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录像厅

当电影落幕,电影院的灯光亮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观众还坐在座位上没有起身呢。

没有掌声雷动什么的,电影院里有一种莫名的凝重感,很多人都粗重的呼吸着,而除了呼吸之外却不会发出其他任何的声音了。

因为后劲太大了。毕竟这个年代距离二战并不久远,不过才十几年罢了。对于很多人来说,电影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段剪影,是他们亲身经历的过一切。

纳粹法西斯在法国也是做了很多恶事的。

三十来岁的里昂在少年时代就目睹过很多。

很多人和他也是一样,所以都觉得后劲太大了。这后劲一大,很多人就都缓不过来了。

因为这个年代很多人其实对于战争的本质逻辑是不懂的。毕竟国外的学校里又不会教学生什么是《思想政治》。也不会在课本里开宗明义的说【军队是维持国家统治的暴力机关】这样的话。更加不会说权力是如何构成的。

因为这些话说了,很多国家自己的政局都不稳了。

电影院里,一直等到灯都开了一分钟之后,才有些人缓了过来,然后开始用力的鼓掌。

啪啪啪的鼓掌声把那些还沉浸在后劲里回不过神来的人给唤醒了。

掌声从没有节奏的散乱响起,然后逐渐汇聚,如同雷云滚动一般隆隆响个不停。

毕竟是首映的票,简还坐最前面也在看电影呢。

简看着电影屏幕,她也是久久的不能平息自己的情绪,虽然拍了很多电影电视剧了。尤其是现在在中国、苏联已经东德等国家播放的长篇轻喜剧《简在中国》收视率极高,都拍摄了一百二十多集了,但是还没有一丝要完结的倾向。

但是简还是希望能拍摄一部经典永流传的电影,过上五十年一百年依旧会有人翻出来看,并且为之称赞的那种。这是几乎所有电影人都梦寐以求的高级理想。

而现在,简觉得自己这辈子至少有一部这样的电影了。

电影院里,大家都没有走,因为这种首映结束之后,还会有一个简短的采访环节,采访主创也会有主创问一下电影观众的们感想。

对于这些记者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很多记者来之前都有打好腹稿。但是现在却又觉得好像不太有用了。需要换一些问话。

当大幕落下,简和主创人员走上荧幕前的舞台时,场上的掌声变得越发热烈了。

掌声落下时,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希望举手提问了。

这场戏的主角是简,由简来点名,看看她想要回答谁的问题。

有人提问:“简,我看到你在电影里暴瘦,是真的吗?”

简:“是的。确实不容易,瘦了三十多斤,还好有专业的医生帮我检查身体。”

像是这一类普通客气的问题问了好几个之后,有人忍不住问出比较尖锐的问题。

“简,关于电影里面,你们所演绎的关于犹太上层的故事,是你们的演绎创作吗?”这位记者还算是客气。

面对这样的问题,简摇了摇头:“并不是单纯的创作,而是根据现实改编。有的时候电影需要讲逻辑,但是现实故事是不会的。”

还有记者提问道:“简,那你能说说你对犹太人的看法吗?你拍摄这样的电影,真的不是为了抹黑犹太人吗?”

简笑了起来:“为什么要抹黑?因为我也是犹太人啊。”(注:犹太和以色列在简投向东方前,宣称玛丽莲·梦露是犹太人,只要是名人或者是在某方面杰出的人士,他们都会宣称对方是犹太人)

“我想既然他们都声明过我是犹太人,那么我应该没问题。这也算是我为犹太民族做的重要事情吧。为底层犹太人发声。”

梦露说着,忍不住笑出声。当然这是一种开心的微笑。

有时候那些犹太高层就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毕竟二战时期他们支持纳粹,最后不少人其实也还是被纳粹牵连了。

这些人只能说是活该。

而现在这些记者又把电影扯到了民族主义上去了。虽然电影里反复的强调,真正的敌人是阶级,而不是单纯的民族。

但是对于现在的很多欧洲记者来说,阶级叙事太难了,还是民族问题好弄。也有话题度。

不过很显然,简真的不是笨蛋,她才不会踩进记者挖的坑呢。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问我民族问题,那么我就说我是被以色列犹太教承认的犹太人就好了。

甚至于简继续道:“这部电影里所有的犹太人,都是采用真的犹太民族出演。没有用任何一个其他民族的人。所以我相信民族问题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出现,也不存在抹黑民族什么的。”

这话倒是把这个记者给整的自闭了。本来想要挖一个坑,到是把自己给填进去了。

而相比较于记者的问题,大多数影迷的问题是很友好的。

他们都是问一些拍摄时候的困难,还有一些关于历史上犹太高层剥削犹太底层的事情。

而电影首映结束之后,很快就在法国境内掀起了一阵风潮。因为二战的历史还没走远,大家都是亲历者。

看着电影里真实表现出来的一切,他们都感同身受。

里昂在看完电影后的一个星期里,只要碰到了朋友就会问:“你看了西嘉尔吗?”

如果说朋友回答说他看了,那么里昂就会和朋友讨论剧情。

如果朋友说没看,那么里昂就会马上劝他赶紧去看:“真的,你必须要去看看了。我没看过后劲这么大的电影。”

里昂的女朋友艾米丽也是这样,她甚至还带着自己的一些女性朋友去二刷乃至三刷这电影。

民间的口碑发酵的厉害,拉姆的电影院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趁着《西嘉尔》在法国上映的时候,中国顺便有把这电影在德国、苏联和中国重映了一遍。

经典电影重映是个正常现象,现在的院线排片没那么多,有时候好电影会隔一段时间就播放。而普通人想要看电影也不像后世那样,只要上网点点鼠标就好了,基本不会错过任何一部自己相看的电影。

现在的大家伙儿还是要去电影院看电影的。

《西嘉尔》这部电影,除了本身的电影质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话题讨论度。

尤其是在德国这个地方,这电影在东德上映之后,反应最激烈的是西德。

联邦德国这边其实一直有走私东德东物品,同时也有出售物品给东德的习惯。毕竟走私是很赚钱的。

对很多东西,西德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也就是之前那些资本糖商联合围剿走私糖这件事上,他们下了死手。当然那也是因为资本糖商的强烈要求,要不然西德政府还不一定会那么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