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庆阳与凤翔:一般攻守两种结局(第5/5页)

西门外更没有突围的可能!这里是冯胜主力所在,一阵实力不对等的对决便分出结果:张良臣损兵折将没能离开城池百步,只得再次退入城内,计点兵员,竟然有千余没有跟随张大帅回城,看来也是去明军那里讨口饭吃了。

这种仗还能再继续下去么?张良臣当真到了穷途末路之时!

事到如今也只能认账了,第二天,张良臣登上城楼,呼唤元廷同佥吕德与徐达谈判投降,按照一般常理及明军以往惯例推断,这种迟来的“觉悟”也应该是受欢迎的。

谁知,就连投降这条路也被徐达给彻底堵死!这时的徐大将军胸中愤恨已经达到了极点,怎会再相信这位曾经降而复叛的小人之“约降”?干脆没有理睬!

估计,徐达这时并不是怀疑张良臣的投降诚意,而是在宣布一点:不接受你张良臣的投降。

这大概也属得势不让人,假设徐达了解到庆阳城中粮草还能支持半年以上,那时会如何?

但是,徐达如此的无言表态却从根上摧毁了张良臣活命希望!不但张良臣本人,一些亲信部将也就此失去了抵抗信心,部将姚晖与熊左丞、胡知院等知道活下去的唯一所在:那就是及早投降!

自然,若想增加活命概率还需要再来点积极行动,不立功如何能赎罪?

于是,万众一心打开了庆阳城门,尽全力高呼口号:迎接明军进城!大明皇帝朱元璋万岁万万岁!徐大将军千千岁!

这天是八月二十一日,徐达率军自北城门进入了庆阳城,历时百余天的庆阳攻坚战终于惨然落幕。

至于张良臣父子?自知活命无望,还是提前自尽吧!也省得遭受徐达凌辱,便率同义子“七条枪”投井寻死。

谁知这时偏偏“天不灭张”,那口井内竟然无水,结果被明军发现,徐达命令兵士将这“小平章”、“七条枪”逐个吊出井口,结果不用说,从不杀俘泄愤的徐达也大开了杀戒,不但将这张门“父子”全部斩首示众,第二天还继续诛杀了张良臣亲信党羽柴知院等以下二百余人。

但是,据老孙判断:这时的张良臣绝不是投井自尽。

道理明摆着:张良臣岂能不知自家院内枯井无水?就算下决心不活了,也没有七八个大男人跳到一口水井内寻死的道理呀?再说,那井口能有多大?还能容得开大家喊个“一二三”一起跳下?必然会是“排队挨号”,先跳下去的难道就不喊一声:“爷们儿,别跳了,这里没水,死不了人!”

还是藏在枯井内打算活命才是正解,基本就是六百年后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躲在地洞内的那种心理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