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战报
“不许开枪,不许开枪啊!”麦弗逊跑的很快,他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
现在的驻日美军数量确实是变少了。从巅峰时期的上万人,现在已经是消减到了只有三千多人在东京驻扎(其他地方还有少量,比如说琉球)。
因为日本这边的重信末夫真的会给美军基地停水停电啊。那样的话,日子就是真的很难过了。
所以每次日本强硬要他们走的时候,美军就会撤一些人走。但是总是撤着撤着就出现各种七七八八的问题,然后就导致了没有办法全都一口气走完。
而他们不走完,之后就会开始拖延。每次都是说的好好的,可是就是不会走完的。他们的伎俩就是这样的,耍赖皮。口头上答应的好好的,然后告诉你有实际困难。
日本能怎么办?人家在搬家了,只是有点慢。你要动手打吗?那到时候倒霉的可能是日本。
总不能在东京城内直接开战吧。所以美国的这种伎俩很无赖,但是很有效。就连重信也没办法很好的制裁他们。
而且美国军方的采购清单是真的大,他们的走私生意越来越大,快成为一门独家生意了。
其实有的东西真的是不能细说的。就比如说菲律宾都没有髓系白血病的特效药。那么美国就更没有了。
而什么生意最赚钱?垄断的生意!
更不要说其他的玩意儿了。除了药品,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赚钱呢。比如说游戏卡和游戏机。
还有一些亚洲生产的电影录像带等等。还有中国生产的电子表,电子计算器,因为可靠性很好也足够先进,所以溢价卖也卖的掉。
这些玩意儿在美国的地下市场超乎想象的好卖。
美国现在军工复合体有没有出现不好说,但是军队经商的情况已经出现刹不住车的情形了。
他们赖在日本不走,一直进货做生意。你要说中日相关的贸易部门没有对这条走私线有一些想法,那就是扯淡。仅仅这一条走私线的年贸易规模都超过六十亿美元了。
而美国人也不希望这条线毁了,尤其是那些军方大佬。用军舰运送货物,他们不要交税,还可以用国家的燃油运自己的货物。还有免费的大兵帮忙上下搬运。最重要的是还不要交税。
他们可是太爽了。
所以哪怕仅仅只是连长的麦弗逊都知道,这条线对于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有多重要。所以他非常克制,到了现场就让所有的士兵把真枪给卸下了。
然后所有人换上橡皮子弹的枪。这是之前几次东京冲突之后,美军给下面的人配备的东西。
他们是不能在搞一次血杀东京大学生的行为了。他们也知道,再来一次,他们就真的要滚了。
这次大约有三千多名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工作的社会青年们,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组成了特攻小队。
每一个小队有五十人,他们用绳子和简易的工具制作了类似攻城锤一样的武器。
这种攻城锤要是用来真的攻击古代城门,那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美国基地的大门也不是古代那种城门啊。
只是加固之后的铁皮大门。抗冲击性未必比得过古代大城门。
而类似的攻城锤,这些年轻人一共组装了五个。他们五十人一个小队,可以抱着这玩意儿快速奔袭。
而且这一次他们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每个人都带上了四分之三的摩托头盔。还有一身练习日本竹剑时候会穿的剑道防护服。
这样的防御在面对真枪实弹的情况下肯定是不够用的。
但是这些年轻人笃定了这次美国人不敢在开枪,他们如果真的敢开机枪扫射,这群年轻人也就认了。他们准备再流一次血,彻底把美国佬赶出去。
而面对美国人的橡皮子弹,这一身防护就显得很有用了。
虽然说橡皮子弹巨大的冲击力打在防护服上还是有很疼,但是已经不是那种无法忍受,会让人失去行动能力的疼痛了。
冲在最前面的一名东大学生已经被橡皮子弹打中好几次了。他疼的快哭出来了,但是他高喊着自己都听不懂的口号(他已经痛的不知道喊什么了)。但是这股子狠劲让他和他的小队冲在了最前面。
基地大门口的拒马已经被同伴们给搬走了。那也是一群穿着防护服和头盔的年轻人。他们带着防割手套,强行搬开了拒马路障。
冲在最前面的东大学生把攻城锤架好。
“撞她妈的!”这名东大生可能来中国留过学,他这一声一骂法很中国。因为他太痛了,如果脱掉他的衣服就可以看见,他身上很多地方已经是紫红色了。
麦弗逊指挥着美军士兵,让他们驱逐外面的学生。
同时急电司令部,寻求增员。
“催泪弹!”麦弗逊指挥着士兵们向青年群体投射催泪弹,以此来驱赶他们。
不过他们刚刚投射出去催泪弹,那边的青年方阵就做出了反应。
“催泪弹!戴口罩!”每五十人的小队都有一个小队长,他们通传口令,所有人都按照他们的命令做事。
每个青年腰间都别着一个防毒面罩。不是那种军用的级别,是工业使用的那种。采用活性炭和过滤棉的那种。然后在戴上游泳时候使用的眼镜,把眼睛也封住。
能不能挡住催泪弹?当然不行,但是能多支撑一会儿。
“烟弹!”又有人高喊。
随即,在五个突击小队后面,上百名年轻人使用皮筋绳索,向着美军基地那边甩出上百个烟弹。
这玩意儿不是催泪弹,是一种自发烟弹,在庆典、标记位置以及各种工业、探险时有用。
破坏性和催泪弹没得比,但是他们准备的多,一口气向着美军基地甩出了五六百个。
整个基地大门方向已经变成红色、蓝色的烟雾海洋了。美军连人都看不清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一群袖子上标着【新闻突击队】的年轻人记录了下来。
他们有二十多个,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台最新出的数码相机。(元时空中,数码相机1975年出现)
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拍了足够多的照片之后,就直接往外跑。机动的摩托车队早就等候在此了。
眼镜男跨上摩托车:“走!”
500CC摩托的油门拉满,瞬间飙到八十公里时速。
只花了五分钟就来到了一处民宅。
眼镜男噔噔噔的快步跑进去,直上二楼。
“第一手战报!”他举起手上的数码相机。
“好!读取数据,上传网络!给全日本看,给中国看,让我们获得足够的支持!”一名留着络腮胡子,但年纪看起来应该很年轻的青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