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需要您坐镇
196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天翻地覆的一年。
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要从一线退下来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让人有些不习惯。
不过对于主席和总理来说却是好事。实际上在一线太久,对人精气神的损耗也是很大的。
退居二线,至少对身体好很多。也能活的更久一点,能看到国家的发展更多年。
现在的毛主席心里其实也一直有几个念想,最大也是最长远的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世界人民大团结和世界共产运动的胜利。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愿望很大很宏伟,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一部分,那都足以心满意足。
另外的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中国国家的发展更好。能做到家家户户有肉吃有新衣穿。老百姓都看得起病,上的起学。
还有就是科技大发展,毛主席无比希望看见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载人航天、登入月球、近距离观测火星、木星等等。
因为宇宙是人类最终极的浪漫和归宿。
这些是比较近的,可以看见的愿望。
而关于个人理想,主席其实很深刻的和几个老友谈过。
“我退居二线之后,也不想搞太多麻烦的事情。也不要说什么上马扶一程。聂荣臻是老同志了,我需要扶什么?我就想要当个老师,趁着我现在还有些体力,教几年书,好好的培养下一代。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这话不是作假,毛主席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虽然说是精神矍铄,而且身体素质比很多七十岁的老人好太多了。但是他毕竟七十二岁了。
第一次见李锐的时候,毛主席才五十七岁呢。
主席想要退下去,在接下来的生命之中享受一下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不过嘛,李锐并没有打算完全放过主席。
“您还是发挥点余热吧!”李锐这是第三次登门了。
现在的毛主席已经从中南海搬出去了。因为这个地方是要留给国家主席住的,以后就是聂荣臻同志在里面办公了。
现在的主席已经搬到了香山附近,那是他最早来北京的时候住的地方。这边就是有点远,不过环境好,倒也是挺养人的。
都已经退居二线的毛主席看着李锐,脸上露出一种无奈的笑容:“你啊,你啊。我都七十岁的人了,你还不放我休息啊。我还要给几个大学的学生们讲课哩。”
主席说的讲课,就是那种大的公开课。毕竟他现在的精力想要和常规的老师教授一样备课上大课,那也不支持。
每个月抽空搞几次公开课形式的大课,允许很多人旁听。这样毛主席身体能吃得消,学生们也能学到一些他的思想。
“嗨,其实就是让您讲大课。”李锐道:“您不是要讲您的主义和思想嘛。我觉得这挺好的,主要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革命理念不能被人念经念歪了嘛。”
主席听到这里,抬眼看了下李锐:“我怎么听你是话里有话啊。”
“呵呵。”李锐笑了笑:“嗨,也不是话里有话。就是这总有人啊,会曲解您的意思。”
“断章取义总是有的。毕竟不看整篇的著作,只看几句话的话,很容易弄错。而且有的地方也确实是容易念歪了经。”
“哦?你是说哪里?”毛主席笑眯眯的看着李锐。
李锐也直言不讳道:“嗨,几座大城市呗。其实北京情况很好,因为毕竟是首都,眼皮子底下很多事情能盯着。广东地区这两年刚洗过一场,而且一直在清除南方的宗族势力。所以也一直都问题不大。能缓步推进。”
“就是江浙沪那边,那边既是中国最早萌发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地方,也是资本主义最后的堡垒。”
“所以啊,我想请您有空的时候去上海讲讲学。”
“讲学?是坐镇吧。”毛主席很快就看出了李锐的心思,不过他也是没有拒绝。
“去上海讲学,倒是可以的。什么时候?”
“嗨不急,就是提前和您打个招呼,怕你到时没空。这还是先看咱们日本的同志何时动手,咱们一起动。日本的同志一动,咱们动起手来也就显得温和一些。”
“毕竟人都是折中的。到时候大家一看日本的动静,再看看咱们的动静,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听到李锐的解释,主席也是用手指点了点他:“你啊,你啊~”
……
日本,东京。
如果说西欧的东西交流(交战)桥头堡是柏林,那么亚洲的东西交流桥头堡就是东京了。
这里的势力也是犬牙交错,比香港还要复杂的多。
还有一些美国商人在这里不断的进出口商品。美国需要他们,日本也需要。
所以这也给美国安插探子的机会了。
自从上次史密斯专员败走之后,美军的撤退就被强行加快了步伐。因为重信敢断你一个小基地的水电,那谁知道他会不会断其他的中型基地的水电呢?
基地里的美军多少有一种有一日混一混日的感觉。
虽然美国政府里面一直有人叫嚣,如果日本真的怎样怎样,我们美国军队就要强力反击,甚至不稀动武之类的说法。
但是你在国会叫的再响亮,但是前线大兵的命只有一条。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为了伟大的资本主义的胜利,那必然不可以抛弃的。
所以,你们国会老爷开会说你们的,我们下面当兵的干我们的。你们是不知道在我们隔壁的解放军有多凶。
上次美军基地出去跑步拉练,解放军也出去。全程跟着,就比美军快一点点,直接把美军拉爆。
作为新来的特工,四十岁的莱文很清楚这一点。他来日本,掩护身份是一个进口商。真实任务是想办法把日本局势搞乱。
只有日本局势乱起来,他们才有办法浑水摸鱼。
他这边就偷偷的约见了赤军政府内的一名级别不高,但是能看到不少卷宗的人物。
这个人给他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筱岛事件。这个事情赤军政府还没公开。
可以用这个事情做个文章。
莱文给这线人五百美元的好处,算是报酬了。
他确实是准备拿这个事情做个文章了。他马上联系各大报社和新闻媒体,准备好好的炮制这篇文章。
而与此同时,韩立带来的专业团体也和重信完成了首次的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