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年轻的士兵渴望建立功勋
大连造船厂。
黄旭华和他的同志们最近在这里已经在大连这边的研究所工作了好几年了。
他们是搞核潜艇研究的。中国的核潜艇技术在本时空之中不能说独步全球,但也说的上是世界第一流的行列。
原本本时空之中就有黄旭华、彭士录这样的大才。再加上本时空之中李锐又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技术。
元时空之中,核潜艇的技术全靠黄旭华、彭士录这些人连蒙带猜的弄。元时空之中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就是出国的公职人员带回了一个美国生产的核潜艇模型玩具。
然后让黄旭华等人确定了核潜艇采用水滴形外形布局,而且该玩具还原性不错,堪称高还原度军事模型的水准。所以里面的剖面舱室也是高度还原。
于是黄旭华他们连蒙带猜,也是把核潜艇内的舱室布局给弄明白了。
这个故事有点传奇色彩,但又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后人每每读到这些故事,都会感慨第一代中国科研人的才华。他们的只会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就靠着不全的资料,一个参考的玩具,黄旭华、彭士录他们硬是手工搓出了第一代中国核潜艇。
本时空之中,他们就好多了。可以参考的资料有一整个图书馆。虽然说直接建造核潜艇的图纸是没有。但是各种相关的资料如山如海。
再加上又有曙光厂的黑箱加工科技,五轴加工中心可以生产目前全世界最棒的螺旋桨。再加上其他的东西,新中国制造的核潜艇自然是比元时空强多了。还有核潜艇里的巨浪导弹也比元时空早期的巨浪导弹参数更好看。
而在大连这边,除了黄旭华和彭士录他们搞核潜艇之外,还有很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乏力发展的水面舰艇。
要知道朝鲜战争结束的时候,新中国可是缴获了不少在釜山港的战舰。尤其是那个打开通海阀的依阿华级主力艦。当时中国、朝鲜、苏联联合打捞了大半年才算是完整的打捞起来。
苏联要这条超大的主力艦。中朝自然也是要一些好处。苏联要主力艦,中国就让苏联援建了大连造船厂。
同时依阿华级主力艦的维修也放在了大连造船厂。依阿华级在大连造船厂维修了整整四年,才恢复到了最佳的状态。然后被苏联命名为前进号,然后喜气洋洋的开走了。成为了苏联最大的水面舰艇。
每次欧洲海上有些风吹草动,他们就派遣依前进号去平事。虽然说主力艦这玩意儿在二战后期就证明了,战斗力不如航母编队。
但是依阿华级前进号展示的性能吗?那是苏联的屁股美国的脸!
全苏联都挺喜欢前进号的。
而维修前进号的时候,中国的造船厂也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修一次主力艦,几乎和重新建造它一样。
而有了这样宝贵的经验,再加上网咖后世资料文献的支持,大连造船厂也是飞速进步。
从最早的导弹艇,037黄水主力艦(其实是猎潜艇)。到后续的自助制造一千五百吨级护卫舰。
一直到现在,大连造船厂和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现在已经可以生产三千吨级的护卫舰了。
尤其是网咖带来的战略思路,让中国海军直接开始重点发展导弹军舰,重点发展雷达。
而在这方面,钱学森领导的小组也不负众望。
海红旗系列在之前对美国佬的战斗中就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消掉了不少美军战斗舰。
现在更是不断的更新换代。
当黄旭华和彭士录作为兄弟单位的代表今天来大连军港码头,参加新的护卫舰交接仪式的时候,两人都是感慨万千。
“又是一条三千吨级的导弹护卫舰交付给海军了啊。”黄旭华在岸边一边作为气氛组鼓掌,一边对着旁边的彭士录说道:“诶,这是咱们第几条交付给海军的护卫舰了?”
“算上这条,应该是第九条了。这些年,三千吨级的导弹护卫舰已经是第九条了。前面八条已经是形成战斗力了。”彭士录也是一边拍巴掌一边说道。
“一年下水两条三千吨级护卫舰,国家也是咬着牙发展海军啊。还好这些年经济发展形式好。不然都支撑不起这样的发展。现在有八条有战斗战力的护卫舰了。再加上之前朝鲜缴获的,还有咱们的近海炮舰,和咱们的潜艇。现在的新中国海军也终于不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了。”
黄旭华颇为感慨道,现在的新中国远洋打击能力不足。但是三千吨级的护卫舰已经足够在咱们家门口以及东南亚地区转悠,有威慑力了。
“听说了吗,雷达那边取得了突破,雷达组的同志们搞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原型机了。雷达组全体上下现在要下死命,说是要在七十年代中期完成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正式版本。他们要拿出海陆空军可用的成熟版本呢。”
在港口上,有八一文工团的战士们舞着雄狮相当精彩,看的黄旭华和彭士录热烈鼓掌。这边舞的是北狮,没有广东的南狮灵动,但是却威武十足。
海军官兵们也喜气洋洋。有的老士官兴高采烈的把巴掌拍红了说道:“嗨!终于换新船了。美国佬的老船终于是不需要使用了。咱们的新船可是真漂亮啊!”
能不漂亮嘛,这年头的在战舰如果和后世的导弹舰相比,那舰船上堪称全是违章建筑。后世的导弹舰,舰艇简洁不说,所有的东西都尽可能的藏在肚子里。以此来减少雷达反射波。
本时空新中国搞的导弹舰,虽然说现阶段还没办法搞出垂直发射单元,也没有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建设思路也是尽可能的按照简洁的思路来弄。
在其他国家的海军还在纠结舰炮和导弹取舍和比重的时候,新中国建设的护卫舰已经取消了大舰炮的编织,只在舰首位置装了一个76毫米小炮。
同时也大幅减少高射机枪的布置,现在留下的一些高射击枪与其说是防空,倒不如说是近海防卫驱逐使用。
真正的大杀器是全船三十二个导弹发射单元。可以按照需求携带对空、对地、对海导弹。
尤其舰船设计考虑到了雷达反射波,所以设计的极其简洁。
更不用说在设计的时候还考虑到了长时间的作战需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在全舰设计了新风和空调系统。
当初立项的时候,军队一些老陆出身的领导还觉得太娇气了,觉得当兵应该吃苦,哪有打仗吹空调的。但是这完全属于没苦硬吃。舰船建造完成之后,模拟了几次海上对抗,新舰船压着缴获的美军舰船打,而且是一对多的大。
把那些领导打的没声音了。因为人家说了,舰船强大是因为舰船上的设备强大。而为了维持这些设备,空调和新风是必须的,要保证电子仪器温度不超标。所以空调不是给官兵吹的,是给设备吹的。这些老陆领导才不说什么了。不过这种风气以后早晚会改,当兵打仗也是要以人为本。真的要流血牺牲的时候,战士们眉头都不皱一下。但是在没必要的时候,也没有让他们没苦硬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