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银子当然是好东西,可过犹不及,辛长平忍不住心中忧虑起来,自家亲属本都是本本分分的普通农民,一朝巨富,会不会并非好事呢?

他写完一式两份的契书,放到一边晾干,抬头看向女儿,面含隐忧,又不知如何提,在一片势头大好的时候,说这些话是不是有泼冷水打击女儿兴头的意思?

辛月不是真的小孩,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她瞧出辛长平脸上的纠结,眼中的隐忧,以为是这契书立得哪里有不妥之处,忙出言问道:“爹爹,可是哪里有问题?”

辛长平本不想在女儿这么高兴的时候扫兴,本想暂且压下心中的担忧,且想观望一下家人对此事的态度,再寻合适的时机提。

可没想到女儿心思敏感,竟然发现了他的不对劲,还主动出言询问,辛长平早就不把女儿当稚嫩小儿相看,如今在他心中,女儿月娘和儿子辛盛一般值得信任托付。

于是辛长平叹息一声说:“月娘,原先我们说一年商行能收益两万余两,这份财富已经值得所有人喜不自胜了,今日依你和褚家伯父所谈,商行将来的收益难以估算,为父怕这财富过多,于咱们不是幸事。”

辛长平站起身走到辛月身边,摸着女儿的发顶,坦然说出自己的感受:“月娘,辛氏族谱寥寥,祖祖辈辈都只是小人物,许是祖上不曾阔绰过,为父才这么谨小慎微,不敢坦然相受这么巨额的财富,甚至会感到害怕。”

辛月感觉到爹爹抚在自己头顶的手有些微的颤动,顿时明白了他此刻内心的不平静有多么严重,被二十四万两巨款激得发热的头脑一下子冷静下来。

爹爹的担忧不外乎是穷人乍富,一个普通人突然获得了想象不到的巨额财富后,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反而沦为了金钱的奴隶,除了花天酒地的胡花,更怕的是被心怀不轨的人勾去沾染上黄赌毒,原本好好的一个人,一下子就废了。

辛月前世今生都出身于普通人家,仅仅衣食无忧,她不禁想,若是一年分红几千两银子,她能想到买豪宅,吃美食,穿美衣,把生活过成享受。

可若是一年有几万两甚至更多,她该怎么花销,才能花掉这么多银子?家中这么大的宅子不过花了两百余两银子,买上百余套天天换着住?

姑母每日好肉好菜的做着,一大家子人一月也不过花几两银子,她顿顿百道菜,吃一道扔十道?

娘亲绣的那么美丽的衣裙,也不过十两银子一身,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样,穿一套扔一套,一年也只需花费几千两……

或是买珠宝,珠宝珍贵的倒是不乏天价,可是那么贵重的东西,她一个平民女子敢带出去吗?她还害怕被贼人偷,被匪人抢,被歹人惦记上呢!

更不能学男子纳妾一般,长大了养上几十上百个貌美男子帮着自己花钱吧?

虽然如今商行的分红还一分都没发到手上,但辛月已经提前开始深深的苦恼起来了。

发财是好事,发的财太大,好像并不全是好事。

辛月不是小孩子,自然知道财富的魔力,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甚至能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她想明白了辛长平的意思,并且她也有了和爹爹一样的担忧,可商行的事业已经发展到这里了,总不能现在突然夏然而止的停滞下来。

昨日还信心满满的想着要靠着纺织业带领着全县乃至全府、全州的人一起勤劳致富,今日难道就推翻所有只龟缩在潍县吗?

辛月低头垂目,内心纠结,辛长平也站在一旁,静静的陪伴着女儿。

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提出,也不是觉得女儿定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做事好商量,发现了问题便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商量商量,说不定真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呢?

却没想到辛月真的提出了一个办法。

辛月想起当初课本上提到的公私合营制度和后来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家参股公司,倒是很适合自家如今的情况。

自家并不需要泼天的富贵,但辛月也不想放弃这个事业。

辛月在现代是个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大概是身边的人都过着平凡幸福的小日子,她对自己一直没有什么高要求,更没有过什么崇高的理想。

可来到这异世后,便是幸运的投身到了辛家,不会饿肚子,生病了也有钱治病,可辛月也难免接触到了贫困悲苦的人家。

只是她总觉得自己也没有能力解救他们,便是看到了也不去深想,人生在世,能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不错了。

似云州去年灾荒,死人无数,辛月听到耳里忧伤几息,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毕竟这种事情她一个普通人家的小女儿,又能如何?若是跟现代一样,组织捐款,她能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给灾区人民,多的她也做不了什么了。

可现在不同了,她发现了在此十分珍贵的蚕种,获得了胡娘子的大额投资,和家人一起建立起了辛氏商行,成功的织出了精美的绸布,又有一个善于调色的天才表姐,染出的布料得人追捧,极有市场。

如今辛氏商行任谁看,都知道定能做大做强,挣得银两无数。

便是自家人不需要那么多银钱,可是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会需要的。

只是这里与现代不同,不能像现代的公司一样成立个什么慈善基金会,把部分盈利充做善款去做慈善。

在古代赈灾、修桥、修路、修水渠,都是朝廷的事,平民百姓染指这个,难不成你要邀买人心图谋不轨?

至于给朝廷捐款,除非是朝廷自己号召,比如国库空虚,遭逢战乱或是灾害,皇上和后宫女眷纷纷缩衣节食省出银两来充做赈灾款或是军费。

上行下效,官员也得纷纷响应,捐出自己一年半载的俸禄来。

这时候作为富有的大商家,跟上表示受皇上爱民之心感召,愿意慷慨解囊,助朝廷度过危机。

商家只能是帮助朝廷,而不能是那个施恩于民、施恩于军的人。

要送银子都不能随便送,别好事没办成,把自己九族都坑害了。

辛月深吸一口气,试着和辛长平提一提这国家参股公司的制度,辛氏商行倒不是真需要朝廷投资多少银子,只是想白送朝廷一些股份,把部分盈利光明正大、合理合规的送进朝廷的国库。

朝廷能利用上这笔银子去搞搞基建,江河泛滥之地多兴修些水利工程,干旱缺水之地,不说弄什么南水北调的大工程,多挖些沟渠、水库,雨季存水,旱时救命,都是极好的。

如此世间能少些天灾造成的家破人亡,不说求什么功德,辛月只求能安枕好梦不觉亏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