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新变化
来接葛丹他们的车,就是镇上的面包车。相比于北京和其他城市里受到广大市民喜欢的北斗星微型车。
在农村这里,还是面包车更受欢迎。尤其是那种可以坐七个人的面包车。那在农村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
需要坐人的时候可以把座位塞回去坐人,不需要坐人的时候就把座椅拆出来。里面就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
可以拉很多的农产品和家具之类的。这种面包车,怎么着都比拖拉机和三轮车坐的舒服。
如果要运人的话,有时候农村里面可不止坐七个人。
交通规则和交警警力也在完善。只不过想要纠正乡村交通规范,却是是需要大力气,现阶段还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这面包车就拉着葛丹一家回他们在彭家镇的家。
从前的彭家镇,虽然说是镇,但其实主要是以从前彭家村为主体的一个农村联合体。是把周围几个大的村子全都合并起来,在吸纳小的村庄组成。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农村。
也就是镇政府所在的那条大马路还有点样子。那条几百米长的路上有学校有卫生所,派出所、消防站、政府大楼等等。
当时那条大路也是整个镇的商业中心。各种供销社、杂货铺全都开在这里。
其实当时就觉得很不错了,因为在苏联的乡下还未必有这种规模的农村集镇。
但是现在,整个彭家镇看起来似乎是更加的有活力了。
刚进镇外的时候,就已经看见了连片的大棚。
大棚这东西,在元时空后世看起来好像不起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元时空的七十年代,农村想弄点透明塑料布当窗户都要到处去求人。因为这种材料并不易得。
即便是元时空的七十年后,在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国家,他们都无法生产透明塑料布。透光率达标,并且抗拉扯能力也达标的塑料大棚膜那更能生产的就更少了。
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能看得出这个国家是不是有能力。
彭家镇有了连片的大棚,不仅仅是提现了他们现在农业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提现了国内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而眺望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片新的工厂。
来拉葛丹一家的人,也算是葛丹的熟人了。就是许大有,葛丹坐在副驾驶那直接对许大有问到:“大有哥,那边的工厂是啥啊?”
“那边啊,是食品深加工厂。咱们这边的蔬菜、鱼类,都会在那片进行深加工。然后在运出去买。”许大有脸上笑呵呵的说着。
“其实啊,彭书记早就想要你回来了,之前给你发了几次电报。你舍不得苏联的高工资。但是我和你说吧,现在在咱们这,工资也是可以的。你脑子活,比我厉害。要是早点回来,说不定现在都是个厂长、主任啥的了。”
“咱们这边的蔬菜除了供应周边县市之外,就是运输进去深加工了。那工厂建起来的时候,咱们村里的老人还不信呢,说蔬菜有啥好加工的。”
“嘿嘿,他们是没见过啊。原来蔬菜还能脱水做成蔬菜干。还可以高温消杀之后做成能长期保存的罐头。还有一些玩意儿啊,你想都想不到。有的蔬菜它是直接在里面就做成了菜了。”许大有献宝一样的说着。
这倒是让葛丹听着新鲜:“怎么说?还直接做成菜?”
“是啊,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加工厂。比如说茄子吧。这玩意儿直接在工厂里加工成了鱼香茄子。成为了一种快餐软罐头。直接卖去了日本、朝鲜。那俩国家地方小啊,种菜的地方不够。而且还有那个啥……”
许大有想了想后才想起来道:“哦,书记说的工业化,尤其是日本的工业现代化很快。书记说他们日本城市里工作的人,忙起来根本没时间做饭。这种做好的菜,他们热一热,自己弄点米饭就能直接吃了。”
“那能好吃吗?而且这样做的能吃吗?”葛丹半信半疑。
“当然好吃了。”许大有直接驳斥道:“口味都是专门研发的。当然好吃了。而且要啥不能吃的。你吃肉罐头,吃香肠,咋就不能吃鱼香茄子罐头了?无非就是咱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呗。”
“我和你说,这些厂子建立起来之后,得益的可不光是我们。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民同志都收益了。之前种菜,就怕卖不出不去。蔬菜不像是粮食,保质期短。现在好了,工厂一开,直接开收。各大队各互助社在满足国家需求之后,都把多的蔬菜往咱们这送。工厂直接收了,然后做成罐头。在卖出去,多好啊。”
葛丹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五岁的葛诗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她的小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看到牛会挥手:“你好啊,小牛。”
看到马儿会挥手:“你好啊,小马。”
当然,看到小朋友也会挥手:“你好啊,小朋友。”
她转过头来看向葛丹:“爸爸,你以后就是在那些工厂里上班吗?”
葛丹看着远处的工厂,他不确定道:“大概吧。”
而当车辆进入到镇子内部,现在整个镇子都发展的大变样了。从前就一条主要马路,还有很多砂石乡道。但是现在马路铺设的四通八达。
从前只有一条主干道,现在却有了好几条。而且葛丹分明看见了在一条道上还有一个小区,小区里面都是五层的单元楼。
“咱们镇上也开始盖单元楼了?”他惊讶道。
“那当然啊,你看看咱们现在有砖瓦厂,电线厂,有食品深加工厂。这些厂子多少工人啊,而且彭书记去年正式成立了一个彭家镇集体农垦公司,把村民的土地都集中了起来租赁。”(注: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是发到农民手上的,农田一直是私有制的,本书也强调过很多次了。)
“然后把很多农民都直接变成农业工人了。去田里干活,那不是干农活,是上班去了。你说咱这还能不变样吗?”
许大有聊着天就把葛丹送到了家门口。而村里很多和葛丹有交情,也去苏联打过工的年轻人们早就在这等他了。
等他和一家人刚下车,就直接拉动了花炮。花屑飞了满天。大家都在欢迎葛丹回来,开启他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