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依靠人民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虽然说没有网络论坛这种东西,让人们能够及时的交换信息,互相倾诉自己的思想。

但是从5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几乎所有的平面媒体都有一个读者来信的栏目。

而这个栏目对很多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其实就相当于网络论坛了。。

因为大家伙可以在读者来信的栏目上面互相倾诉自己的观点,并且形成大讨论。

在原时空之中,中国历史上就有过几次大的全民大讨论。

每一次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而这一次关于彭家村的问题,显然也会引起一场全民大讨论。

因为王德庆的文章发表之后。他也在文章末尾写上了欢迎大家讨论关于中国农村出路的想法和思考。

而不是单纯的让大家一味的拥护,全民学习彭家村这种想法。

王德庆这样一搞倒是把那些针对李锐和曙光系的文章以及背后势力被搞得很难受了。

因为他们原本想的是直接捧杀掉李锐和彭家村。只要把一个政策按照他设定预计的10倍量去执行。那么再好的政策,都会变成一个杀人的政策。

但是如果你捧不起来呢?

就在王德庆发表文章的第2天。那些打算捧杀彭家村的背后势力。又开始在各种文章上面进行反驳王德庆的说法。

他们的论点无非是王德庆之前把彭家村说的这么好,忽然又说不能够全民学习彭家村。这样的前后矛盾,你说的话还有一点公信力吗。

你这样的记者还配当记者吗?

如果不能捧杀他们就搞针对。针对搞掉王德庆。顺便再污蔑掉彭家村取得的成果。这样一来对他们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他们低估了一点。那就是掌握了宣传和教育武器的李锐可不会白白的让他们攻击而不进行反击。

而这种反击也不仅仅依靠行政命令,简单粗暴的去对付他。

因为简单的用行政命令去解决一切问切题,那么造成的后果未必是李锐能够承受的。毕竟李锐不是斯大林。他可没有斯大林的威望和铁血的能力,也承担不了这样的反噬。

所以李锐只用了一招:发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全国各地的媒体那么多,尤其是还有很多地方媒体,这些媒体不一定和李锐是一条心的。有的媒体存在于地方上,就必然会受到地方的牵制。

但是理论有最大的武器,那就是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电台可是李锐亲手掌握的。目前,这两个传播媒体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平台。

李锐没有急吼吼的,直接明刀明枪的向自己的反对派进行开战。而是借着王德庆这篇文章的机会,在人民广播电台中播出了相应的节目。

并且还让中央电视台对彭家村进行了电视采访。

这样一来,彭家村确实是被捧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上面。

但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同时呼吁全民对彭家村致富发表看法和自己的意见。

相比于文字所能表达的内容。电视节目上面表达的内容,对普通人而言更容易理解一点。

比如说彭家村为什么能够修建那些厂房,又为什么能修路,以及他们对农村教育的培养。

从彭家村50年代的资料开始整理。一直整理到62年。

李锐准备出一整个的专题系列片。而这不仅仅是针对彭家村一个村子的。还有其他很多村子。

要知道,李锐手上除了这些宣传部门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没有被很多人看重,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却非常有用的队伍。

那就是韩立所领导的民俗队。这是为了收集民间民俗,同时对农村进行反封建反迷信教育的队伍可是掌握了许多第1手的资料。

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够提供一堆和彭家村条件截然相反的农村资料。

李锐派遣的队伍也直接去这些农村进行取景拍摄。

于是乎,在那些反对派口诛笔伐的时候。李锐让人拍摄的专题纪录片也顺势上映。

那些纪录片中的农村完全没有彭家村的条件。但是有的村子也致富了。但是走的却不是彭家村的道路。

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并不是说照搬谁就能够成功的。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要学习的只能是他们的精神。不能够照本宣科的学。

李锐还记得原时空之中。为了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有西北的农村大力推广干打垒三合土建筑法。取得的成绩一片斐然。

然后就被强行推倒全国。但是实际上这种干打垒三合土建造的房子适合西北,但是不一定适合潮湿多雨的南方。

但是有的人就是强行推广。根本不管现实中的客观因素。

而且要对付这一些用行政命令扣大帽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先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把他们给淹没。

还真别说李锐拍摄的那些专辑片一上映之后。还真的是给很多人上了一课。

现在的城市工人和学生倒也说不上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毕竟很多时候学校里也会组织学生在农忙时节下乡帮忙收粮食。

很多人的老家也是在农村里面的。

但是中国南北之间的地域相差之大,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就说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新疆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发霉。烤好的馕饼就放在房间的桌子上,只要没有虫子吃它三个月都不坏。

而身处南方的人则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干燥到鼻腔黏膜受损而控制不住的流鼻血。

如果不把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全都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就真的会有人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而现在李锐经过10年多的时间对全国进行的教育和文化宣传也逐渐取得了成果。

就在那些围猎曙光系的人,发难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也疯狂地涌向了北京。

涌向了电台电视台报社。这次人民的意见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