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辛墨宝贝的收回了桑叶,得意的说:“是吧,等我把它们孵了出来就知道是什么虫了,到时候再叫你们来看!”
辛墨在村里可是有名的善养虫的,人家都是出去抓虫喂鸡吃,可他在自己家里的杂物房弄了个废弃的木箱子,在里面常年的养着虫。
他家的鸡日日都有虫子吃,下的蛋又大又黄,数量还多,每回家里往县城大伯家送米粮菜蔬,夹着整筐的鸡蛋,多是靠他养的鸡攒下的蛋。
辛月也吃了许多他养出来的鸡蛋,此刻虽然头皮发麻,可吃人嘴短也只得强自忍耐。
谁知辛墨跟别人炫耀完,还跟辛月与郭玉娘说:“到时候这虫卵孵养出来,我叫二叔带一些去县城给你们也瞧瞧。”
辛月摸着自己的胳膊表情麻木的说:“这就大可不必了吧?”
郭玉娘其实有些好奇,但是见表姐怕成这样,便跟表姐站成一线,也说:“不用了,不用了。”
“那好吧。”辛墨闻言有点失望,但他并不是喜欢拿虫子吓女孩的熊孩子,只是喜欢家里的妹妹,便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分享给妹妹们看罢了。
满桌子的人纷纷开始讨论自己都见过什么稀罕的虫子,听得辛月浑身不适,连忙快速的吃完饭,然后找了个去替娘亲抱弟弟的借口离席。
今日的宴席足足吃了近两个时辰,客人才渐渐散去,留下些和辛家亲近的人家帮忙收拾了桌椅碗筷,都是各家借来的,大家一起清洗干净了把自家的东西都带了回去。
等院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自己家的人,已经是快傍晚的时候了。
早就料到今日散席会晚,辛长平早就做好了在家里住一晚的准备,在老家的房间两个弟妹定期会来帮着打扫一番,屋里的被褥也提前几日洗晒干净了。
晚上辛月睡在晒过太阳后香香软软的被窝里,本以为会一夜好梦,谁知今日的经历却勾起了她曾经刻意遗忘的记忆,梦了一整晚密密麻麻的虫子。
在辛月上小学二年级的那年,不知为何,突然兴起了一股子养蚕宝宝的热潮,整个校园里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在养。
那时大家关系好的会偷偷的传递一张撕下来的纸片,放学之后约着一起四处找桑树,摘下一些桑叶回到家里,找一个盒子,把桑叶一层层平铺在盒子里,然后把有蚕卵的纸片放在干燥的桑叶堆里。
等上些时日,纸片上的蚕卵便会消失,变成一只只黑色的迷你小虫,继续摘桑叶喂养下去,黑色小虫会越长越大,渐渐变色成为胖胖肉肉的白色蚕宝宝。
再接着养下去,白色的蚕宝宝会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裹进茧房里,最后从茧里出来变成了蛾子,四处找地方下蚕卵。
辛月从小就怕虫,自然没有参与这项几乎全民总动员的活动,但她的同桌参加了,而且是狂热的积极份子,她是全班养蚕数量最多的人,不仅在家里养,还在学校的课桌桌洞里养。
有一天辛月伸手进自己的桌洞里拿书,结果摸到了越狱翻到辛月桌洞里肉肉的蚕宝宝,惊叫声引来了隔壁的老师和巡视的教导主任,这股在学校里偷偷养蚕的风气才被遏制下来。
梦到肉肉的蚕宝宝们蜂拥着爬上了自己的身体,辛月一声尖叫惊醒过来,已是第二日的清晨,身边的郭玉娘被她吵醒,揉着眼睛迷迷糊糊的问:“表姐,你可是做噩梦了?”
辛月起了满臂的鸡皮疙瘩,颤声说:“是啊,梦到好多好多虫子,躲都躲不掉,全往我身上爬。”
起来洗漱后辛月才渐渐平稳下来心绪,见到过来一块儿吃朝食的辛墨,辛月想起昨日那桑叶上的虫卵,越想越觉得眼熟,同桌当时给她看过蚕卵,只是她害怕很快的闭上眼睛叫她拿走。
那一眼的记忆不是很深,但努力回忆起来,好似就是淡黄色的小麻点。
昨日那虫卵又正好长在桑叶上,辛月不禁问辛墨道:“墨堂哥,你往日可曾见过蚕?”
“蚕?”辛墨抓包子的手停了下来,疑惑的问:“是江州那边能吐丝织布的蚕吗?我怎么会见过,只听我阿公上课讲到过罢了。”
虽知道本朝只有江州有产丝绸布料,但见贺州也有桑树,辛月还以为贺州人应该也见过蚕,只是没有如江州人一般成规模的养殖罢了。
听了辛墨这话,辛月才知竟然贺州人都不知道蚕是何样,难怪昨日一个个常抓虫子的孩子,竟没一个认识这蚕卵。
辛盛看的书多,在一旁听到了接话道:“先前也有其他州府见丝绸利大,想要学着江州种植桑田养蚕织布,但江州蚕户把蚕种看得紧,只有祖辈都是江州人的才能进蚕户所,所以虽然各州都取了些桑树苗回来种植上了,但因为取不到蚕种,所以都没能做成此事。”
辛月听了辛盛的话,才明白为何九州之地竟只江州一处产丝绸,本以为是只有江州的水土适宜种桑养蚕,却原来是他们搞了技术垄断。
想到这辛月的心脏腾的急速跳动起来,昨日那些若真是自己记忆里的蚕卵,那岂不是自家也能种桑养蚕?
江州来的绸布那样贵,辛月昨日可见了,整个辛氏族人,除了族长家和自家穿着绸布,其他族人瞧着体面的才穿着棉布,大部分族人都是穿的粗麻布衣。
这种桑养蚕不是一家一户能干得起来的,若是能成,带着全族的人一起干,大家都能得到些好处。
昨日晚间辛月见爹娘清点收到的贺仪,不论家里贫富,族人每户最少都送了哥哥百文钱。
之前辛月算过,一个普通农户家有三五亩地,扣除全家吃穿嚼用,赶
上风调雨顺的年头,也不过能余下一两银子左右,若是赶上年头不好田地减产,怕是剩不下什么余粮。
这古代的宗族和现代的宗族完全不一样,辛月在现代也知道自家有族谱,可族人她是一个没见过。
而古代的宗族聚地而居,一家有事家家帮忙,但凡出了一个能有出息的人物,举族之力来托举,当年辛长平能多次去科考,族里可是出了大头的,到如今的辛盛,亦是如此。
辛月想起以前看电视剧,皇帝动不动就诛人九族,大概就是若是将来辛月的父兄为官,谁干了坏事,这长河村满村的族人都要被一起拉到午门外砍头。
县城里的大户人家,没有谁家是单丁一户的,不论褚家还是杨家,都是上百户人家聚居一处互为依仗。
辛氏本就是小姓,整个东安府,辛氏都没有一处能连上宗的,所以这个时代,长河村的几十户村民便是顶顶亲密的存在了。
想到这,辛月都顾不得对虫子的害怕了,那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在辛月的心里一下子和白花花的银锭子划上了等号,瞬间变得万分可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