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并网

在几个月前,当李锐了解到整个网络系统的物理条件终于铺设完成时,他当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言语。

对于李锐来说,大联网终于有了雏形了。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的虚脱了,随后便是难以抑制的亢奋。就像是被人扎了一针肾上腺素一样。

因为其他人也许不知道这代表这什么,或许是知道一部分,但是知道的并不那么完全。

但是李锐知道,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四大地区联网成功,这代表着中国的改革推动、政府管理、工业生产将要彻底进入一个新纪元。

之前还只是省内,或者是单对单、点对点的信息传播。这些都是不够的。作为中央部门,尤其是计划经济委员会部门,需要更大的资料收集,才能完成对各地的分配。

甚至,以后中央可以在部分领域对地方进行垂直管辖。减少行政成本。

李锐记得自己还在元时空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名叫战锤40K的科幻游戏设定。其中就有拟态现实的行政掣肘设定,从帝国中央到下面的星球,一个政令可以跑二十个地球年。等政令到了,当地的黄花菜都凉了。

这虽然是科幻作品,但是却又无比的现实。全球各地的哪一个国家政体不存在着政府臃肿,管理人员庞杂的问题呢?苏联很臃肿,美国也很臃肿,两国各有一大堆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真实存在并且消耗资源的部门。

新中国越发展,以后的政府体系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越早能联网,对中国的好处也就越大。

而在这之中,自然少不了诸多技术员们的付出。

真正的尝试并网,比一般人想象的困难的多。

……

1964年二月,北京基站。

格鲁什科夫,季托夫,两个苏联老哥现在真的已经看不出是苏联的科学家了。

因为一个老哥头发已经差不多掉完了,另一个则是憔悴的好像被人吸干了一样。

因为这些年,为了实现他们OGAS的理想。他们在中国是这真的下了无数的辛苦功夫啊。

他们真的理解了那些中国同事们所说的:出了生死,都是擦伤。这句话的含金量了。

因为这一路上,他们真的就差不多是体验到了。

而且他们在中国也接受到了大量的教育。他们原本设想的OGAS系统,在中国搞的时候才发现了各种困难。

学术室里的思考始终是要面对现实的难题。

而中国在这个时候站出了一帮年轻优秀的技术员工程师,他们对网络的理解一点都不比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差。

他们帮着一起改造了整个项目,而且当真的开始尝试联网,哪怕仅仅只是一个省内的几个市区的联网,它的难度都比季托夫和格鲁什科夫预想的高。

因为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个事情对电脑的要求很高。还有调制器解码器、端口、线材、路由器等等。

每一项都是一个关卡。

但是这些都被中国人一个个的攻克了。他们的执行力和想要推行全国联网的决心比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还要大。

为此他们付出了许多的牺牲。

想到这里,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看想了北京基站的负责人,也是四大去并网的总负责人陈明远。

一个在外面的世界根本没有听说过名字的中国人,在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看来是一个伟大科学家的人。

他才刚刚四十岁,已经半头白发。穿着中山装,儒雅又威严。

今天将是四大区第一次并网测试。

他很严肃。

季托夫从怀里掏出了锡制酒壶,里面装着伏特加。

“陈,来一点?”

陈明远看了眼季托夫,他摇摇头:“不用了。我们不习惯在这么重要的大事前喝酒。这酒留在最后喝吧。”

季托夫摆摆手:“其实我也不习惯,是在你们东北的时候被那些军人们给灌的。那儿的冬天的寒夜可真冷啊……”

陈明远的回忆也开始闪过那些寒冷的时刻

那是在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叫做张安东的解放军营长带着中国军人们凿开坚硬的土层。然后将线缆慢慢的铺设下去。

机器在干,人也在干。机器不够,军人上。

一锄头一锄头,在坚实的大地上发出金石交击之声。

那是在深冬的沈阳元件厂,室外零下三十度的气温下,车间屋顶已经挂满白霜,冰溜子连着一串。那个叫做张秀兰的操作员隔着显微镜调整镊子。

睫毛煽动,呼吸微颤。她面前的三阶电路板上的三百个晶体管触点如同黑色芝麻,需要改装过的绣花针蘸着银浆逐个连接。

当经历了七十九次失败,第八十次张秀兰成功的做出第一块合格三阶电路板时,张秀兰的右眼已经出现了雪花状盲点——那是连续十七小时凝视微型焊点的后遗症。流水线上堆满了报废的陶瓷基板,像极了松花江上碎裂的冰面。

北京基站,地下十五米。距离第一次尝试并网倒计时一小时二十分。

“华北主控平台准备完毕。”陈明元的声音在穹顶下激起轻微的回声。机房内,布满继电器的器墙壁传来咔哒咔哒声。如同千万只蟋蟀正在振翅。那是一个个节点开始通电运行的节奏。

陈明远的手指在坐标输入板上微微发颤。透过布满荧光涂层的玻璃屏幕,他能看到华中区发来的调试信号正在绿色网格间跳动,像极了儿时在什刹海冰面上抽打的陀螺。

"华中说他们的载波器已经预热完毕。"蹲在示波器前的小王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亮,"就是电压表指针总在115到120伏之间晃悠。"

陈明远没有抬头,继续调整着晶体管阵列的跳线。这些银色的金属小方块在顶灯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每根漆包线都经过大师傅们亲手测量缠绕。这种密集排布方式能让信号延迟降低37%。

"给武汉回电,让他们把示波器的触发等级调到2.5伏。"他说着用铅笔在技术手册的空白处画了个波形示意图,"记得提醒他们检查同轴电缆的屏蔽层,长江边的湿气最爱往接头里钻。"

话音刚落,通讯员就传来坏消息:“华中区水文传感器离线。”

陈明元的后颈开始流淌汗珠,顺着他的脊背而下。他伸手去调整增益信号旋钮,无意间瞥见玻璃上的自己。

穿着和父亲一样中山装白衬衫,只是胸前别的不是电工工作牌,而是一块由妻子改造的,由废弃电路板制作而成的银色电路板胸针。

“启用备用信道。”他的声音通过缆线传志至长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