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打前站
中国的伍修权团长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美国和世界,中国人来了。
至于美国是不是高兴?那并不重要。中国是带着和平和友善来的,并不是带着乐子来的。我们又不是印度,带来的特产自然也不会和印度一样。
总不能是印度人带着乐子来,我们也带着乐子来。这不就带重复了嘛。这不好,这不好。我们要带点中国特色的东西过来。
至于美国能不能消化?
没关系,时间长了,美国人自然也就消化了。
至于什么反对,什么激进,亦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的情绪。在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违抗不了大势。
外交部的人再来美国之前,总理就专门给他们上过课了。耳提面命的说了八个字:自信从容,不卑不亢。
要展现出大国风采,就要这样。
而伍修权团长很好的展现了这一点。而美国的记者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死心呢。大家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们想要给中国代表团挖一些坑。
但是中国代表团在之后就直接跟着伍修权团长的脚步走了。根本没有人会停下来接受任何采访。
这让很多记者气的牙痒痒的。
不过没有关系,还有机会。
中国代表团来到美国之后,还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向世人宣告一下我们来了。所以这些记者打算在这个时候给中国代表团挖坑。
而新中国也早就在通过渠道在美国购买了一栋办公楼作为中国代表团在美国的驻扎地。
说来可能也是为了恶心新中国代表团。美国愿意卖给中国且地理位置和各项条件都符合中国需求的办公楼其实只有一栋,而这一栋和之前宋子文搞的中华民国流亡政府办公室在一个街区上。
“美国人现在也就是用这种方式恶心恶心我们了。”伍修权站在办公楼的三楼,他透过窗户斜着眼睛可以看到两百米外的那栋中华民国流亡政府办公室大楼。
宋子文被抓了没错,美国人却没有强行给这个办公室摘牌子。即便是没有人在里面办公,也是留着那个牌子挂着。
乔冠华看了眼那个大招牌,他无声的笑了笑,随后拿起一块抹布把办公室里的一个桌子给擦干净。
“可惜啊,我们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杜建时走了过来,他正拎着一大桶水过来:“同志们,换了干净的水,擦桌子的抹布可以来搓一下了。”
他注意到了伍修权的目光还在看那个中华民国流亡政府的招牌,杜建时笑了笑:“团长,昨日云烟有什么可看的。这就是美国人给我们下的一个计策,就是看我们能不能耐得住性子。”
“都说美国人性子直。其实美国人的弯弯绕也是不少的。但是他们的弯弯绕又比我们的直。所以才会有这种贴着我们的脸来嘲讽我们的计策。”杜建时还是很了解美国人的。
听他这么说,伍修权点点头:“你说的没错,确实不该被美国人的这个小伎俩影响心情。”
“其实从这一点上来看啊,美国人的心机有,但是和我们用的方向不一样。”杜建时指着窗外那可以看见流亡政府的方向说道。
“之前李部长不是也和咱们一起开过会嘛。他说的关于媒体的那一点,说的非常正确。美国人会给我们挖坑的。他们的坑有时候很直白。有的问题看上去是好心,但实际上有很多的陷阱。一个回答不好,那些美国人可是太会断章取义了。”
杜建时的话不仅是说给伍修权听的,也是说给代表团和记者团的所有人听的。要大家提高警惕。
而杜建时的话也不是白说的。就在中国代表团把自己的下榻地好好收拾的时候。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播放关于中国代表团来到纽约的画面。
还真别说,这次美国人的拍摄还算是挺客观。(主要是因为代表团的成员们都做好了准备,所有人的仪容仪态都很注意。没让人抓到黑点。)
当然,ABC的记者在播放这段新闻节目的时候,还是不忘在最后补上一句:“中国的代表来到了纽约,加入联合国。但是他们到底是抱着善意,还是抱着他们所谓的【善意】来的,这就需要时间的考验了。”
反正不阴阳怪气几句,他们就不舒服。而在其他的节目里,美国的媒体也算是把他们的“公平客观”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认为这有可能是中国政府害怕他们的官员和自由国家的媒体打交道。”有新闻媒体记者这么说。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官员对我们生产的汽车和建造的高楼充满了羡慕的目光。”画面中,是一个中国代表团成员撇了一眼机场外的城市景观。
就靠这一个抓怕,美国的媒体反复剪切播放了十几秒,来充分证明中国人对美国的羡慕。
如此种种,难以复述。
而这些其实都算是美国人的攻心计。还好中国有自己的记者团一起随行。也拍摄了大量的画面。
虽然说播放的速度上比外国媒体慢了点。(毕竟要邮寄回国内,然后在国内上卫星在全球转播)但是好歹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相比于那些阴阳怪气的欧美媒体,中国媒体拍摄的画面自然要正气的多。
这是把那些不好的报道都反驳了一遍。
而接下来的中的国代表团的记者招待会和即将开启的联合国议程,这才是代表团来这里的大头。
这又是一次人挤人的记者招待会。还好是限制了人数,是靠中国代表团向记者们发邀请的才可以来。
不然的话中国的驻地还真的是一口气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这次克拉克还是弄了个不错的位置。他就指望着看看有没有自己提问的机会。
这场新闻发布会也注定是唇枪舌剑的发布会,这也算是为中国代表团进入联合国前打打前瞻,感受感受外国同行的“热情气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