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礼

赫鲁晓夫原本是打算借着搞网络技术的势头,重返中央的。

但是他离开中央都这么多年了。想要再回去,太难了。

现在苏共中央内部的势力也会盘根错节。

最大的一系自然还是莫罗托夫那一系。毕竟他是正统的领导人。而且之前的华沙厨房辩论也算是给他加了一波威望。

莫罗托夫一系的理念很简单,那就是秉持斯大林的遗训来发展苏联。

其中包括了和中国的一东一西政策,不插手东亚问题。把力量集中在欧洲地区。同时限制和中国的贸易规模,尽可能的扩大苏联自产能力等等。

以及加深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对西欧的影响。短期目标是把东欧打造成铁板一块。长期目标是集中力量攻略全欧洲,把美国踢出世界岛。

斯大林人生最后的规划中,是要把美国赶出世界岛,然后让美国自然而然的衰落。最后让苏联赢得胜利。

斯大林在避免和美国发起热战。因为核战争时代,后果是美国、苏联、中国都承担不起的。

可以将莫罗托夫视为正统派,或者叫新斯派。

不过这一派虽然说占据正统,但是在整体人数上却已经没有绝对优势了。

因为勃列日涅夫集团,也就是俗称的第涅伯帮开始崛起了。

这是勃列日涅夫自1950年开始培养的亲信人群。

那时候斯大林还在世,赫鲁晓夫、米高扬、贝利亚的三驾马车集团还权力稳固。

当时最跳的就是赫鲁晓夫了,他培养的乌克兰帮当时也是如日中天。勃列日涅夫就是在那个时候被他提拔起来的。

但是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赫鲁晓夫被踢出权力核心圈子。特别是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还把他丢到了犄角旮旯的位置去了,没权力没荣誉没职位。要不是斯大林临死前拉了一把赫鲁晓夫,让他回来主持一些对中国的工作,他就彻底废了。

那两年,乌克兰帮就有一种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了。而这个时候勃列日涅夫抓住了机会,大量吸收这些人。虽然说没有完全吸收吧,但是勃列日涅夫的权力却是扩大了。

勃列日涅夫集团的主张,或者是说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想要提高干部(自己)待遇,减少对干部的监管。让权力挣脱牢笼。

同时一些人还在积极的想要恢复斯大林死前取消的干部终身制。

这干部终身制事关干部的利益,所以很多干部或明或暗的都在支持这件事。

现在勃列日涅夫一系的实力也很大。

再就是克格勃势力的崛起,这个情报部门在元时空之中本就很强,在本时空之中因为共产运动发展的比元时空还好。

所以他们达到了元时空之中更高的高度。

而最后的一个小派,那就是赫鲁晓夫和他仅存的改革派。

这帮人最少。因为改革派的诉求在一帮干部看来简直就是疯了。比如说要求每次中央委员环节,至少更换四分之一的成员来补充新鲜血液。

不要让苏共中央永远是一批人而死气沉沉(甚至是权力阶级固化形成难以取出的强大贵族集团)。

但是剩下的这帮还支持赫鲁晓夫的人还真的是最死忠的一批了。或者说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的很多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限于他的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和他的出发点往往是南辕北辙。

所以赫鲁晓夫很多时候最好是不要出发,这样对大家都好。

但是在本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没有经历惨痛的【农业玉米大失败】和【工业改组大失败】这两件让他威望尽失的事情。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很多苏联老百姓,一提到赫鲁晓夫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主张引进的中国糖、菠萝、汽水、糖果等。

再加上这次,他又不声不响的支持着中国搞出了网络。

所以苏联内部出现了一种赫鲁晓夫是郁郁不得志的言论。他的抱负在苏联没有得到伸张,如果他当领导人可能是一个能和斯大林媲美的人物。

果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没有发生之前才是最美的。

所以苏联内部现在对于让赫鲁晓夫重返中央有些忌惮。

新斯派秉持着斯大林的态度,赫鲁晓夫养老就好了,不要在进权力中央。不过新斯派的态度并不坚决。左摇右摆。

克格勃集团则是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真正阻止赫鲁晓夫上位的则是老好人勃列日涅夫旗下的集团。

因为他们要搞终身制,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派是天然的敌对。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国内已经没有办法进步了。必须要寻求外援。

莫罗托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时候,也是中国几次三番的帮他和新政府站台说话,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来稳定了苏联局势,才让他当好这好个领导人的。

现在的新中国人,都不需要在公开场合声称什么。只需要在态度上表达一下,都能让赫鲁晓夫获得很大的能量。

所以他来了,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原本就是打算来找李锐的。因为这么多年中苏贸易,他和李锐的熟悉度最高。而且李锐还是中国重要的领导人。

不过他也没想到李锐居然要结婚了。

而且李锐还没怎么大操大办,就借用了科学院的食堂摆了几桌酒。之所以借用科学院的食堂,是因为这里的师傅烧菜手艺是北京一众食堂里最好的。

而且这个地方也够安全,科学院的教授也不多,不会影响他们吃饭。

以国家领导人的水准来说,李锐这样的结婚仪式可以说是很寒酸。

不过寒酸归寒酸,赫鲁晓夫是来求人的。他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他来之前并不知道李锐要结婚。所以没有准备礼物。

但是没有关系,他现场弄也行。因为他在另一个方面准备了一个大礼。

在赫鲁晓夫笑哈哈的和李锐敬酒的期间,他大笑的说道:“我现在恢复了对中贸易的职务,安德罗波夫同志回去主持克格勃工作。”

“本来是想要等到正式商谈的时候再说。但是借着你的婚礼,我觉得我该送一份你最喜欢的大礼。今后三年,苏联对中的贸易采购清单,每年大概需要追加一百五十亿卢布!”

赫鲁晓夫真的送了一份令人侧目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