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说来有趣,如今家里爹爹和自己都是读书不事生产的,娘亲和妹妹每月都大笔的往家里挣银子。
宋氏月月都要往夫君辛长平和儿子辛盛的荷包里塞零花钱,辛月竟然也有样学样的给辛盛发起零花钱来。
虽然辛月是辛家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家里的银子都赶不上她的私人小金库丰厚,毕竟宋氏挣的银子又是买房修缮,又是替辛盛定亲送礼,还要维持家中开销。
如今家中宅子大了,光靠胡大娘一个帮佣可收拾不过来,又请了几个人手,每月光月钱都要花出二、三两银子出去。
更别说辛月自己独占了商行一成股,还另外有一股管理商行的分红,将来商行日进斗金,家里更是谁也赶不上她富有。
辛盛并不嫉妒妹妹,只是他比妹妹大了几岁,还在从家里拿钱花销就算了,还要被妹妹塞银子像什么个事?他可是哥哥欸!
只是他不晓得,辛月虽然嘴里喊他一口一个哥哥,叫的甜得很,心里却是拿他当弟弟看待的。
辛月自己并没有什么地方要花钱,吃在家住在家,身上的穿戴从头到脚都有娘亲置办,连买只毛驴换飞毛腿过来,娘亲都不让她花钱,衣食住行没有一点开销,光把银子往匣子里攒,辛月渐渐都失了乐趣。
于是辛月便把眼光盯向了家里人,每月给郭玉娘、辛盛发零花钱,来获得点挣钱花钱的乐趣。
郭玉娘是妹妹,收得没什么负担,辛盛却百般推脱,辛月只好换个说法,每月缠着辛盛说要提前抱大腿,上交保护费。
辛盛实在拿妹妹没办法,只好收了银子,只是总也花不完,荷包是越来越鼓了。
谁也想不到,不过一年的时间,这一家子人竟然会因为银钱太多而苦恼起来。
对于将商行的利润白送给朝廷一部分,辛盛也不觉得可惜,钱多到一定数额,就不是银钱,而是账本上的数字了。
自家十辈子也花不完那么多钱,何必那么贪心守着一堆数字呢,虽然这银子定是比不上朝廷搞海贸挣钱多,可给了朝廷总能有点用处的吧,不论是用在富民还是强国,辛家人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终将还是会受益的。
虽然皇家搞了百余年的海贸,显得好像不缺银子,只是海贸之事里掺和了许多皇室宗亲,大部分利润其实都是分到各家的私库里去了,真正进入国库的大部分还是靠的税银。
如今朝廷又想把世家豪族手里的土地收回来,怕起战乱,不可能靠武力抢夺,只能利益交换或是买,那么些隐田要买怕是掏空国库都不够。
更别说世家们不见兔子不撒鹰,皇上还得装模作样的从海外运回大批粮食才能诳得他们愿意卖地呢,买粮食运回来也不少花银子吧。
而且朝廷里的官员也有不少是出身世家的,皇上要弄这个计策,还得避着他们,那就不能动国库的银子,只能掏自己私库,也不知道皇上私库的家底够不够厚。
也就是辛家人以为自家商行将来挣的利润对朝廷对皇上应该不算什么,哪知道年轻的皇上在皇宫里,面上一副游刃有余气定神闲的模样,其实每每独处翻着自己私库的账本子,眉头皱得死紧。
如今在位的皇上名为周祺,是先皇第七子,乃是后宫中一女官出身的低位嫔妃所出。
他母妃甚至是因为生子有功才被封了个嫔位,在生出他以前,只是因容貌出色而被先皇临幸,得了一个低阶的美人之位。
郦嫔出身的郦氏不是高门大姓,家中只有祖父曾在朝为官,她姑姑便是因为父有官职,得以嫁入官宦之家沈家为妻。
到了郦嫔及笄,祖父已经荣老,父兄都是白身,在京城根本寻不见好夫婿,她长得貌美,又不甘心嫁入小商户之家,干脆横了心参加遴选入宫做女官。
她入宫的时候才十六岁,先皇已经五十余岁,比她祖父年纪都小不了多少,她是有心眼的人,分去处时讨好了管事的嬷嬷,被分到了皇上的书房,当年就被皇上看中临幸,虽只被封了个小小美人,她也毫无怨言,对着皇上一贯是温柔小意,懂事体贴。
等过了几年生下周祺,她才被封为嫔,得一宫之主位。
郦嫔不仅貌美,还很聪明,先头的皇子争得头破血流那些年,她一直牢牢的压着儿子不争先不冒头,原本先皇时期高位分的妃嫔都因为和儿子一起掺和争位之事被贬或是打入冷宫。
整个后宫里最终也只有她和另一位虞妃得了善终,她还母以子贵捡漏成为了皇太后。
虞妃便是如今的皇贵太妃,虞妃有两子,一个是犯傻把自己坑了的三皇子,一个便是九皇子也是如今的简王。
虽然三皇子犯了事被废且圈禁起来,但先皇知道此事不牵扯虞妃,虞妃一贯是宫里低调无闻的人,在郦嫔进宫以前,后宫最低调安静的便是虞妃了。
周祺天生聪慧又继承了母亲的心性,善谋善忍,在前头的哥哥们折的折、圈的圈之前,他在宫里低调得像个透明人,等被父皇抓到身边开始培养后,才表现出一副内秀深藏的模样。
先皇在折了六子后,本是心灰意冷,随便抓个没什么牵扯的皇子来,想着好歹教导得他能坐得住帝位,倒没有别的什么指望。
谁知却发现这不起眼的小七竟然深藏不漏,先皇被熄灭了许多年的雄心又复燃了起来,从先祖成帝起,周家世代皇帝都想完成成帝遗愿,清田还与民。
先皇也是有能力手腕的人,他把朝政、军权全拢于手中之后,本想动世家隐田,谁知刚露出了风头,边境就起了战事。
一开始先皇还没深想,边境蛮夷眼馋自家肥沃疆土之心几百年都不曾熄灭过,他只是正常的排兵布阵,派心腹大将迎敌。
谁知不可能输的战事,频频出现失误,那蛮夷就跟后脑勺生了八只眼睛,总能提前知道己方下一步的安排。
几次之后先皇已经察觉了不对,自己军中有奸细,还不待彻查,军中粮草供应又出了问题,多年来朝中粮食空虚,竟然还要靠和世家大族买粮才能支撑,那一年各地都在报灾荒,朝廷拿着银子都买不来粮食了。
这场战争理所当然的败了,先皇也因为从军队到地方都有世家奸佞而雄心颓然。
还不待他调整心态再与世家斗法,他的后宫先起了大火,成年的皇子们被有心人煽动,竟然开始互相构陷,争起了储君之位。
他嫡妻早逝,后宫主位空悬多年,只让几位高位妃嫔协管后宫事物,大概是因为没有嫡子,这些后妃和她们所出的皇子便起了贪心,人人都想着自己有机会一步登天。
先皇深觉世家可怕,再也不敢直露要动他们根本的意图,后宫之中出身高贵的女子他也不再敢信任。