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冲击

中粮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从波兰收购土地建立自己的外国农场。

另一边中国的糖企和饮料企业也在抓紧时间向外拓展和出口。

对于山海关汽水厂和悠悠糖果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机会。

因为现在全球糖价大幅上涨,全球范围内的副食品价格一路飙升。

就像是贝尔主编。现在他已经是英国国会里面的一员了,说起来他已经是个大人物了。但是他也感受到了糖价正在上涨。

因为他和大多数国会里面的老爷们不同,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毕竟他也是从谷底爬起来,然后一步一步从相对贫穷的阶层成为记者,然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主编,最后成为了国家议员。

这样的经历是绝大多数的国会议员没有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身。

他们感觉不到糖价上涨对他们有多大影响。毕竟一包巧克力从0.5英镑涨到一英镑。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他们随便晚上喝一瓶酒花掉的钱都是这个的好几十倍上百倍。

但是贝尔还保持着自己亲自经常逛超市经常购物的好习惯。真真切切的自己去超市里面逛一圈,算算每一种商品的价格。这才能够真切的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太古糖业倒了。现在英国超市里面已经买不到太谷的方糖了。但是有其他的相似的产品,迅速填补了太古离去后的空白。

但是背后看着方糖的价格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价格是之前太古糖业还存在时的两倍价格。

之前这么大一盒的方糖,售价在0.2英镑到0.3英镑之间。现在就没有低于0.5英镑的了,很多都是0.6、0.7英镑的,还有些更贵的都要一英镑了。

作为英国人来说,这个消息可是太糟了。因为方糖几乎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每天早上咖啡配方糖是大多数人的标配。还有喝浓茶的时候也会往茶里面放方糖来增加甜度。

“天哪,这个东西已经这么贵了。”有一名正在超市购物的家庭主妇站在货架边用目光扫视着货架上的方糖以及白砂糖等产品。

她的眉头紧蹙。双手有些不安的交织在一起。看起来这位女士的家庭生活有一些拮据。

因为她来超市进行购物,都是提前写好了清单。每购买一样东西,就在自己写的清单后划上一道。这证明她只买那些家庭需要的必需品。并没有多余的钱,让她随意的在超市里面进行购物。

她站在货架边上碎碎念着:“方糖的价格涨了。糖果的价格也涨了。饼干的价格也在涨价。就连可口可乐都上涨了30%的价格。其他的果汁上涨了更多的价格。”

“真的是太糟糕了。工资没有增长,但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了这么多。这日子要怎么过呀。”

现代社会中每一样商品的价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重要商品,其价格的涨跌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像是全球能源价格上涨,那就必然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而粮食价格上涨,就必然会导致几乎所有物品的统一上涨。

而糖作为所有副食品中最重要的添加剂。如果没有糖,全球70%的副食品都可以不用生产了。

糖价会直接拉高饮料,糕点饼干等等普通人能够想到的大多数的副食品的价格上涨。

而这带来的后果就像现在这样。

贝尔主编站在货架另一边看着那位女士纠结了半天,最后选了一个价格最便宜的方糖。看看她购物篮里的东西。贝尔主编预计她可能这次购物超了预算。因为从她的面色中就能看出来。

这个妇人有点紧张,有一种谨小慎微的害怕。

在贝尔主编还住在贫民窟那边讨生活的时候。他经常能够看到那些生活并不宽裕的人们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但是又能怎样呢?今年糖价涨得太可怕了。即便是自己可怜那个妇人,也没有任何办法。

可怜不过来的。因为市场规律就是如此。

价格上去了,怕是就很难下来了。

贝尔主编也只能是悠悠的叹一口气。他甚至懒得去写文章谴责这个事情。因为没有意义。

他总不能让那些高价买了糖的企业亏本来卖吧。

即便是影响了不少老百姓的生活,那也只能是这样了。也就是影响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幸福程度。毕竟糖和粮食不一样。不吃糖只会感到不快乐,但不会饿死。

不过贝尔主编在乡村俱乐部度过周末的时候,和一些相熟的朋友聊起这事儿。有人却神神秘秘的说道。

“其实欧洲大陆那边是有一些低价的糖走私进来。有好几个家族都参与了这个生意。”

说这话的人贝尔主编和他还挺熟的。这家伙的家族专门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到他这一辈已经传了100多年了,算得上是老牌家族了。

这种老牌家族底蕴还是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复杂。能听到一些普通人听不到的消息。

贝尔主编好奇的问道:“现在哪里还有低价的糖?”

“有的。东德那边的糖价很稳定。几乎就没怎么涨过。所以有人从那边弄糖过来。价格要比国际市场稳定许多。他们的糖浆价格也便宜。宜只要一倒手,基本上都有五成到七成的纯利。有人在东德收糖。”

贝尔微微皱起眉头:“怎么会那么便宜?”

“因为苏联和中国在抑制社会主义国家的糖价。中国的糖浆转换法实在是一个太厉害的技术了。到目前为止,我们英国还有法国美国都在搞他们这个类似的技术。美国那一边以玉米做糖浆的技术刚搞出一点点眉目。但是成本没有办法和中国一样压的那么低。”

“现在听说苏联疯狂的向中国运土豆淀粉。然后由中国生产糖浆运到苏联和那些加盟国。真的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办到这一点的。美国那边尝试过,用土豆淀粉来制成糖浆的话,成本和出糖率很难达到平衡。就算是技术突破了,那么收获的利润也不高。”

这位商三代摇摇头:“现在感觉社会主义糖浆在冲击市场,要我说啊,这么搞早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