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辛长平艰难的点头。
何大人眼神露出灼热,满是尊崇的说:“我曾祖父之师,乃是明相。”
辛长平心下震惊了许久,半响才再次开口说话:“当年安州清田半途受阻,各地险些再起兵乱,明相安抚天下世家豪族,放弃了土政,改为研究商政,之后朝廷与世家豪族相安无事百余年,今年县试的考题,天下人皆以为是新皇因去年云州、湖州之乱,才再起清田之心,何大人,您说是这样吗?”
何大人摇摇头,轻声说:“我幼时听家中长辈聊天,曾听过几句关于明相的话,说明相当年曾说过,不解决土地的问题,国朝便只能走向灭亡,开放商路搞海贸、收商税,都只是延迟这个结局到来的手段,明相与成帝应是从未放弃过清田。”
“那我懂了。”辛长平点点头,和何大人道谢:“谢谢大人愿意告知此事。”
何大人拍了拍辛长平的肩膀,宽慰道:“昨日你儿女遇袭之事我听说了,幸而无碍,我已经同张铺头说了,下个月由县里组织人手护送考生去府城参加府试,定要保护好所有考生的安全。”
辛长平忙说:“多谢大人爱护。”
“我身为本地父母官,此乃分内之事。”何大人摆摆手,轻轻叹了口气,“京城风云将起,可惜我人微言轻,官职低下,这等大事,只能远远望着听着,不能亲力参与。”
大抵读书人为官总有一个名臣梦,盼着能如明相那般青史留名,辛长平理解何大人的遗憾,他出言安慰道:“站在高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者总是寥寥,这等大事要做成,更少不了如大人这般的父母官,替朝廷安稳人心,拉拢当地世家豪族。”
何大人点头应是:“学洲言之有理,将来事成,咱们算也有点微末之功。”
潍县本就是个小地方,没有那些根深蒂固的大世家豪族。
自古以来只有他们世世代代不论皇朝颠覆几何,都一直掌握着大片的土地财富,甚至笑称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可那些底层的小世家,若赶上战乱,比平民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别看那江家、韩家素日以出身名门自居,可在他们本家眼里何曾真的当他们是自家人。
前有褚家的例子,如今又有杨家做表率,何大人已经上了折子把杨家主动交隐田之事上报,等朝廷的回复下来,只要杨家能得到好处,要说服潍县其余几家世家算不上多难的事。
辛长平下值后去寻了官媒约好了后日去杨家的时间,回家后辛长平跟妻女说了今日从各处得到的消息。
宋氏听得不甚明白,辛月却沉思了半响后说:“此事若是真如爹爹所说,既然皇上不是一时兴起挑起争端,那就是说皇家这百余年里一直在暗地里做了许多准备,如今或许时机成熟了,那此事风险应该不是特别高,再加上不知为何哥哥得了巡考官大人的青眼,特意留下近卫军大人们相护,哥哥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辛长平点头说:“下个月府试,县衙也会组织人手护送,放心吧。”
宋氏最关心的便是儿子的安全,她从昨夜起先是睡不安稳,今日绣花更是多次走神扎伤自己的手,这种事从她十几岁起就不曾有过了,听到这她才松了口气,直说:“那就好,那就好。”
既然心中安稳起来,日子便还是照往常一般的过。
辛家请的官媒去了杨家,得到了杨怀德夫人余氏的礼遇,十分顺利的就商定好了等下次辛盛放假便去杨家与杨欣娘相看。
胡娘子搬空了锦绣阁隔壁铺子的货品,将钥匙交给了宋氏,宋氏定了块“锦衣坊”的招牌换上去,将锦绣阁里男子用的布匹都搬了过去,让余知味负责看管这家店,何婶子也改在锦衣坊里做活,有男客来定制衣袍,便替他们量身。
正好前些日子三婶娘送来了二十余个书袋,有先前订了货的书生来锦绣阁取货,辛月便同他们说去隔壁取货,顺便介绍了一番男子穿戴之物都在隔壁店售卖。
再有余知味自己交游广阔,不少人慕名来捧场,新店开业后日日都有客人来,余知味原先就给书袋搞出个案首书袋的诨名,如今知道案首便是老板之子,更是把辛盛的名头用到了极致。
不少只是来取个书袋的客人,都被他一番巧舌如簧说得为了沾点文曲星的才气,浑身上下的行头都照着辛盛那般添置了一两身,生意倒是挺红火。
见着那年纪略长的客人,他还帮着往锦绣阁拉生意,先是问:“学兄家中可有儿女?”
若对方说有女儿,他立刻说:“女儿好呀,乖巧又贴心,学兄可知如今县里各家的小姐们都在玩一种人偶娃娃,这娃娃不光是好看好玩,还能替换服饰,梳妆打扮,培养女子的审美眼光,若是手巧的自己学着给娃娃做衣裳,还能勤练女红精进技艺呢!”
当客人被说动了要去买人偶娃娃,他又说:“不能光给孩子买礼物,家中娘子更是要倾心爱护,学兄去了正好瞧瞧隔壁那有名的绣娘做出的衣裙,那可是连府城的富家小姐都要大老远来定制的,做好的衣裙美得七分颜色的女子穿上去,都能美到十分,学兄有机会定要带家中娘子去逛逛。”
自从男客的生意从锦绣阁分了出去,有了余知味,锦绣阁的生意不仅没有变少,反而更加繁忙。
因为余知味的推荐,常有学子带着家中娘子来铺子问:“听说府城的小姐也来定衣裙,那裙子究竟是何样的?”
辛月特意让二叔做了人偶娃娃的放大版,也就是一个等人高的木雕模特,摆放在柜台边。
宋氏每做好一件定制衣裙,便先穿在模特的身上,直到衣裙的主人来取走,再换上下一件。
如果说图册上的衣裙给人的冲击是十分,这实物摆在面前的冲击何止翻倍,从此只要能掏得出这些银子的客人,只要进了锦绣阁,瞧见了模特身上的衣裙后,没有一个舍得空手走的。
不论排期到多久之后,都愿意交上定金小心翼翼的收好定金条,如同揣着宝贝一般嘴角含笑表情梦幻的离去。
而那些家境不那么富裕的,也退而求其次的咬咬牙定了崔慧娘的定制衣裙。
对这些客人辛月总是说:“姐姐放心吧,崔绣娘是我娘亲的徒弟,如今正跟着我娘学那绝技针法呢,如今姐姐才花三两银子定这衣裙,等到拿到衣裙的时候,我师姐手艺精进,姐姐拿到的衣裙可不止值三两银子呢。”
客人们一听,纷纷有一种自己将要占个大便宜的感觉,高高兴兴的离去,回家还跟亲友炫耀,又替锦绣阁带来一批又一批的新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