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所思所想

当十六架初教六教练机在天空中飞舞的时候,地面上的人群都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掌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看飞行表演,甚至于说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看飞机。

哪怕初教六的时速不过只有三百公里每小时,压根算不上什么速度快的飞机。就是在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空,它的速度也都是老爷车一样慢。

但是这不改变普通人的激动。毕竟看的少啊,就是元时空的几十年后,全中国还有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呢。

不过张寿的父母对张达的父母到是多了一份关切,因为这对夫妻说的话是让张祥和桂花有些动容了。

当时在大巴车上,这对夫妻就坐在张祥他们旁边的座位上。这两人怯怯的,在大巴车上其他人都谈天说地,说着自家孩子如何如何的时候,这俩人一直是一言不发的。

所以其他的父母大概齐都通传了姓名,这对父母却是大家都不熟。

张祥忍不住上前对着那对默默流泪的贵州夫妻开口道:“老弟,弟妹。你们应该都比我年少些,我托大这么叫你们。你们哭啥啊,孩子在天上飞的多好啊。你们要高兴啊,为了孩子的成就高兴啊。不要等会儿孩子下来了,看见父母哭成泪人了,他等会儿哭还是不哭啊。”

张达的父母听到这话之后,纷纷点头,然后用手掌擦拭着自己的眼泪。

“老哥,你说的对,要高兴要高兴啊!”

俩夫妻擦干眼泪。

张祥掏出香烟要散给这老弟:“来,老弟抽烟。”

张祥散的是大前门的卷烟。五个孩子都大了,就连最小的张财都读大专了,现在这年代大专的学费是不需要家里出钱的,家里只要负担一点学生的生活费就好了。所以张祥的经济状况好多了。

作为大师傅,又经历了几次工资上调,他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八九十小一百块的工资了。现在抽的烟也好了,出于健康考虑桂花和孩子们都不允许他抽那种没过滤嘴的卷烟了。

这大前门是带过滤嘴的。一包要三毛钱。比没有过滤嘴的大前门贵了一毛钱。

这老弟看着带过滤嘴的烟,连连摆手:“大哥,我……还是不抽了,不抽了。”

“啊。你不会抽烟啊。”

“不……也不是,你这烟太贵了。我抽的都是自家的卷烟。”

“嗨,老弟抽烟就抽,跟我客气啥。咱们孩子是战友,咱们也就是兄弟。”

张祥不由分说的将烟递到人手上,并且划着一根火柴给两人点上。

这年头男人之间的熟络往往就是从一根烟一杯酒开始的。

这下张祥也就和这对夫妻熟络了起来。男的名叫张顺,女的叫李英。都是在贵州土里刨食的农民。

一根烟下去,张顺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我们是在村里的大队干活。不过我们那边地少,就算是分了地,又集中干活。一年也打不了多少粮食。”

“家里养了猪,每次打猪草都是我婆娘走十里的山路去打的。我除了种田,平时还给人做木匠。我能打个家具,也能换些粮食和钱。”

“要不然我也供不起张达读完小学去读中学了。我们那村里好多孩子连小学都没读完就下地干活了。”张顺说道这里颇为感慨。

张祥疑问:“等等,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吗?现在国家不都在推行这个吗?小学都不读完,这行吗?”

张顺抽着烟,眼神有些惆怅:“说是这说,上学不要钱。就交个课本费。可是课本费也是钱啊,一个学期五六块钱。有人舍不得。再说了,孩子十岁了还去上学,光是饭钱就是一笔不少的开销。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能下地当半个劳动力了。至少要把自己的口粮挣出来啊。”

“我们村,和张达一起读书的孩子当时有三十个。就张达一个人读到了初中。当时全村都说我傻,花钱给他读书干啥。当时我也觉得我傻,给他读书干啥。就该让他跟我学木匠的。后来是他拿刀架在脖子上,说不让他读书他就去死。这才让他读书的。”

“其实在我们村里,小孩不读书是常事,读书才是少事。女的就更加不读书了。要不是大队长拦着,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十八岁后才能嫁人。有的女的十五六就要嫁人了。”

张祥听着张顺这么絮絮叨叨的聊着他们贵州山区里的事情,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些年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展很快。快到张祥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死前可能可以看见世界共产主义大团结大胜利的那天呢。

但是听着同一个国家里,另一个地区的同胞说着另一中国生活。忽然之间张祥又觉得共产主义大胜利似乎又距离自己很远。

张祥看了看四周那些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而在另一个地方,还有一群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正穿着破衣烂衫的在田里埋头干活。就为了能多挣一口吃的。

莫名的张祥想到了老北京的一句很讽刺的老话:哪怕是条狗,它也要托生在北京城呢。

是啊,就是一条狗也要托生在北京城呢。因为北京要是活不下去,其他地方更活不下去呢。但是北京好了,其他地方也能和北京一样好吗?

靠在栏杆上,张祥的烟一根接着一根,就连张寿完成了飞行,兴奋的来到他身边时,张祥还有些走神。

不过看着自己的孩子,张祥还是露出了笑容。

不过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没有人知道。道

而那些来参观的少男少女们则是扯开了嗓子对着这些飞行学员们大声的喊道:“解放军叔叔好帅啊!”

呵,这一声声的好帅,谁都要迷糊了。看看张寿他们吧,一个个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子了。

更不要说那些孩子们还带来了各种小零食糖果,还有家里做的各种点心什么的。

他们分享给军营里的解放军叔叔们,大家可都开心极了。就连回去要写的观后感好像都变得容易了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