁呢,说好的搞我们一手呢?你们这样让我们很难办呀。
不光是主席和总理觉得很愕然。就算是有着原时空历史经验的李锐也觉得非常的错愕。
要知道李锐可是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动作,只要是中国能够顺利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国。
那么李锐的各种宣传可是要搞得飞起。要知道原时空之中,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时候,中国代表的那一张大笑照片可是流传经典啊。李锐觉得自己怎么着也不能比原时空搞的差吧,自己作为宣传口的一把手肯定要大搞特搞。搞的所有中国人对这件事依旧记忆犹新,并且说起来都很自豪。
你们美国人这样弄,岂不是断了我的饭碗?显得我的工作可有可无,毫不重要。
真的是太可恶了呀。
不过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摆在新中国领导人面前的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那就是要不要加入联合国。
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非常的别扭。因为加入联合国成为5个常务理事国之一,这本来就是新中国制定的外交政策,也是近十几年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外交政策。外交部为了这件事努力了这么久。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思考,中国没有任何拒绝这个条件的理由。
但是就如基辛格所计算的一样。美国这样以退为进强行抬了一手中国之后。确实是让那些参加上海峰会的各个国家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心思。
因为美国实在是太一反常态了。你要说美国强硬对抗到底或者是给中国来个制裁什么的,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你说美国就这样的放中国进去了,那肯定是中国和美国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陋交易。
不用想肯定我们这些小国之中又有人要倒霉了。
这些小国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如果说他们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么只能说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太天真或者太奇葩了。
世界是一个汪洋。那些大国可以算得上是这世界海洋上的陆地,而是那些小国只是随着海洋波浪起伏的帆船。不依靠中国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他们早晚倾覆在这汪洋大海之上。
所以中央不得不开个会,紧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美国人看似好心把中国人给拉进了联合国,拉进了安理会。但是却是给中国在以后的外交问题上买了一个小钉子。
要说有问题吧,问题不大,但说没问题吧,这个钉子要什么时候发作了也是能把人扎伤的。
“所以要不然我们干脆就不要去理会美国人的提议。我们不加入联合国,也不恢复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怎么样呢?”在这场小会上,有人如此提议:“毕竟美国人向来都不会憋什么好屁。我们应了,说不定就中招了。”
主席还在那里沉思,总理却摇了摇头说道:“怕是由不得我们。美国,英国,法国,苏联都投了赞成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拒绝。说一句难听的话,那多少有点给脸不要脸了。”
总理这话倒是没有说错。总理这个人长袖善舞,他很清楚在搞外交的时候有一点要非常重要,那就是别人给脸你要得接着。给脸不要脸的下场一般都不太好。尤其是现在4个五常国家都给你脸了。然后你说你不要。你是不是有点脸太大了。
至于想要玩什么三请三让之类的,希望别人求着中国进联合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什么的。那可真的就是完成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个任务之后。才可以达成的事情。
目前还没有什么机会让中国完成这一项任务。
“美国人这是以退为进,现在把我们放在火上烤啊。”主席在思考了片刻之后终于开口了。
“不要说其他人了,就连我自己我都怀疑,是不是我和美国人私下里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协议,所以美国人才对我们这么好。”
主席略带幽默的说道。不大的会议室传来了欢乐的气氛,所有人都笑了出声。
当然毛主席自然不可能和美国人达成什么私底下的协议,这就是说笑罢了。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的心理。
“现在美国人是把我们给撑起来了。这是美国人的阳谋。我们不加入联合国不接下安理会常务理事国的位置。那么以后我们就不可能再有机会了。”
“外交上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常胜不败的。这次算是美国人占了一个小小的先手。但是我们也不亏。”
“不过嘛,我们还是要把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搞到最小化。所以我们的李部长你怎么看。毕竟你原来也说过,这世界上的事有一半是靠做的,另一半是靠宣传的嘛。”
主席笑呵呵的转头看上了坐在会议最末尾的李锐。
原本李锐就一直在思考类似的问题,这下既然主席直接问了,那么李锐也不藏着掖着了。
“我敢肯定美国人就是想搞些阴谋论。让我们中国和苏联直接按出现一些小小的猜疑。只要有一丝猜疑,美国人就算是成功了。了”
“而如果说苏联和我们之间是普通的猜疑的话。那么其他的小国对我们就是忌惮了。美国人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不能按照他们的剧本走。”
李锐看得众人开口说道:“既然美国人让了我们一寸,那么我们就在进一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