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听了辛长平的这番话,辛祝和他的三个儿子眼中的狂热慢慢退去了些。

他们虽然不曾经过商,可作为农民的他们更是知道那些豪族大户的可怕之处,但凡天灾人祸之时,贫者痛哭卖地,豪族笑着把地价压到谷底,贫者出一回血,豪族就更壮大一分。

辛长平见他们都冷静下来,接着说:“江州的桑园主势大能守住蚕种,咱们只有做成了事,卖出了布,给朝廷缴纳上大笔的税银,才能获得朝廷的庇佑,所以万事需谨慎,莫要在还没有依仗的时候就闹得纷纷扬扬。”

“长平侄儿言之有理。”辛祝严肃的点了点头说:“放心吧,我会召开族议将族人召集起来公布此事,一定叮嘱他们不许露出半点风声,若谁家露出消息去,便宗法处置。”

和辛祝约好去县城签书契的时间,辛月和辛长平便告辞离开了,辛祝看向三个儿子说:“你们三个跑一趟,家家户户都通知到,请所有族人明日都来祠堂议事。”

一般这宗族议事都是每户派一个男丁来,辛文便问:“家里的媳妇和女儿、童子也要来吗?”

辛祝点了点头说:“都来,既然月娘说的是全族平分,此事与他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辛月和辛长平把那蚕种送回了辛长康家里,辛长安听弟弟说大哥带着侄女儿回来找族长谈事,也无心做事,便干脆在辛长康家一起坐着等他们回来。

见到他们都在,辛月便说:“三叔,把墨堂哥叫来咱们一起开个小会。”

辛长康去叫小儿子,今日村里的私塾也放了假,两个儿子正在一处温书,主要是大儿子辛砚拉着小儿子辛墨帮他盯着自己背诵的课文可对。

辛长康来叫,辛墨立刻起身要走,他对读书兴趣不大,一直都更爱出去抓虫回来养。

辛砚见状叹了口气,自己继续背起书来,他也听爹爹回来说了蚕种和家里要开商行的事,对于家里有一股,而弟弟单有一股的事,他初时听了有点别扭。

但谁让那天摔下去的不是自己,爱养虫把虫卵带回来的也不是自己,辛砚想了一会儿就把自己劝解好了,他现在一心想着要进黎山书院读书,弟弟还得跟着管商行的事,他可没有心思管。

大堂哥辛盛都已经连取两个案首,辛砚现在只恨自己学得不够,一心想着要赶紧追赶。

辛长康带着辛墨进来,辛月便和他们说了与族长谈话后的结果,又说了要让三叔担任蚕所的管事,辛长康自然知道为何蚕所要让自家人管,听了立刻点头说:“月娘放心,我定会守好咱家的蚕种。”

辛月又看向辛长安说:“二叔,你还有人偶娃娃要做,所以我没有先给你在商行安排职务,三个副职管事都空缺着,你可有兴趣?”

辛长安连忙摆手说:“那才好,我每日做人偶娃娃都忙得没什么空闲,可没有时间再去管商行

的事。”

辛月点点头,正好前日收到了何令芳的来信,她顺便跟二叔说了句:“二叔得多收点徒弟了,这木偶娃娃光靠你与庆堂哥是做不完的了,咱们的人偶娃娃马上要卖到京城去了。”

辛长安前些日子见师兄收了一堆徒弟,也有些羡慕,但这人偶娃娃的活他带着儿子干就够数了,收了徒弟也给不了活养活徒弟,总不能让徒弟带着这手艺去外面做事和自家大嫂的铺子抢生意。

这会儿听到侄女儿的话,辛长安有些惊讶的问:“什么意思?难道月娘你和大嫂要到京城也开一家锦绣阁?”

这事辛月还没敢想过呢,二叔倒是先帮自己想了,辛月忍不住失笑,忙解释道:“是何县令的女儿、我的好友何小姐,她回京城的时候买了许多咱家的木偶娃娃送人,没想到被旁人瞧见了各个想买,何小姐正好想开铺子,便来信说要和咱们合伙做人偶娃娃的生意,咱们出货,她出铺子和人手,我和娘亲说过了,娘亲已经答应了。”

辛长安听了很是惊喜,没想到连京城的贵人们都喜欢自己做出来的人偶娃娃,连忙点头说:“好,好,我马上就开始收徒弟,这京城的铺子需要咱们送多少货?”

辛月沉吟了一会儿说:“我也说不好,京城人的购买力肯定比咱们县城强多了吧,先按锦绣阁出货的三倍数量预备起来吧。”

“行,那我先收四、五个徒弟。”辛长安兴奋的点头,如今卖给锦绣阁的人偶娃娃,每月都有好几两银子的收入,若是再多出三倍的货,每月也有二三十两的收入了,就算分给徒弟们一些后,一年也不比三弟做管事的分红银子少多少,做的还是他最爱做的木工活。

上回他和三弟一起去大嫂新买的宅子干活,两人都瞧得很是心动,只是那宅子连买下带修缮得二百余两银子,他们没敢奢想。

现在两人都敢想了,那宅子左右都有一套格局相似的宅子,到时候挣够了钱,两人准备买下来,继续和兄弟们一起做邻居。

和二叔、三叔说完事,去和辛丰收、婶娘们打声招呼,辛月和辛长平就忙着要回县城了,车夫在辛长康家蹭了顿午食,辛长平银钱给得也足,所以等了这么许久也没有怨言,平平稳稳的把他们拉回了县城。

次日辛月先寻了胡娘子说了签书契的日子,胡娘子笑着说:“月娘办事挺麻利,好,岚姨就爱和你这般性子的人合作,我派去江州的人估计也到了,再等上几日就有回音了,估摸着养蚕的人和女工都能一块儿先过来一些。”

辛月听了笑着说:“那可太好了,还是岚姨办事更利索,对了岚姨,咱们商行的丝坊管事你可愿意做?”

“我?”胡娘子听了一愣,她本只是想替一双儿女置下一份能长久受益的产业,这生意是别人占大头的,胡娘子连她自家的丝坊都插不上手,没奢望过能插进这商行的管理里,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能查账,不能让儿女的资产被人坑了去。

辛月点头说:“是啊,岚姨你对绸布的了解这么深,有你这位专业人士在,我们难道要舍近求远去外边寻人来管吗?”

胡娘子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她想起了自己幼时求而不得的梦想,娘家那个丝坊她从小就爱待在那里,看着女工们缫丝、织布,看着织成的布一匹匹的摞放起来,看着绸缎商人来挑布、看样,再把布一匹匹的运到拉货的车上,堆布的地方总是高了又矮,矮了又高。

许久之后,胡娘子的眼神慢慢变得坚定,她点了点头说:“好,这个差事我接下了。”

胡娘子既然下定决心要去管丝坊,顿时对这事更加上心起来,她说:“桑园和蚕所想必是在你们族里,这丝坊你们准备建在哪?将来客商往来进货,地方需得交通便利,最好是建在府城或是县城,最不济也得在镇子上,不然无人愿意跑到乡下去买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